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仔猪断奶窝重的提高
时间:2009-06-25 23:57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要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 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千克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要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
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千克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体重在1.3千克~1.5千克死亡率仅为5%~8%。因此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使其产出健康的仔猪,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环节。
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
作为商品猪场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形较小的公母猪相互交配产出较多弱仔,使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大死亡率。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
(1)妊娠前期(一般指配种后至怀孕80天):该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母猪营养全面,防止母猪流产,促进胎儿整齐发育。配种前7天~10天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而提高产仔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母猪,“催情补饲”效果较好。而在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影响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限制饲喂,否则将导致母体太肥,致使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同时也将造成后期分娩时难产以及产后母猪的采食量减少,导致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
(2)妊娠后期(怀孕80天~114天):该期的目标是保证母猪充足营养,使产出的仔猪整齐一致,避免产弱仔。仔猪初生体重60%~70%来自于后期(临产前30天~40天)的快速增长。因此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的摄入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
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以满足营养需要量。同时该期也是钙磷等矿物质需要量最多的阶段,若不从饲料中得到补充,易引起母猪脱钙,出现后肢跛行和产后瘫痪等,从而影响产后带仔。因此要保证营养丰富充足,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照顾。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以及料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以免因饲料腐败而产生细菌,影响妊娠母猪及胎内的仔猪。在母猪饲粮中应适当提高能量水平,在分娩前1个月,每天补喂200克~250克的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日粮的5%~8%),可提高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贮存,有利于仔猪成活。
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相当重要,是养好仔猪的保障,可通过人为控制采食量,使其提供相应泌乳量来满足仔猪的需要。
母猪泌乳期间的饲粮需要量包括母猪的维持需要量和泌乳需要量,因此泌乳母猪的饲喂量取决于母猪的体重、体况、所哺育的仔猪数以及哺乳期间可以接受的体重大小。因体重不同,母猪的维持需要量约为1.5千克~2.0千克标准饲粮(本地猪一般为1.5千克,外种猪一般为2.0千克),计算泌乳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是:每哺育1头仔猪需0.4千克的标准饲粮(本地猪约为0.3千克),这样一头哺育10头仔猪的泌乳母猪,每日需采食6.0千克~7.0千克的标准饲粮。在实际生产中达不到这一采食量,便会造成母猪泌乳期体重减重过大,进而影响下一胎的繁殖成绩,增加断奶后母猪的淘汰率,同时也影响了仔猪的生长速度。
为了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体重而又不使母猪体重减重过大,可在泌乳饲料中添加高能脂肪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以弥补标准采食量的不足。
实际生产中,刚分娩母猪的采食量较少,两三天以后逐渐增加,一般产后2周~3周才会达到最高采食量。而母猪越早达到最高采食量,泌乳期的采食量越高,泌乳量也就越多,仔猪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人为促使其饮水、进食,每日可饲喂2次~3次,直到泌乳第7天母猪体况恢复后让其自由采食。
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
科学接产 在接产前应用热毛巾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然后用消毒药水清洗,同时及时进行卫生处理,保证铺位没有污物。让仔猪生长在清洁、卫生、干燥、温暖的环境中,是防止仔猪发生腹泻病的前提。
饲喂初乳及固定奶头 超前免疫,最好使仔猪在生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同时仔猪吮乳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过程。但最初的几滴乳汁应弃掉,该部分乳汁因存储时间相对较长,易受细菌污染,小猪进食后最易引起拉稀。前三天的仔猪饲养在保温箱内,间隔1个半小时~2小时进行饲喂。人工为个别仔猪固定奶头,通常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即把体质较弱的仔猪放在前边的乳头,体质较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其他仔猪让其自己固定。人工固定奶头是使仔猪生长整齐,防止弱仔产生的有效办法。
