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的新特点和防治措施(上)

发布时间:2011-07-23  来源:连山政府信息网
摘要: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的新特点和防治措施(上)
猪瘟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由于采取了以疫苗注射为主的有效防制措施,因而,一些规模化猪场错误地认为猪瘟目前已不再是一个大病,只需用疫苗控制就行了。然而笔者在深入猪场进行技术服务过程中却发现猪瘟在一些猪场较为普遍,且呈上升发展趋势,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剂量、免疫方法及机体自身状况等因素,使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给猪瘟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规模猪场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

1.1流行呈散发性

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猪瘟防制策略,一般规模猪场没有大规模暴发猪瘟,其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疫点显著减少,流行规模小,强度轻,发病情况主要取决于猪的免疫状态与饲养管理水平。

1.2发病年龄趋小

大部分猪场的发病猪在90日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见,死亡率较高。而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病理变化也不典型。

1.3发病表现温和

病程由急性转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死亡率降低。种猪的持续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感染往往外表健康,但是引起猪瘟流行的最危险的传染源。

1.4持续性感染

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但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很少有发病死亡,这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感染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病原毒力降低,感染母猪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通常不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但是却不断向外排毒。这些感染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来源。

1.5仔猪先天性感染感染猪瘟的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这些先天感染胎儿出生后可死于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或仔猪出生后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衰弱,陆续死亡,有时在1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或因先天感染产生了免疫耐受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日后的疫苗注射却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条件变化(如母源抗体水平降低、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时可发生典型猪瘟。

1.6免疫力低下即所谓的“免疫失败”现象。由于免疫剂量不足,产生了低水平抗体,或因仔猪先天感染,导致对疫苗注射的免疫反应低下。虽用合格的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猪瘟抗体仍在保护线以下,并时有猪瘟的发生。此种情况日龄愈低愈严重,不仅是哺乳期仔猪,在育成期甚至肥育期的猪,虽经2―3次大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仍然低下,说明免疫注射并没有产生有效的抗病保护。何启盖等从多个省市的44个规模化猪场进行的免疫监测结果表明,猪群免疫平均合格率只达5572%,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免疫合格率分别只有67%、38%22%。

1.7带毒母猪综合征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可能发生持续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以及产仔少、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如产下的仔猪成活,它们将成为外表健康的先天感染仔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对疫苗注射也不产生免疫应答。

1.8混合感染和并发病由于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低下,造成猪瘟与猪丹毒、猪肺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病等混合感染,以及猪瘟并发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病例增多,导致病情复杂,症状严重,诊断困难,防治效果不佳,病死率升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规模猪场猪瘟的防制策略

2.1科学免疫

2.1.1在无猪瘟发生的猪场,仔猪可在60日龄免疫接种2头份猪瘟疫苗,可维持至出栏。种猪每年定期免疫2次,剂量为4头份。

2.1.2对散发性猪瘟发生的猪场,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仔猪于出生后20日龄免疫4头份猪瘟疫苗,60日龄再补注4头份疫苗。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母猪于断奶后配种前进行免疫注射,公母猪剂量均为4头份。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