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初步成功

发布时间:2009-03-09 15:12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华龙网阅读:

     华龙网讯 (记者 邹 密 曾 智)去年7月以来,全市已有20个区县(自治县)的62个养殖场(户)开工建设发酵床“零排放”养猪场,其中46户建成猪舍面积4.2万平方米,共饲养生猪10735头。市有关部门认定,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在我市取得初步成功,它能有效解决规模养殖污染问题。市长王鸿举日前作出批示,要求对此项技术予以高度重视,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加以推广。

  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即是在发酵床上养殖生猪的一项技术。它利用生物发酵的原理,使生猪的粪便降解成为水分挥发,因而猪圈没有臭味,也不会因排放粪便污染环境。此项技术自2006年从日本和台湾引进,首先在福建、山东等地试点,去年7月起开始在我市黔江、荣昌等地试点。

  黔江区锐鑫佳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市最早采用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的企业,记者近日在企业的养猪场看到:一间猪圈面积有40多平方米,底下铺着厚厚的、像河沙一样的垫料,上面“生活”着四五十头猪。由于猪的粪便已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降解,猪圈几乎闻不到臭味。

  负责管理养猪场的程辉东说,除了没有污染外,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至少还有以下好处:一是节约人工,由于不需要清理粪便,而且猪圈配有自动饮水器和自动采食槽,因此1个人可以管400多头猪,而采用传统养猪技术,1个人最多能管8头猪。

  二是节约成本,虽然制作垫料、购买菌种要增加成本,但垫料在使用三年后可以还田,作有机肥使用。据测算,与传统养猪技术相比,“零排放”养猪法养一头猪平均要节约85元。三是技术易学,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的核心技术是制作垫料,垫料由谷壳、锯末和菌种按比例调和而成,制作、管理技术一天便可学会。

  黔江区畜牧局副局长查辅祥说,黔江区目前已划拨50万元,在9个街道、乡镇的11个生猪养殖场开展发酵床“零排放”生猪养殖技术试点。从目前情况看,此项技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推广最为适宜。

  市有关部门在总结全市试点后的经验后认为,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在我市已取得初步成功,能有效解决规模养殖污染问题,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但还需要解决夏天高温期间猪舍温度较高影响生猪发育等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