防寒保暖,减少应激 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9℃~34℃,随仔猪日龄增长,对温度的要求会降低。1日龄~3日龄为30℃~34℃,4日龄~7日龄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左右。
早期断奶 实施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早期断奶一般指21日龄或28日断奶。
过好断奶关,提早开饲,科学补料 精心管理断奶后第一周的仔猪,让其处在干燥、温暖、洁净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应激。仔猪应在7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少喂勤添,2周后仔猪即能采食饲料。
加强卫生防疫
(1)产前母猪的免疫: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患病死亡,因此应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免疫措施,对仔猪产生保护作用。一般可在产前5周和产前2周给母猪选择性接种大肠杆菌苗、支原体、传染性胃肠炎、巴氏杆菌、猪丹毒、猪链球菌、轮状病毒等疫苗。产前7天~10天驱虫。拉稀严重的猪场可在临产前2周将产房内病死仔猪的肠胃或仔猪的粪便收集起来投喂给妊娠母猪(临产前1周禁用)。这样能使母猪产生本场易感病的抗体,对仔猪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2)仔猪免疫(推荐免疫程序):第1天注射梭状芽孢杆菌类毒素;1天~3天补铁(含硒最好);3天~7天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14天~20天补铁;3周~4周接种繁殖-呼吸综合征、支原体、猪霍乱沙门氏菌疫苗。
(3)仔猪腹泻病: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各个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以下三个年龄群:产后1日龄~3日龄的仔猪,7日龄~14日龄的仔猪以及刚断奶的仔猪。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细菌性)、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和一些球虫等寄生虫。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预防。
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
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千克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体重在1.3千克~1.5千克死亡率仅为5%~8%。因此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使其产出健康的仔猪,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环节。
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
作为商品猪场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形较小的公母猪相互交配产出较多弱仔,使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大死亡率。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
(1)妊娠前期(一般指配种后至怀孕80天):该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母猪营养全面,防止母猪流产,促进胎儿整齐发育。配种前7天~10天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而提高产仔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母猪,“催情补饲”效果较好。而在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影响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限制饲喂,否则将导致母体太肥,致使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同时也将造成后期分娩时难产以及产后母猪的采食量减少,导致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
(2)妊娠后期(怀孕80天~114天):该期的目标是保证母猪充足营养,使产出的仔猪整齐一致,避免产弱仔。仔猪初生体重60%~70%来自于后期(临产前30天~40天)的快速增长。因此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的摄入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
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以满足营养需要量。同时该期也是钙磷等矿物质需要量最多的阶段,若不从饲料中得到补充,易引起母猪脱钙,出现后肢跛行和产后瘫痪等,从而影响产后带仔。因此要保证营养丰富充足,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照顾。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以及料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以免因饲料腐败而产生细菌,影响妊娠母猪及胎内的仔猪。在母猪饲粮中应适当提高能量水平,在分娩前1个月,每天补喂200克~250克的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日粮的5%~8%),可提高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贮存,有利于仔猪成活。
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相当重要,是养好仔猪的保障,可通过人为控制采食量,使其提供相应泌乳量来满足仔猪的需要。
