自然法养猪在安徽芜湖县初试成功

发布时间:2009-03-09 17:05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安徽农业信息网阅读:
        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养殖户杨惟寿率先应用自然法养猪,此举开创了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杨惟寿从央视七套农广节目上看到“自然法养猪”这种既新鲜又环保的技术后,为尽快将技术学到手,他从网络、书本上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实地去山东考察学习,掌握了技术要领。并于08年12月购进了30多头仔猪,开始尝试生态养猪。目前第一批生猪已经出栏,经初步测算,在当前生猪市场价格低迷的行情下,仍有180元/头的利润。下一步他打算再扩大规模,带动周边其他养殖户的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受到了芜湖市畜牧兽医局、芜湖县农委、芜湖县畜牧兽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多次到养猪场观摩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鉴于“自然养猪法”的健康、生态、效益好,县畜牧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

  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是在舍内设置9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取材当地的土著菌种或商品菌种)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和分解有害细菌和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实现粪污零排放;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证猪只能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成为猪只的补充料;垫料较长时间(一般2~3年)清理一次,成为高档有机肥料;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

  在自然法养猪推广过程中,通过试验显示,自然养猪的优点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力。自然养猪节省用水75%~90%,仅猪只饮用、垫料表面湿度保持、滴水降温用水;猪拱食菌体蛋白,改善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可节省精饲料10%-15%。仅喂料、翻扒垫料、清扫饲喂台、调整湿度用工,无需清粪,可节省劳力30%—50%,一个人可以饲养500~1000头肥猪,100~200头母猪。

  两提是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猪只恢复自然习性,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应激减少;采食菌体蛋白,抗病力增强,发病率减少,用药减少。猪肉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肉质提高。

  一增是增加养殖效益。自然养猪可节约用水、用料、用药等成本30-80元/头;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垫料原料加以使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发酵,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统计表明每10平方米的发酵床可以使用一亩地的玉米秸秆,这也为秸秆处理,美化城乡生态环境提供了另外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种效益的结合。

  零排放指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自然养猪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在养殖环节提前消纳了污染物,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