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猪场常用药物与合理使用

发布时间:2011-07-23  来源:上海农业网
摘要:猪场常用药物与合理使用
消毒药、疫苗和治疗药物是养猪场最为常用的药物,生产上必须注意使用方法和保存。在治疗猪病时,如果合理用药,则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药物对病猪的毒性.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反之,则延误病情,降低农户的养猪效益。

1消毒药物

1.1常用消毒药物及作用特点

1.1.1醛类消毒剂: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为广谱杀菌剂,能迅速杀灭细菌、病毒、芽孢、霉菌。主要用于熏蒸消毒,舍内1m3用30mL福尔马林加15g高锰酸钾熏蒸,熏蒸2~4h;也可用2%-4%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地面、墙壁、用具消毒。由于熏蒸必须有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故在熏蒸前要喷水增湿,熏蒸时门窗紧闭,熏蒸后通风换气。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仅适用于空舍消毒。

1.1.2酸类制剂:过氧乙酸:过氧乙酸为强氧化剂,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杀灭作用。配制0.4%-1%水溶液喷雾,作用1-2h。可用于空栏熏蒸消毒,一般按1-3g/m3,稀释成3%~5%的溶液,加热熏蒸1-2h,可杀灭除虫卵以外的病原体。过氧乙酸对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加热至60℃时能引起爆炸。过氧乙酸化学性质很不稳定.配制好的溶液只能保存几天,应现用现配。

1.1.3双季胺盐类消毒剂:双季胺盐(百毒杀):该类产品安全、高效、无腐蚀、无刺激,对各种病原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消毒力可持续10-14d。常用于猪场圈舍、环境、用具等的消毒(浓度0.01%~o.03%)和饮水消毒(0.005%-0.01%)。

1.1.4卤素类消毒剂:漂白粉:配成10%-20%的水溶液喷洒,作用1-2h,可杀灭除虫卵以外的病原体。由于漂白粉中的氯易挥发,效果不稳定,故不能用于金属物体消毒。

碘制剂:碘对各种病原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单纯碘制剂由于碘化学性质不稳定,消毒效果也不稳定。双季胺盐络合碘效果较好。

1.1.5碱类制剂:火碱(氢氧化钠):对细菌、病毒均有较强的灭菌力,对细菌芽孢、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常配成2%.3%的溶液,用于出入口、运输工具、空栏、料槽、墙壁、运动场等处的消毒。火碱腐蚀性很强,使用时切记要注意防止被溅到。

生石灰(氧化钙):消毒作用不强,只对大部分繁殖型细菌有效,对芽孢无效。1kg生石灰加水350mL,消毒墙壁、地面、嗣栏等,可杀灭病毒、虫卵。生石灰必须与水混合后使用才有效,且宜现用现配。

1.2使用消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1.2.1慎重选药: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特性和某些化学成分及生长时期等选择相应的消毒药物。许多消毒剂具有抗真菌作用,如酚类、卤素类等。大多数消毒剂对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亲脂病毒对具有亲脂性的消毒剂更敏感,如酚及其衍生物类等。

1.2.2适宜的浓度:通常消毒药物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成正比,但有些消毒剂不同。例如酒精的浓度以75%时消毒效果最好。

1.2.3科学配制药液:消毒药的分子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而降低药效,同时硬水还会影响消毒药的溶解性,使药效进一步降低。使用硬水配制药液时,可添加适量的水质软化剂或适当加大配制浓度,一般用自来水配制消毒液较好。此外,消毒液的稀释要均匀,对不易溶于水的消毒剂用温水稀释并充分搅拌,还应注意现配现用。消毒药物不能混合使用,且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应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1.2.4消毒前清除有机物:消毒前需将消毒场所彻底清扫,把动物感染创口的脓血冲洗干净,可以使消毒效力增强。

1.2.5注意舍内温度、消毒时间的影响:消毒圈舍合适的温度为10-30℃,温度高,消毒效果好。如果消毒时间太短.达不到预期效果,因而一般药物消毒时间不应少于30min。

