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司令"奇遇记背后的反思和探索

发布时间:2009-03-09 14:24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阅读:
       “猪倌”秦英林中南海座谈归来,成了“猪司令”。看了他的故事,我心情复杂,长时间纳罕不已。 

        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这位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董事长以“基层代表”身份参加了座谈会,在会上第一个举手发言,并例外地“与总理谈了18分钟”。正是这一谈,让秦英林“牛气冲天”。

        媒体的报道中说,从中南海归来,秦英林立刻受到河南省一位副省长、南阳市委主要领导、内乡县县委书记等各级官员频繁接见。不到一个星期,关于进中南海的事情,秦英林讲了“30回都不止”。在他家里,挤满了前来听讲的人。其实,对于国人来说,这些也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然反应”,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问题是,如果对照我们某些官员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实在令人纳罕。仅仅参加了一下总理主持的座谈会,就一夜之间成为倍受追逐和吹捧的“超级牛人”,得到各级领导“异常热情”的鼓动和许诺。省领导要求他“抓住这个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南阳市领导向他承诺,“2.66万平方公里都是你的养猪场”,并且在得知他想在2014年发展到400万头猪出栏后,反问他道:“为什么不能是800万?”更让他振奋的是,银行领导打来电话,问他“要一个亿还是两个亿?”这样的礼遇,放在以前,秦英林是想都不敢想的。

        10年前的秦英林远没有这么牛气。1989年,他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南阳市一家食品公司上班,三年后辞职回乡养猪。那时候,他刚建养猪场,受到某部门多次刁难,却不知得罪了何方神仙。直到有人捎话给他,要他“拿五万块钱说说情”。创业之初,他曾一周6天、一天两次骑自行车过桥爬坡去跑贷款,累得差点病倒……

        我们不禁要问:在秦英林创业时,需要政府部门正常办手续时都遭百般刁难,在他最需要贷款支持的情况下却告贷无门;同样一个人,只是因为进了中南海、与总理说了几句话,为什么就立刻身价倍增,成为各级领导热情追捧的“红人”?我们的一些地方和金融机构官员,是谁赋予他那么大的自由裁量权,让他做出“2.66万平方公里都是你的养猪场”、“要一个亿还是两个亿”、“为什么不能是800万?”这样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决定的?

        我们不妨再就此个案想开去,联想到前几年温总理到重庆视察时为一个农民工大嫂讨工钱,后来这位大嫂立刻成为专门讨工钱的“名人”和“英雄”;以及日前温总理在天津火车站偶遇无钱治病的白血病患儿李瑞,因得到总理关照当天立刻住进北京儿童医院,意外成为社会关注和捐助的“不幸的幸运儿”等新闻事件。

        我们各级官员在忙着给总理关注过的“个案”“锦上添花”时,是否应该更进一步,在政府行为模式、社会公共治理及行政制度安排的层面上,作一些深入反思和探索呢?毕竟,谁都明白如果一个行政体制是处于人治化状态下的,再卓越的行政首脑,都不可能去一个个处理十几亿老百姓日常千头万绪的困难和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带有普遍性、频发性,而且时常还表现出令人震惊的严重性,那肯定是制度安排和运作体制层面出了问题,对此,仅靠“就事论事”式的个案处理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制度变革举措上想一个“万全之策”。说实在的,这真正是我们的政府需要主要考虑、集中精力处理的大事。何时这种“上面不呼下面不应,上面一呼下面百应”的情况消失了,广大老百姓就有了安全感、稳定感,离和谐社会就更近一步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