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访了三家规模养猪场,存栏母猪分别为30头、100头和200头。华北地区生猪规模养殖户的比例不断提高,存栏在10头母猪以下的养殖户,50%都退出了市场,这部分养殖户的退出是整个市场生猪存栏偏低的主要原因。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三家猪场的PSY(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值最低在16,最高可以达到18,均高于2014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5.92,但是仍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平均值20。
生猪养殖料肉比差异也较大,管理较为精细的养猪场,料肉比可以达到2.5,差的则在3.0以上,有压栏的情况,料肉比更高。201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保持强势,而饲料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普遍延长饲喂周期,提高育肥猪出栏体重至240—250斤,正常水平则在200—220斤。
我们走访的这三家养猪场,其中一家由于环保设施不达标,没有扩群,其他两家都对存栏母猪进行了扩群,扩群规模达到100%。不过,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持平,育肥猪存栏量同比都出现了下降。之所以对母猪进行扩群,一方面是连续三年亏损,母猪存栏量遭到一定程度的缩减,猪舍有空余,为扩群提供了空间上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生猪价格从今年3月开始反弹,生猪养殖利润达到了头均700元的水平,养殖户也有资金进行扩群。
2011年猪价暴涨时,散户不顾母猪品种、体重盲目补栏,造成猪价连续三年下跌,而本次调研时,养猪场反映,目前生猪补栏较为理性。由于散户的退出,整个市场扩群的比例只占20%,而且补栏的时间都较晚,扩群的母猪多在待产或待配种阶段。按照后备母猪补栏两个月后开始配种、怀孕4个月、仔猪落地6个月后出栏测算,后备母猪补栏12个月后,生猪的供应量才有明显增长。我们监控的数据显示,2015年5月,后备母猪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补栏显著提高,因此,预估2016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供应量会出现增长。
我们调研的三家养猪场,对后期猪价都较为乐观:一方面,新《环保法》实施,近水源地的养殖场以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关停较多,整个市场的存栏量下降;另一方面,散户退出生猪养殖市场的比例较大,而且猪价回暖之后,这部分退出的养殖户也没有出现像 2011年那样的盲目补栏。
上述三家养猪场认为,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仍可保持盈利,2016年下半年保本不成问题。但是,对于猪价,我们持谨慎的态度。2015年8月,全国规模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仅为1500.26万头,同比下降19.05%,定点屠宰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15%。与此同时,2015年1—8月累计屠宰量同比降幅达到12.06%。市场供应量在下降,而猪价已经跌到18元/公斤,较最高点下降了10%。此外,2015年上半年,我国最大的两家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雨润的出货量和销量双双下滑。由于猪价涨幅高于终端肉制品的涨幅,加工企业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终端需求低迷显露无疑,因此我们对猪价后期的涨幅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