2疫苗

2.1常用疫苗

2.1.1猪瘟活疫苗:包括兔源(如脾淋苗和乳兔组织苗)和细胞源(如牛睾细胞苗)。2种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如用于紧急预防用接种组织苗优于细胞苗,但组织苗不能用于乳前免疫,且疫苗价格较高。猪只在21-30日龄和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母猪于配种前25d左右免疫1次,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组织苗1-2头份,皮下或肌肉注射。

2.1.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活苗和灭活苗。活苗的免疫力强于灭活苗,单纯应用灭活苗效果不确实。虽然接种疫苗并不能阻止感染,但是接种疫苗能明显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应用疫苗以及疫苗应用方案应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灭活疫苗推荐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依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可在首免后28d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于分娩1个月前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肉注射4mL,种公猪每4-6个月接种1次,每头肌肉注射4mL。

2.1.3猪伪狂犬病疫苗:有灭活苗和弱毒苗2种,种猪和未发病猪一般使用灭活苗免疫,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0d.经产母猪于分娩前21-28d。每头肌肉注射2mL,有疫情时应随时加强免疫;对发病猪场使用弱毒苗,一般选用基因缺失苗,乳猪首免0.5mL,断乳后仔猪再肌肉注射1mL,成年猪2mL。

2.1.4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主要用于种猪,每头每次肌肉注射2mL。种公猪在配种前30d首免,15d后二免,6个月后再免疫1次:种母猪6月龄首免,15d后二免,第1次产后15d再免疫1次,以后不再免疫。

2.1.5猪肺疫氢氧化铝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头每次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

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不论大小猪一般口服3亿个菌,按猪群数量计算需要菌苗剂量,刚清水稀释后拌入饲料中,注意要让每一头猪都能吃上一定的加入菌苗的饲料,口服7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2.1.6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头每次1mL,断乳后注射该疫苗能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2.1.7猪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对怀孕2月龄内的母猪在右侧胸腔倒数第6肋骨于肩胛骨后缘3.5-5cm处进针,刺透胸壁即行注射,每头5mL。

猪霉形体肺炎(喘气病)灭活菌苗。仔猪于1-2周龄首免,2周后第2次免疫,每次2mL,肌注。接种后3d即可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可持续7个月之久。

2.1.8猪乙型脑炎冻干活疫苗:该疫苗要在当地蚊蝇未出现的前1-2个月接种,一般在每年的3-5月,按瓶签注明头份,不分年龄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l头份。

2.2疫苗的接种方法①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②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③超前免疫: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注苗后1-2h才给吃初乳,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尽可能早地刺激机体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上。④滴鼻接种: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⑤口服接种:目前很少使用。⑥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这2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⑦穴位注射: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猪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反应。

2.3不同种类疫苗及其保存

2.3.1冷冻真空干燥疫苗: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病毒性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一般保存期2年。细菌性冻干疫苗在-15℃保存时,保存期为2年;2-8℃保存时,保存期为9个月。

2.3.2油佐剂灭活疫苗:该类疫苗为灭活疫苗.以白油为佐剂乳化而成,大多数病毒性灭活疫苗采用该种方式,能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该类疫苗2-8℃保存,禁止冻结。

2.3.3铝胶佐剂疫苗:以铝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大多数细菌性灭活疫苗采用这种方式,疫苗作用时间比油佐剂疫苗快。2-8℃保存,不宜冻结。

2.3.4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以提纯的蜂胶为佐剂制成的灭活疫苗,蜂胶可增加免疫的效果,减轻注苗的不良反应。该类灭活疫苗作用时间比较快,但制苗工艺要求高,需高浓缩抗原制作疫苗。2-8℃保存,不宜冻结,用前须充分摇匀。

2.4合理使用疫苗需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可靠和适合自己猪场的疫苗及相应的血清型。

②防止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和疫苗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d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2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d,减少相互干扰。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分开使用。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d严禁使用抗菌素.2种细菌性活疫苗可同时使用。抗菌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③按规定剂量使用。由于疫苗本身还有部分毒力,因此、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

