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母猪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发布时间:2011-07-02  来源:中国猪网
摘要:母猪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一、前 言

根据民国八十四年版台湾农业年报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养猪户共有27,324户,种公猪63,565头,种母猪1,270,667头,候补母猪135,902头,年生产猪只头数15,596,885头,年死亡猪只头数1,475,983头,全年供应屠宰头数达13,860,000头;本省畜牧年产值124,558,720千元,占农业生产总值之33.3%,并占农畜产品之43.73%,其中猪只生产总值为75,279,426千元,占有26.43%,由此可知养猪事业在本省农村经济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省土地面积有限,可用之劳动人力缺乏,另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养猪事业也有必要类似工商业一样讲求所谓的效率问题,亦即必需重视养猪的生产效率,才能使得养猪事业成为一种永续事业。

养猪的生产效率可以就种公猪、种母猪、仔猪、肉猪等方面加以探讨,其中又以如何改善种母猪生产力最被业者所重视。如就上述之年生产猪只头数、年屠宰猪只头数、以及种母猪数加以探讨,每头种母猪之年生产猪只头数与屠宰头数分别为12.3头与10.9头,可见提升母猪生产力之空间仍然很大。本题目拟就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因素,母猪之管理目标、以及如何提升母猪之生产力等方面加以探讨。

二、母猪之饲养管理及目标

从女猪开始,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怀孕期、哺乳期及离乳至受胎期间,各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及目标。

(一)怀孕期母猪之饲养管理

此期着重防止流产与死胎之发生。

1.怀孕前期

(1)给与足够维持体重的饲料量,并避免缺乏钙,导致母体健康损害与胎儿发育之不良。

(2)应避免怀孕母猪之群饲与拥挤,以防止流产与死胎之发生。

(3)怀孕90天时应驱除内外寄生。

(4)隔离治疗食欲不振、体温上升及其他临床异状之母猪。

2.怀孕後期

(1)减少热紧迫之影响,避免增加每胎死仔猪头数和减少出生活仔猪数。

(2)适当的增重25~30kg,使出生仔猪体重达1.3~1.5kg之目标,避免导致离乳後发情之延迟、生理失调与恢复困难。

(3)预定分娩前5~7天赶入分娩栏待产。

(二)分娩之饲养管理

母猪呈现不安并有乳汁可从乳房挤出时为将分娩的徵候,此期着重於如何减少分娩过程仔猪之死亡率及注意营养卫生管理。

1.供给母猪适当之饲料与充分之饮水,分娩前後1~2日可视需要不喂料或仅给少量饲料,然後逐渐增加饲料,另需预防发生便秘。

2.一般母猪分娩一窝仔猪约需2~3小时,如有难产(二头仔猪产下之间隔超过30分钟者)或分娩时间过长之母猪,则应加以协助。

3.避免干扰分娩时之母猪,因不必要之干扰将导致肾上腺皮部素分泌的增加,会中断催乳素的分泌,以致干扰子宫收缩,导致延迟分娩,增加死胎之机会。当母猪呈现焦虑不安时,应即将生下之仔猪移走或放於保温箱中直至分娩结束,以免造成损失。

4.母猪之胎盘约经一小时後排出,注意应立即拿掉,并进行产道之清洗消毒工作。

5.分娩後仔猪的处理

(1)先以乾布擦乾仔猪外表,然後放置保温箱内。

(2)行仔猪之剪齿,剪齿前後均需消毒,剪齿後须以棉花棒沾有机碘或龙胆紫消毒仔猪的牙龈部位。而剪耳号、剪肚脐、剪尾後用浓碘酊或龙胆紫消毒仔猪被剪部位,可避免仔猪的扁桃腺肿大、脑膜炎、关节肿大之发生。

(三)泌乳期之饲养管理

此期着重母乳之分泌量、母猪之合理失重、仔猪之正常发育与育成率。

1.泌乳期母猪应维持适当的背脂厚度,使母猪有一个较长的使用年限和良好的繁殖性能。一般背脂厚度之变化受胎次、产仔数、饲料、环境所影响。

2.母猪分娩後第二天应注意按摩检查乳房,若母猪食欲差,应测量体温,检查是否罹患产褥热或乳房炎,以便适时的治疗。

3.适量提高泌乳期饲料有增加仔猪育成率及每胎仔猪增重之趋势。

4.母猪之泌乳量一般於分娩後三周达最高峰,而後乳量逐渐不够所需。此时应注意教槽饲料之供应或实施分段早期离乳,以减轻母猪之哺乳负担。

5.泌乳期母猪之失重主要视窝仔数大小、母猪泌乳能力、以及饲料养分摄取量而定。窝仔数大泌乳能力佳之母猪可提早离乳,以避免过度延长再发情时间。由於母猪需要时间与饲料来补充其生理上所损失的体组成,因此应特别注意瘦肉型母猪和夏季饲养时重视饲料内油脂之添加。

