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疗仔猪病毒传染病

时间:2009-06-25 23:57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仔猪病毒传染病--病毒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发病情况 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揞轮状病毒感染。病子猪精神沉邵,食欲减退,拉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稀便,采食或吮乳后部分子猪发生9区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子堵常腹泻,4日后脱水死
    仔猪病毒传染病--病毒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发病情况 

    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揞轮状病毒感染。病子猪精神沉邵,食欲减退,拉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稀便,采食或吮乳后部分子猪发生9区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子堵常腹泻,4日后脱水死亡,死亡率可达50%。猪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常与子猪白痢混合感染。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活动;有些子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白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具体措施为,调整猪舍及子猪保温箱温度在较高水平(可比正常要求的温度高1度-2度),让子猪自由饮用补液盐水(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水1公斤),日龄较大猪还应立即停乳。为防止继发感染并止泻,可用磺胺脒O.5-4克;一次硝酸铋1-5克,小苏打1-4克,混合口服,也可口服或注射其它抗菌药物。
 
    预防措施 

    对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房的防寒保暖和清洁消毒工作,增强母猪和子猪的抵抗力,减少猪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其次可以运用免疫接种措施,在母猪预产期前40日和15日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使其产生很强的免疫力,使哺乳子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子猪也可以在出生后及时口服胃流二联苗弱毒疫苗,使自身产生主动免疫效果。该法尤其在母猪未经免疫、产房卫生条件较好时使用效果更好。对轮状病毒感染,目前市场上尚无有效的疫苗,只能依*加强饲养管理,清洁消毒、防寒保暖、使子猪及早吃到初乳等措施,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症。
 
    仔猪病毒传染病--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近年来兽医界引人注目的新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体重下降、呼吸困难、虚弱和淋巴结肿大。本病最早于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的25~30个猪群中发生,以后在加拿大多个省的猪群和美国多个州的猪群中均发现本病并得以确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法国、西班牙、北爱尔兰、日本、英国等地均有报道。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典型的圆环病毒是无囊膜的20面体病毒粒子,大小约4~26.5纳米,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病毒细胞培养物的感染性可耐受70℃15分钟和pH3的处理,对化学药品的灭活作用有高度抵抗力。圆环病毒对环境因素的高度抵抗力在流行病学和疾病防制中有重要影响。圆环病毒具有二个血清型,PCV1和PCV2,前者对动物无致病性。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是断奶猪易感,而哺乳猪很少发病。一般发病集中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龄的仔猪,但在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断奶猪也见有病例的发生。应激条件可加重病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例如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暴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达20%。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很长,临床上明显的症状是仔猪消瘦,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有:水样腹泻、进行性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在PRRS阳性病猪群中,由于继发感染,还可见关节炎、肺炎等多种炎症。

    【病理变化】因猪个体不同,表现不尽相同,为掌握较全面的病变,在每次剖检时最好能解剖3~5头猪。典型病例死亡的病尸消瘦,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发白,腹股沟、胃、肠系膜、支气管等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结尤为突出。肺质地坚实如橡胶样,在正常的粉红色肺小叶间,散在有棕黄色至灰白色的小叶,使整个肺脏呈现花斑状。肾苍白,散有白色病灶或非常肿大,呈花斑状,脾也肿得非常大。在胃*近食道的区域常有大片溃疡形成。还常并发细菌感染,尤其是PRRS并发时,可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支气管炎与败血症等。

    【诊断】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表现消瘦、衰竭、呼吸困难,以及淋巴结、肺、肾的特征性肉眼病变等做出初步的判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应用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DNA的方法来诊断PCV-2。也可用间接荧光技术或竞争ELISA检测PCV-2抗体。

    【防制】由PMWS引起的经济损失尚无确切的资料,一般认为死亡率可达15%,由于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疗法,所以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杜绝疫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可疑病猪,要及时隔离。鉴于病毒的地方流行特性,应用免疫接种方法建立畜群的牢固免疫性是防制此病的可*措施,但目前尚无适用的疫苗问世。可以考虑的办法是用PCV-2细胞培养物研制灭活疫苗。 

    仔猪病毒传染病--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于1978年在英国和瑞士暴发后,随后很多国家相继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我国于1980年分离了本病毒。

    【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球形,直径95~190纳米,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型为RNA,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猪对本病都很敏感,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达100%,成年母猪为15%~9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季多发,我国多在12月至次年2月寒冬季节发生。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体温正常或稍偏高,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症状的轻重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l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死亡,病死率约50%。断奶猪、育成猪发病率很高,几乎达100%,但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有时食欲不佳、腹泻,可持续4~7天,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脱水,皮下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乳凝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通常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镜下小肠绒毛缩短,显著萎缩。  

    【诊断】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基本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也比较缓慢一些,因此根据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主要依*血清学诊断,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染色、人工感染试验方法。

    【防制】本病无特效药治疗,通常应用对症疗法,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促进康复。发病后要及时补水和补盐,给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减少死亡率。可试用康复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连用3天,对新生仔猪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应立即封锁,严格消毒猪舍、用具、及通道等。预防本病可在入冬前10-11月份给母猪接种弱毒疫苗,通过初乳可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