④个别猪只因个体差异,在注射油佐剂疫苗和需要牛血清培养的疫苗(如猪瘟疫苗)时,注苗后30min左右个别猪只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全身潮红或苍白等可疑过敏症状,一般要经常备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解救。

⑤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

⑥存疫苗接种期可选用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如维生素类、高效微量元素及某些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制剂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3治疗药物

3.1常用药物①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②氨基苷类: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③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④氯霉素类: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新霉素等。⑤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⑥氟喹诺酮类:有氟哌酸、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⑦磺胺类。⑧林可酰胺类: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⑨其他:杆菌肽锌、利福平、氯丙嗪、氨茶碱等。

3.2合理使用药物

3.2.1确切诊断疾病,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猪群发病时,应及时对已死亡或重症猪进行剖检、检验等,及时确诊,找出病因.制定合理的用药措施.切忌乱作主张或凭经验盲目用药。

3.2.2根据药物的使用范同来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对本场的病原菌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药物。在高敏药物中应首选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抗菌药物。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尽量选用本场甚至本地区不常使用的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对于病毒性疾病,一般抗菌药都无效,目前应用的抗病毒药大多效果也不确实,应用疫苗预防仍是目前控制动物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3.2.3应了解所选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应注意药物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较差或发生中毒:在动物使用抗菌药时,药物要用到适当的剂量才能在机体内产生有效浓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药量过小,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不仅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且易产生耐药菌株。或者超剂量使用,不仅不会增加疗效,还会造成猪体内菌群失调,发生内源和外源性感染,很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合理的用药应当是在猪只严重感染时剂量可适当加大,但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待病情稳定控制后,即可恢复常规用量。需注意的是磺胺药在首次用药时宜使用突击量,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正常有效量,待症状消失后再给以2-3次最小维持量。对容易中毒的药物。应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其他药物应按推荐剂量使用。同时,应根据动物的年龄、怀孕、产蛋、病理状态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肝、肾功能状态)等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同时,还需注意足够的治疗疗程,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5d。症状消失后,巩固治疗1-2d。磺胺类药物治疗的疗程要长一些,但也不宜超过7d。切忌因停药过早而导致患畜疾病复发,并产生耐药性。也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药。

3.2.4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与药理作用的快慢和强弱有关,有时甚至会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溶液内服起泻下作用,若静脉注射则起镇静作用。猪群常用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等,由于不同药物的吸收途径和在体内分布浓度的差异,因此给药方法不同疗效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危重病症应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消化道感染应以内服为主,严重消化道感染与并发败血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一些药物不能内服只能注射给药,如青霉素。肠道感染时,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混饲或饮水;全身感染时,则应选用肠道吸收较高的药物混饲或饮水。猪群发病期间,食欲下降,饮水给药可获得有效药量,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药物以及在水中易分解降效或不耐酸、不耐酶的药物则禁止以饮水方式给药;混饲给药多适宜长期预防性投药,饮水用药适宜短期投药及群体性紧急性治疗。直肠给药在治疗便秘、补充营养等方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皮肤给药特别适宜治疗体外寄生虫病,但脂溶性大的杀虫药可被皮肤吸收,应防中毒。

3.2.5药物合理配伍:配伍用药需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和颉颃作用,在临床上可利用协同作用叠加或增强药物之间的药效以提高疗效,而颉颃作用可用于减轻或避免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解除药物的毒性反应。但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①碱性药物不能与酸性药物配合应用。碱性药物如小苏打、人工盐、健胃散、氨茶碱注射液和磺胺类钠盐注射液等。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硫酸链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V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以上药物若配伍使用,易发生沉淀,若肌肉注射易造成药物吸收不良,降低药效。若静脉注射则易造成血管栓塞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②杀菌剂不能与抑菌剂配合应用,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不能与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配合使用。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药物等联合应用。

此外.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痢特灵、磺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免疫前后3-5d应避免使用。

3.2.6猪常用内服药与注射药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越来越成为广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严格执行休药期是控制兽药残留的重要措施。休药期是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肉、乳、蛋)许可上市的时间间隔。表l、表2为美国FDA及欧盟的有关用药标准以供参考。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