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引起的乳猪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防治措施,常常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对郑州某猪场服务时了解到,仔猪黄痢曾是该猪场的头号杀手。目前,该猪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方案,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仔猪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天内发病,以2~4天最常见。经调查10窝经产母猪中,有3窝仔猪部分发病,达30%的窝发病率;10窝初产母猪中,有6窝猪崽发病,达60%的窝发病率。天气骤冷骤热或阴天潮湿时,发病率会上升。
2 临诊症状
常常先是一头仔猪发生,很快蔓延到全窝。病猪排黄色稀粪,后拉半透明的黄色液体,有腥臭味,严重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粪水污染尾巴、会阴、臀部和四肢等。病仔猪衰弱,常见昏睡。捕捉时尖叫,由肛门流出黄色稀粪。仔猪发病后被毛粗乱无光,皮肤松弛,常站立不动,走起路来摇晃,最终常因体力不支而倒地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濒死的仔猪常见胃、肠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其次是空肠、回肠,内容物为酸臭味且较稀薄。胃壁黏膜水肿,表面附着多量黏液;肝脏常有瘀血,呈紫色或黄色相间的嵌纹状色彩,稍肿大。胆囊一般不扩张,有的甚至缩小,胆汁浓稠;肾脏不肿大,被膜光滑易剥离,色泽常比正常的苍白,其他脏器无明显的眼观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需借助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仔猪的小肠前部内容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将血琼脂平板有β-溶血环的菌落再接种分离纯化2次。
4.2 涂片、镜检 挑取培养基上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红色、两端钝圆近似球杆状的细菌,初步判断为大肠杆菌。
4.3 分离菌株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细菌分别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生化反应管,结果发现产酸产气;但接种含有甘露醇、木糖的试管却不发酵。V-P试验呈阴性,M.R.试验和吲哚试验均呈阳性。挑取乳糖发酵菌落分别与多价OK血清做平板凝集试验,O141抗血清明显凝集。
4.4 肠毒素检查 将家兔麻醉后,切开腹壁露出回肠,用肠线接扎,每只扎成6段,每段5cm,其中四段注射分离菌的液体培养物,每段注入2.0ml,同时另选两段做阳性和阴性对照,观察6~24小时。发现接种肠段与阳性对照都发生膨胀肿,而阴性对照无此症状,表示该菌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5 防制
5.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饲养员严格要求,每天在5∶00,11∶00,15∶00,18∶30,21∶30五个时间点定时饲喂,每周三与周六猪舍内各进行一次消毒,猪场每周用1∶1500的百毒杀液进行一次大消毒。进出人员应在紫外光灯下每次严格消毒10分钟。
根据中医学理论"乳猪婴儿有疾,必调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对母猪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妊娠母猪全价饲料,促进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注射K88、K99大肠杆菌苗。母猪在产前1周进入产房,在进产房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液擦洗母体,特别是乳房、乳头、股内和胸腹部。产房也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母猪产前的7天内,在其饲料中拌入土霉素,饮水中加入氟哌酸。
仔猪出生后,剪脐带时要严格消毒,并尽快吃得初乳。另外,仔猪出生后第3天,补充铁制剂,间隔2天再用一次。加快空气的流通,保证猪舍和保温箱内合适温度。粪便立即清理冲洗,保持栏内清洁。饲养员日夜轮班护理产后母、仔猪,做到及时发现病情,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5.2 治疗 对该猪场的黄痢仔猪采取了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治疗方案一:在用药之前做药敏试验:对氟苯尼考、黄连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土霉素、诺氟沙星、磺胺嘧啶、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恩诺沙星不敏感。根据这一结果,仔猪在出生后、开奶前就给其注射1%黄连素1.5~2.0ml,第2天注射1.5~2.0ml的土霉素。对出现黄痢的仔猪,每头注射氟苯尼考1.5ml,同时灌服诺氟沙星与庆大霉素1∶1的混合液1~1.5ml,早晚各一次,第2天,给发病的猪注射1.5ml的黄连素,并给其灌服由庆大霉素稀释的活性炭2ml,早晚各一次。另外,视情况给仔猪补液强心,灌服复方氯化钠和10%的葡萄糖混合液。用此种治疗方案,一般经过2天就能康复,在该猪场对52头患黄痢的仔猪,通过此方案治疗,死亡3头,其余的全部康复,治愈率为94.2%。
治疗方案二:用0.2~0.3g的土霉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母猪的乳头让仔猪吮吃,每日3次,连用3天,同时用水针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与活性炭混合灌服,2ml/头,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20头发病仔猪用药,治愈18头,治愈率为90%。
以上2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第1种治疗方案效果较佳。
6 讨论与结论
仔猪黄痢是规模化猪场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仔猪红痢及传染性胃肠炎鉴别诊断:仔猪红痢以排红色黏液性粪便为特征,剖检时腹腔内液体增多,呈红色;腹膜纤维素性炎症并和小肠粘连,空肠呈红色,发硬,有特殊纹理,肠内充气,肠系膜内有小气泡;传染性胃肠炎发生于各种大小的猪,一旦发病,迅速波及全群,10天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他日龄的大多能自然康复。该病主要症状为呕吐,频繁性腹泻,明显腹水,剖检胃肠道、小肠壁变薄,肠管扩大,黏膜变性,绒毛萎缩。仔猪黄痢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最高,往往是整窝发病,而与其邻栏刚分娩的仔猪常不被感染,这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环境、饲料及饮水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诱发因素如仔猪的先天不足,体内能量贮备不多,母猪乳房炎,综合性无乳症,寒冷刺激,缺铁性贫血,消毒不严和产房阴暗潮湿都起到协同作用。该病是仔猪的典型疾病,仅依赖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远远不够。在生产上,未免疫或免疫效果不太好的种母猪,其仔猪常易患仔猪黄痢,且病后难以治疗。该病如没有良好的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引起整窝发病死亡。而该场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与其合理的免疫程序、用药方案及日常的环境消毒密切相关。该猪场在母猪产前采取2次免疫,使母猪体内产生了抗体,当仔猪吮食母乳后,也能产生被动免疫力。母猪在产前和产后要尽可能防止致病菌的侵入和消除体内携带的病原菌。
仔猪黄痢药物治疗问题探讨。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根据O、K抗原和H抗原的组合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到目前为止已确定大肠杆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有103种,H抗原56种。根据3种抗原的组合,有报道称大肠杆菌血清型有几千种之多,而且每种血清型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这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滥用抗生素,因此,在用药之前,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药效好的药物。用药时遵循以下原则:①药物的穿叉使用;②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③第1次用药视情况加量。分离培养该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制作灭活苗,产前1月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也可能是控制该病的一个良好措施。
仔猪黄痢的诊治与体会
发布时间:2009-06-30 来源:
摘要: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引起的乳猪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防治措施,常常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对郑州某猪场服务时了解到,仔猪黄痢曾是该猪场的头号杀手。目前,该猪场通过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