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起伏波动,是市场规律行为。我始终相信,亏损是暂时性的,只要坚持下来,科学养好猪,还是有赚钱的机会。”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生猪养殖大户林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
中新社记者8月中旬走进广西有名的生猪养殖大县陆川,探访了多家生猪养殖户及规模养殖企业。陆川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属国家种猪基因保护基地,2014年生猪养殖量约240万头。
近期,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据中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的平均价格持续上涨,接近每公斤24元,比今年3月初上涨三成。这已经是猪肉价格连续四个月上涨。
而在过去的20多个月,中国养猪行业遭遇“寒流”,猪价“跌跌不休”。陆川县有养殖户称,2014年养猪全年亏损,生猪价格最低时每公斤9.6元,比青菜价格还低,每卖一头猪要亏300元。
从事养猪行业17年的林勇,经历了多个“风云变幻”的“猪周期”。此前从事农资工作的他,在转型养猪的第一年(1998年),便在猪价低迷的大环境下净赚8万元。
“平均三年一个周期,有一年肯定赚,剩下两年比较困难,或平或亏。”林勇称,关键还是要科学养好猪,采取策略转嫁市场风险。
面对新一轮“猪周期”进入上升通道,林勇认为,“一直到明年,都有赚,都是盈利期。”
2013年,为配合粤桂两省(区)联合整治九洲江行动,林勇拆除旧猪场新建了一所现代化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在猪价低迷的市场下,林勇“逆势而上”,在2014年养猪亏损200多万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仍投入上千万元资金配置高架网床,配套完善养殖污染治理设施。
林勇称,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通过应用高架网床养殖,每头肉猪可提前10-15天出栏,节约养殖成本约150元以上,养殖污水排放量减少70%以上,此外还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和生猪发病率。
目前,林勇的广西顺康农业有限公司母猪存栏1400头,2016年预计出栏肉猪2万头。他称自己将养猪视为一项长久事业。“我认为只有走规模化、科学化的生态养殖之路,才会迎来生猪养殖业持久的‘春天’。”
走进位于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的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基地——广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绿树、鲜花、凉亭、长廊、鱼塘……俨然一座园林式生态休闲观光点。企业猪舍统一采用现代高架床,还配套有沼气发电厂、年产量2万吨有机肥生产厂、11级人造湿地植物过滤带等。
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英平介绍,企业采用高架网床模式实现猪与粪便完全分离,减少疾病发生,利于肉猪生长,其养殖成本每100公斤比传统猪舍喂养降低了350元左右。企业实行“猪场-沼气池-沼气发电站-鱼塘-果木”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明显。
目前,英平公司共养殖肉猪13000头、种猪7000多头。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建设大型沼气池、有机肥厂、大棚无土蔬菜栽培和人工湿地种植蔬菜、牧草等项目。
“正是因为发展生态养殖和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才使企业在猪价持续低迷的困境中增强了应对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 他说。
李英平说,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配套建设实验室、种猪测定站、良种公猪供精站等,企业致力建成一个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陆川县是横跨粤桂两省(区)的九洲江发源地,下游的鹤地水库是广东省湛江市400万人口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保证湛江市饮水安全,2014年,陆川县以“铁的手腕”抓好九洲江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建设环保排污设施,养殖粪污不直排,达标零排放,对无整改条件的养殖场分期分批清拆。去年陆川县在九洲江流域200米禁养区拆迁猪场693家。
目前,陆川县生猪养殖户数量为46081户,比2013年减少7355户。陆川县官方正在全县开展生猪小散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着力打造广西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县。
据统计,截至目前,陆川县已成功组织推广高架床—雨污分流—粪尿分离适度规模(500—1000头)养殖模式90多家,面积16.7万平方米,养殖效益及粪污处理效果明显。陆川县力争到2017年末,全县80%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实现高架网床模式的生态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