母猪泌乳期间的饲粮需要量包括母猪的维持需要量和泌乳需要量,因此泌乳母猪的饲喂量取决于母猪的体重、体况、所哺育的仔猪数以及哺乳期间可以接受的体重大小。因体重不同,母猪的维持需要量约为1.5千克~2.0千克标准饲粮(本地猪一般为1.5千克,外种猪一般为2.0千克),计算泌乳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是:每哺育1头仔猪需0.4千克的标准饲粮(本地猪约为0.3千克),这样一头哺育10头仔猪的泌乳母猪,每日需采食6.0千克~7.0千克的标准饲粮。在实际生产中达不到这一采食量,便会造成母猪泌乳期体重减重过大,进而影响下一胎的繁殖成绩,增加断奶后母猪的淘汰率,同时也影响了仔猪的生长速度。
为了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体重而又不使母猪体重减重过大,可在泌乳饲料中添加高能脂肪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以弥补标准采食量的不足。
实际生产中,刚分娩母猪的采食量较少,两三天以后逐渐增加,一般产后2周~3周才会达到最高采食量。而母猪越早达到最高采食量,泌乳期的采食量越高,泌乳量也就越多,仔猪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人为促使其饮水、进食,每日可饲喂2次~3次,直到泌乳第7天母猪体况恢复后让其自由采食。
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
科学接产 在接产前应用热毛巾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然后用消毒药水清洗,同时及时进行卫生处理,保证铺位没有污物。让仔猪生长在清洁、卫生、干燥、温暖的环境中,是防止仔猪发生腹泻病的前提。
饲喂初乳及固定奶头 超前免疫,最好使仔猪在生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同时仔猪吮乳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过程。但最初的几滴乳汁应弃掉,该部分乳汁因存储时间相对较长,易受细菌污染,小猪进食后最易引起拉稀。前三天的仔猪饲养在保温箱内,间隔1个半小时~2小时进行饲喂。人工为个别仔猪固定奶头,通常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即把体质较弱的仔猪放在前边的乳头,体质较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其他仔猪让其自己固定。人工固定奶头是使仔猪生长整齐,防止弱仔产生的有效办法。
防寒保暖,减少应激 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9℃~34℃,随仔猪日龄增长,对温度的要求会降低。1日龄~3日龄为30℃~34℃,4日龄~7日龄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左右。
早期断奶 实施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早期断奶一般指21日龄或28日断奶。
过好断奶关,提早开饲,科学补料 精心管理断奶后第一周的仔猪,让其处在干燥、温暖、洁净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应激。仔猪应在7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少喂勤添,2周后仔猪即能采食饲料。
加强卫生防疫
(1)产前母猪的免疫: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患病死亡,因此应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免疫措施,对仔猪产生保护作用。一般可在产前5周和产前2周给母猪选择性接种大肠杆菌苗、支原体、传染性胃肠炎、巴氏杆菌、猪丹毒、猪链球菌、轮状病毒等疫苗。产前7天~10天驱虫。拉稀严重的猪场可在临产前2周将产房内病死仔猪的肠胃或仔猪的粪便收集起来投喂给妊娠母猪(临产前1周禁用)。这样能使母猪产生本场易感病的抗体,对仔猪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2)仔猪免疫(推荐免疫程序):第1天注射梭状芽孢杆菌类毒素;1天~3天补铁(含硒最好);3天~7天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14天~20天补铁;3周~4周接种繁殖-呼吸综合征、支原体、猪霍乱沙门氏菌疫苗。
(3)仔猪腹泻病: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各个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以下三个年龄群:产后1日龄~3日龄的仔猪,7日龄~14日龄的仔猪以及刚断奶的仔猪。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细菌性)、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和一些球虫等寄生虫。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预防。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321仔猪安全断乳法
- 2.断奶仔猪饲养
- 3.仔猪早期断奶配套技术
- 4.子猪旺食期管理需知道
- 5.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 6.复合生物菌对仔猪的影响
- 7.如何作好仔猪断乳工作
- 8.断奶仔猪的饲养
- 9.养仔猪先进技术四则
- 10.仔猪进栏前后注意事项
- 11.子猪腹泻用药三步骤
- 12.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关键
- 1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 14.子猪栏和保育栏的福音
- 15.多方面控制仔猪腹泻
- 16.影响仔猪从初乳中获得被动免疫的因素
- 17.仔猪安全断乳技术
- 18.仔猪红外线保温妙法
- 19.挑选仔猪小窍门
- 20.防止新生仔猪死亡的几项措施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赶着迪卡猪奔向富裕路
- 2.张元成豆渣发酵喂猪 变废
- 3.熊春庚回乡创业能致富事迹
- 4.“双学双比”女能手--孔
- 5.曹六定的致富经
- 6.“猪司令”--李俊斌
- 7.致富不忘群众的女能人--周
- 8.女致富带头人孙秀华
- 9.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张树
- 10.养猪致富带头人:焦玉枝
- 11.乌云塔娜--养猪致富的女状
- 12.“猪倌”周奎走上科学养猪
- 13.乌云塔娜:养猪致富的女状
- 14.姜召民依靠科学养猪搭上致
- 15.焦玉枝:养猪致富带头人
- 16.王永军:"空调"
- 17.致富不忘群众的女能人—周
- 18.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张
- 19.野山猪养殖致富
- 20.黑猪白猪混着养 走上致富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