(四)离乳母猪之饲养管理

1.离乳日龄应和发情配种日期相配合。

2.防止乳房炎之发生。若需减料,可在离乳前一天下午饲料减半,当天上午停饲。

3.适量提高泌乳期饲料有增加仔猪育成率及每胎仔猪增重之趋势。

4.延长母猪泌乳期有提高受胎率之趋势。而泌乳期少於21天,会导致子宫长度减少、窝仔数减少、发情间距略为增加。

三、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因素

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因素有遗传育种、营养、环境及管理等。遗传育种方面包括品种、配种方式、选拔方式与准确性等,营养方面包含各项养分提供之质与量,环境指的是畜舍温度、地板型式及是否群饲,管理则包含畜舍规划、疾病防疫、配种管理等,此一关系如图一所示。母猪的年生产力受离乳窝仔猪数与分娩间距之影响很大,此二方面又分别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详如图二及图三所述。母猪的年生产力主要决定於母猪每年所能生产的离乳仔猪数,因其直接关系以後之肉猪生产,因此,改善母猪之生产力首先必需重视母猪每年所能生产的离乳仔猪数。

四、提升母猪生产力的途径

既然遗传育种、营养、环境及管理等因素会影响母猪的生产力,而母猪的年生产力受离乳窝仔猪数与分娩间距之影响,离乳窝仔猪数同时受到出生活仔猪数与仔猪离乳前死亡率之影响,因此可以就这些方面来加以探讨如何提升母猪生产力。

(一)提高出生活仔猪数

从排卵至离乳,通常只能保有50%不到的窝仔猪,而这些损失中,哺乳期间的损失约15~20%,其馀的80~85%发生出生前,而未受精的损失只有0~10%,因此有70~75%是在怀孕期间损失,其中怀孕前25天(胚阶段)的损失占80~90%,只有10~20%系发生胎儿阶段。因此提高出生活仔猪数可由下列各项影响因素加以探讨:

1.排卵率:

窝仔数之上限决定於排卵的数目,母猪的排卵数远超过其可孕育的胚胎数,因此增加排卵率也是提高出生活仔猪数的方式之一。而母猪之排卵率主要受到品种、年龄(胎次)、营养等因素之影响,因此可藉由直接选拔排卵数多的品种、淘汰八胎以後的母猪、给予母猪适当的营养、以及控制疾病之发生来提高排卵率。由实际观点而言,营养对排卵率有很大的影响,催情即为一例;新女猪在配种前二星期及离乳母猪给与较多的饲料量可以增加排卵数2~3个,同时亦有较高的发情率及受胎率,因而可提高出生活仔猪数。

2.受精率:

通常受精率的高低可决定母猪排卵後胚胎的数目,虽受精率一般高达90~100%,但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受胎率可由以下各项着手。

(1)正确判断母猪之发情

母猪的发情期约有二天半至三天,发情母猪最主要的徵候为阴户红肿有黏液流出、活动量增加并驾乘或接受驾乘,接受驾乘时竖耳不动,且有食欲减退之现象。但因有些母猪发情现象不明显,因此离乳母猪及女猪最好采用群饲,并以公猪进行试情来协助发情之判断,如此可提高发情强度及有助发情观察与时间之确定,并可提高受胎率与管理效率。

(2)掌握适当的配种时间

母猪最佳的配种时间在排卵前8~16小时,而母猪的排卵时间在母猪容许公猪驾乘後38~24小时。而猪为多产性动物,每个卵排出的间隔约为15分,平均约需4个小时,因此最佳的配种时间在容许公猪驾乘後20至36小时。但因很难确知母猪何时开始发情,且母猪之发情一般大多发生在下午6时至上午8时,因此一般都以母猪容许驾乘後12小时为配种时间,而因女猪发情期较短,所以配种时间宜提早约10小时配种,亦即在发情後的10~26小时。一般公猪精液在生殖道可维持受精能力为24小时,而母猪排卵後可维持受精能力仅为8小时,因此掌握适当的配种时间对於受胎率影响很大。

