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本身供需外,外力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平抑也不可小觑,自5月份开始,全国猪肉价格出现四连涨,创近两年来的新高。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到来之际,市场上投放了一批储备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也维持了猪肉价格的相对稳定。
姬光欣还提到,进口肉因价格优势,尤其是副产品这一块优势更为明显,或冲击国内猪肉市场。 有机构报告判断,从目前来看,当前国际生猪市场供应充足,后期生猪饲料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而国际猪肉价格尚处于周期中的下降阶段中,预计今后几个月国际市场猪肉价格仍会维持弱势运行。 即便如此,市场各方也仍能保持平衡,这也使得猪肉价格难有大起大落,姬光欣就分析说,生猪全国平均价格在17.2元/公斤,山东在16.6-17.0元/公斤之间,目前养殖户还是有盈利,只是盈利空间有所缩小。 9月CPI同比增速或降至1.8% 当前影响CPI走势的最大因素是食品价格。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9月前三周食品价格有涨有跌,整体走势平稳;其中蛋类、肉禽类食品价格延续上涨,蔬菜类、水产品类食品价格环比小幅下降。猪肉价格走稳将使得CPI难出现大变数。交行报告提出,最近生猪存栏量触底回升,8月末生猪存栏量38731万头,比7月增加193万头,但能繁母猪存栏量3860万头仍在下降。由于猪肉生产周期为二到三个季度,因此猪肉价格仍可能上升,但是环比涨幅不会像7、8月那么大。
该机构判断,非食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同比涨幅在1%到1.3%左右。此外,9月CPI翘尾因素为0.11%,比上月下降0.45个百分点。综合判断,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6-2%之间,取中值为1.8%,比上月有所回落。 这也是业内普遍观点,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整体需求维持疲弱环境下,通胀难以大幅度上升,将继续维持偏弱格局,预计9月CPI同比增速将下行至1.8%。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记者,在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整体基本保持平稳。预计未来CPI有小幅上行的可能,但全年平均涨幅将低于2%,不会超过3%的政策目标值。 更多在物价层面困扰经济和政策取向的还是工业通缩。 汪涛分析说,9月有色金属、橡胶(11805, 195.00, 1.68%)和能源价格走稳使国内原材料价格环比跌幅小幅收窄,与同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一致。但这些都并不足以扭转PPI大幅通缩的颓势,预计9月PPI同比下跌5.9%。 她说,9月份,重工业生产可能进一步走弱,6大发电集团煤耗量疲弱、发电量可能再次下滑。钢铁产量大幅下滑,全国钢厂高炉开工率也显着下降。申万宏源报告认为,预计后期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降准降息会继续。财政政策仍将持续加码公共支出力度,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降税清费为企业减压,推动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