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畜牧兽医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养殖户,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配种中公猪使用过度,运动不足,饲料营养不全等。对此,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种公猪饲养管理的几个要点,供参考。
一、合理利用
提高种公猪的配种能力,必须对其合理利用,掌握影响配种能力的几个因素。初配年龄和配种强度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
1、初配年龄。初配适宜年龄,一般应根据品种、体重来确定。本地品种一般为9-10月龄,体重在100千克左右。国外引进品种一般为10-12月龄,体重在110千克以上。种公猪一般利用年限为3-4年,2-3岁时正值壮年,为配种最佳时期。
2、配种强度。配种强度应根据其年龄和体质状况合理安排。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每周配种2-3次。壮年公猪每天可配种1-2次,如果每天配种2次,可早、晚各配1次,间隔时间8-10小时。连续配种4-6天,应休息一天。夏天配种时间应安排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季安排在上下午天气暖和时进行。配种前、后1小时内不要喂饲,不要饮冷水。
3、配种时应注意的事项。交配的场地要平坦而粗糙,种公猪在射精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干扰。交配完毕,要先赶走母猪,让公猪留在原地活动半小时后再进圈舍。当公母猪个体差异悬殊时,可采用配种架,并加以人工辅助配种。公母猪配种前,公猪若包皮内积尿,应先挤出后再配种。交配时公猪每次射精次数应控制在两次为宜。控制射精次数,并不会影响母猪的受精率和产仔数。交配可采用单配、复配两种方法进行。实践证明二次配种比一次配种受胎率提高10%-15%,每次间隔时间以8-12小时为好。
二、合理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合理与否,是影响种公猪配种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1、营养需要。公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一定要适量,成年公猪或非配种期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应占12%,配种公猪饲料中蛋白质应不低于14%。日粮中应保证有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都会影响配种和受胎率,并引起不同疾病。种公猪的饲料配比十分重要,经长期反复实验,笔者认为种公猪的日粮配比应该是:玉米50%、糠麸20%-30%、豆粕20%、鱼粉5%-8%、盐0.5%、贝粉1.5%-2%。每天的饲喂量,以体重150千克的种公猪为例,非配种期每天饲喂量2.3千克,冬季每天饲喂量2.7千克,配种前30天饲喂量2.8千克,配种期补饲2千克左右胡萝卜或优质青料,配种旺季每天加喂2-3个鸡蛋或1千克牛奶。
2、适当的运动。每天早饲后及晚饲前运动2次,时间1小时左右,休息半小时后再饮水饲喂。
三、防治公猪繁殖障碍
种公猪繁殖障碍往往是一个综合症状,可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因子。非传染性因子又可分为先天性、衰老性和后天性三大类。其中先天性由遗传因素造成;衰老性由使用不当、使用年限长造成。后天性种公猪繁殖障碍常见的有:
1、性欲低下。表现为见到发情母猪不爬跨、性欲迟钝、厌配、拒配,病因多是由于使用过度、老龄、运动不足、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等。防治措施: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喂饲全价种公猪专用料。二是每天要适当运动。三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四是确定病因后用药物治疗。
2、有性欲,但不能交配。可能是因为外伤、蹄炎、脱臼等,应及时治疗。有的精液虽正常,但阴茎不能勃起。防治措施:一是对性欲、精液正常的种公猪可人工采精后授精;二是阴茎损伤而不能交配者,可用2%硼酸水洗净治疗;三是对先天性不能交配的应及早淘汰。
3、阴囊炎及睾丸炎。多由打撞、咬伤、夏季高温以及其他热性疾病引起,其症状以局部伴发痛性肿胀为主要特征,剧痛潮红,肿胀及硬固,呈全身热候,食欲降低,不愿行动。防治措施:对阴囊用冷水敷、涂以鱼石脂软膏或用青霉素、蛋白质分解酶,注入阴囊,及早治疗可恢复。
传染性因子引起种公猪繁殖障碍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其中主要又是由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引起的。其次是由猪生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引起的。对细菌性和寄生虫性引起的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而对病毒引起种公猪繁殖障碍的,则主要是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各类疫苗。(农民信箱)
种猪饲养管理的几个要点
发布时间:2011-07-23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种猪饲养管理的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