(3)采用复次配种与适当的配种间隔

母猪采用复次配种较单次配种可提高受胎率达15~20%,提高产仔数0.3头,最佳的配种间隔时间为12~16小时,每次间隔时间最好不少於8小时。

(4)预防高温与疾病

高温会缩短母猪的发情时间,减弱发情强度,增加寂静发情率,同时使公猪的性欲变差,生精作用受到抑制并使畸型率增加,同时亦使精液量、精子数及活力降低而影响到受胎率,并使分娩间距拉长,因此必需特别注意预防。疾病也会影响受精率,尤其是生殖道疾病及热性疾病影响最大。

3.胚损失:

正常怀孕期间产前的损失通常是25~45%,其中的80~90%的死亡率发生在0~25天的受精到着床阶段,胚的损失占所有的损失中的最大部份,其时间分别为8~12天的囊胚期及18~24天的着床期为二大损失高峰,此阶段有20~50%的损失是因为先天性的缺陷所致,无法藉由营养或管理来改善。凡严重的微量营养素(例如叶酸、生物素及β胡萝卜)缺乏、高温、粗暴的动作、混栏及疾病也会对胚胎的存活与窝仔数产生不利影响。此阶段受精卵所需的营养非常有限,因此配种後应立即把喂饲量降至1.8kg/天,以免使食馀热提高,增加母猪子宫温度,造成胚胎死亡。

4.胎损失:

胎儿阶段在怀孕期的损失占10~20%,其主要的原因为子宫过度拥挤、高温导致之热紧迫、疾病、与营养之缺乏等。此阶段之喂饲量应为1.8~2.2kg/天,而怀孕後期应提高至2.5~3.5kg/天,以利胎儿之发育,在分娩前3~5天上分娩栏,并减料至分娩当天停止喂料。充分供应饮水及保持地板乾燥,以防止母猪滑倒而造成流产,并应给与适度运动来减少难产及缩短分娩时间,以减少胎儿损失。

(二)降低仔猪离乳前死亡率

仔猪离乳前损失达15~16%,其死亡原因与各原因之损失率列如表一,这些原因中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另由表二可知压死、弱小及饥饿主要发生在出生体重小於1.0kg以下的仔猪,因此分娩时的看护与提高出生仔猪重量为降低仔猪离乳前死亡率最可行的方法。此外,多馀仔猪之寄养、弱小仔猪之淘汰、采行较大仔猪先行离乳之分段离乳方式、给与母猪与仔猪适当的饲养与管理、采用防压设施等皆可有效降低仔猪离乳前死亡率。

(三)缩短分娩间距

分娩间距直接关系母猪的年产胎数,繁殖能力强的母猪甚至可达年产2.5胎,而一般养猪场之分娩胎数为2.0~2.3胎/年,图三为影响分娩间距的因素,兹分述如下:

1.妊娠长短:猪的怀孕天数为110~117天,平均为114天,妊娠天数一般差异不大,但窝仔数多与初产者有较短的趋势。

2.哺乳期长短:哺乳期长短不仅影响离乳後再发情的天数,同时亦影响到下胎的窝仔数大小,母猪泌乳天数少於20天并不能缩短离乳至发情的天数,同时不利於下胎之窝仔数,亦不利於离乳仔猪之存活。母猪泌乳高峰约在三周左右,往後则下降,延长哺乳期虽可缩短离乳後再发情的天数,但亦会影响到仔猪的发育,使母猪的营养状况变差,分娩间距拉长,因此最好的哺乳期为21~28天之间,不仅可使母猪有较好的营养状况,同时仔猪之存活率高,并可达到缩短发情天数及提高下胎窝仔数的效果。

3.分娩率:分娩率(每头母猪每年分娩胎次)是决定母猪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经济参数。一般使母猪无法分娩的原因包括流产、怀孕诊断错误、以及胚早期死亡等,为了避免上述原因发生,在怀孕期应避免粗暴的管理与并栏,同时淘汰习惯性流产母猪,并避免於怀孕前30天内实施预防注射,另注意母猪的饲养与充分供应饮水,不可使过肥,以免降低受胎与增加难产机会。

4.离乳至有效配种间距:母猪离乳後一般在4~18天内再度发情,如营养状况良好可望在8天内顺利配种完毕。离乳母猪的发情主要受到母猪哺乳期长短、母猪的营养状况及饲养环境的影响,因此离乳後的母猪应维持群饲状态,并利用公猪来刺激其发情,喂料量除离乳当天停喂外,应维持2.5~3.5kg的水准,并应掌握受胎率与排卵数最高的第一次离乳後之发情期适时予以配种。

