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由于气候、饲养等条件的变化,尤以冬春季节多发,多呈地方性流行,尤以断奶后1~2周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发病率10%~35%、致死率很高(约为90%)。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生产,它的发病率将会更高,已成为当前危害仔猪生产的重大疾病之一。
1发病原因
1.1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由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经内吸收而引起的中毒。
1.2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或饲养方法不当,断乳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偏高或饲料过于单一,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微量元素中以缺乏亚硒酸钠为主,饲喂过饱,猪舍卫生条差,仔猪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及特点
2.1多数是突然发病,小龄仔猪易发,大至4月龄也偶然发生但很少见到,出生后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易发生本病。
2.2病初表现为轻度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口流白沫,步态不稳,体温无明显变化,短时略有升高后降至常温,心跳疾速,呼吸粗快而浅。
2.3随后可见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的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有的病猪前肢跪在地上,两后肢站立,有的四肢麻痹、抽搐、乱划成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发出一种嘶哑的声音,兴奋不安,表现惊厥。水肿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但有些病猪没有水肿变化,病程进展很快,一般在48小时以内死亡,大猪病程可延长5~7d,病死率大约在80%左右。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为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微带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部水肿最明显,大肠和粪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透明胶冻样。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胸腔和腹腔积液。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措施
4.1因本病的发生与哺乳期和断乳后的仔猪饲养管理关系密切。所以应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化,补充富含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的饲料,特别在缺硒地区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
4.2搞好免疫接种工作,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使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疫苗,对10~15日龄仔猪,颈部深层肌肉注射每头2mL。
4.3治疗使用中西结合治疗猪水肿病效果好,笔者曾在临床实践中多次使用此方法治疗,并与其他治疗方法做对比,其效果显著、疗程短、治愈率达 96%以上。
中药用防风大蒜散:防风10g,大蒜10g,商陆5g,猪苓5g,生姜5g,白术5g,苍术5g,白茯苓5g,车前草10g,云曲7g,滑石粉10g,黄柏5g,黄芩5g,泽泻5g。水煎去渣、熬制成汁150~200mL,分3次灌服,1d服完(上述药物为一头猪用量)。同时使用西药:天迪泰10mL、亚硒酸钠20mL、肾上腺素2mL,肌肉注射;病轻者可用天迪泰10mL、亚硒酸钠20mL、地塞米松2mL,肌肉注射。
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猪水肿病有时还同时感染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感冒或传染性肠炎等。因此,在治疗这类病时,还应配合使用抗生素或补液。
对广大散养户来说,应加强饲养管理,如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等,可极大地降低猪水肿病的发生。在治疗猪水肿病时,宜早发现,早治疗,若治疗太晚,则预后不良。
冬春加强对仔猪水肿病防治
发布时间:2009-07-07 来源:
摘要: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由于气候、饲养等条件的变化,尤以冬春季节多发,多呈地方性流行,尤以断奶后1~2周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发病率10%~35%、致死率很高(约为90%)。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生产,它的发病率将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