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政策送技术让农民富起来

发布时间:2009-03-09 14:11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文汇报阅读:

        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确保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新建8.5万亩设施粮田、2.8万亩设施菜田;新建84家标准化畜牧养殖厂、4.6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

        翻开市委农办、市农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方案,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市委农办、市农委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上海农村的改革发展。

        六条政策

        如何让农民收入增长更快?如何让市民的菜篮子更丰富、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这些都是摆在农委干部面前的课题。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面临生产方式的转变。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6条政策,“含金量”都很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吸引优秀人才到合作社工作、搭建服务平台等等。

        政策一出台,农民纷纷叫好:“我伲贷款难,现在有了市、区县财政的担保资金;合作社缺人才,又有了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来工作的政策!”

       促销柑橘

        去年秋天,外地发生的“柑橘生虫”风波令上海橘农也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崇明向外发出了“救救柑橘”的请求。

        市农委立即成立柑橘促销小组。在市交警部门的支持下,运送柑橘车辆开进了市中心;经市经委协调,超市、大卖场增加了销售网点;市绿化和市容局开放部分公园,提供临时销售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团购;几家果品企业还引进流水线,将柑橘加工成橘汁。目前,郊区95%以上的柑橘已卖出。

        市农委主任孙雷提出:“‘爱心橘’不可能年年搞,还是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路子,力争以后不发生、少发生这样的滞销事件。”于是,一系列深加工技术正在引进和研发。

        科技入户

        张志峰是崇明的养猪户,前几年猪群染病,死了一批猪,损失很大。正当他准备放弃时,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他开展设施设备改造,使一个只有50头母猪、几个工人的家庭养猪场,发展成有150头母猪、十多个工人的大型养猪场,去年共上市商品猪2600多头,赚了100多万元。

        张志峰是上海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去年,上海共有525名科技人员向2754个农户推广优良品种、种养殖技术,培育了500多家科技示范农场。今年,上海还将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3000家,辐射带动4万农户。

        如今,上海农民的收入连续5年增幅在10%以上,现在人均年收入已达11347元。到2020年,申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 本报记者 邵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