(四)适当的使用公猪

猪群中的公猪虽属少数,却负有一半的遗传因子及繁殖责任,因此不可忽视公猪的管理与适当的使用,其中包括每4~6个月定期驱一次、个饲并给与至少2.3平方公尺的栏面积、满六个月龄之公猪始训练配种及采精等。公猪配种期给与2.5~3.0kg的饲料,休息期则给与2.0~2.5kg的饲料,并配合绿饵供给。同时猪场应有适当的公母比例,最佳的公母比例在1:20~30之间,不应使公猪负担太重。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及避免热紧迫导致之性欲减退、阴囊积水、精液量、精子数及精子活力降低,生精作用受到抑制,畸型精子数增加等现象发生。

(五)适当的更新母猪

由经济观点而言,母猪至少应有四胎次的经产,然而各种因素的关系,例如繁殖能力不佳、肢蹄不良、营养状况及繁殖障碍、疾病及其他因素等,往往促使母猪提早被淘汰,猪群之淘汰率一般在10~40%之间。要使猪群之平均产仔数提高,就应控制1:3胎的母猪数在40~50%以下,因为新母猪所生的仔猪数较少,出生重与母猪的免疫力较低,导致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亦较弱,而影响到育成率与离乳体重。

(六)猪场管理电脑化

应用电脑资讯管理技术,可以大大提升饲养管理之经济效益,使畜产不致面临国外产品进口冲击,并且能增进农民收益,安定农村人民生活,进而增强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之竞争,保持畜产业的经济成长。从猪只生理回顾猪的生理变化,猪出生至成长经各阶段饲养管理,即由出生至性成熟之改变,可以利用图四至图六加以说明。针对此不同阶段饲养管理之特性,可以利用电脑具有大量储存资料,以及快速检索、统计、分析之能力,达到淘汰不良母猪、提升生产效率之目的。 

(七)模拟模式的应用

畜牧生产之主要目的在获取最大利润,然而畜牧生产事业之利润并不只是决定於动物所采食之饲料量与营养组成,并且决定於饲养策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年生产头数、动物品种与性别、畜舍之环境状况、屠体重量与屠体评价系统等。近年来畜牧生产系统模式(ModelingofAnimalProductionSystems)之研究与应用已有很显着的增加,有四个原因可用来解释此种现象:其一,模式迫使科学家去结晶化其构想与假设,由实证来组织其资讯,以逻辑概念方式来数量化其知识;其二为模式能用来鉴定新的研究领域与科学技术,亦即它能指出何处缺乏或不足资讯,并指出科学研究之所需;其三为模式可作为决策辅助工具,它可用来引导生产业者采取正确的生产决策;最後为模式可用来预测试验之结果或估计其他方法所不能估计之参数值。

随着日新月异的资讯科技之发展,畜牧生产管理的电脑自动化系统亦逐渐受到大众的普遍采用。而一种能够透过电脑的输入各种饲养条件因子,经由饲养策略、饲料品质、遗传因子、畜牧环境等设定,早期预测禽畜之生长性能与繁殖成绩,藉以提供决策者调整各项饲养管理策略之参考的模拟模式亦同时引起学界的兴趣与重视。

肉猪生长之电脑模拟模式已经成功地被发展与应用在畜牧生产上,而母猪繁殖系统模拟模式所要考虑的因素与相关之理论架构也已被提出,中兴大学正引用此一架构发展一套种母猪利用营养之演绎式模式,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电脑模拟模式,期望能够由母猪之最初资料(性能、多产性、受胎率、体重与第一次受胎时之背脂厚度)、日粮组成、饲养策略、畜舍状况等相关资料,以每日为基础,预测出母猪在不同胎次之怀孕、泌乳期、离乳至受胎各阶段之采食量、体重变化、维持所需之热能与蛋白质量、御寒所需之热能、蛋白质与脂肪之蓄积量,体组成与背脂厚度之变化等资讯。并期望此模式也能同时预测出子宫与乳腺所需之热能与蛋白质、泌乳量、母猪乳所需之热能与理想蛋白质、仔猪存活率和离乳时体重等相关资讯,并能产生一份财务报表供生产业者之参考。经由此一全方位之考量,以作为经营者的决策辅助工具,亦即根据客观的基础,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以提升母猪之繁殖效率。

五、结 论

由上述可知,很多因素皆会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如能选择优良繁殖性能之母畜,喂与适当质与量养分之饲料,处於适合母猪之饲养环境下,并注重疾病防疫与配种管理,适当的使用与选择用优良公猪,同时加强女猪的饲养与管理,培育优异的更新母猪,并加强分娩看护与制度化的哺乳猪管理,以及善用种公猪来协助发情的观察,以提高出生活仔猪数、降低仔猪离乳前死亡率、缩短分娩间距为目标,将来如能再配合电脑猪场管理与模拟模式的使用,必然可以大大提升母猪之生产力。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