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2月龄仔猪发生梭菌性肠毒血症的诊治

发布时间:2009-06-25  来源:
摘要:1发病情况 淮安市楚州区某乡一农户饲养了6头母猪,其中有2头经产母猪,在2004年4月8日、15日先后分娩,一共产仔21只,在2004年6月10日至16日,仔猪先后发生了以瘫痪、昏迷、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当地兽医用多种抗菌药物对病仔猪进行治疗都无效,21只仔猪死亡16只。 2
    1 发病情况

    淮安市楚州区某乡一农户饲养了6头母猪,其中有2头经产母猪,在2004年4月8日、15日先后分娩,一共产仔21只,在2004年6月10日至16日,仔猪先后发生了以瘫痪、昏迷、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当地兽医用多种抗菌药物对病仔猪进行治疗都无效,21只仔猪死亡16只。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稍慢的病例可见拒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有的病例体温可升高至41.5℃左右。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绿、黄白或褐色,部分病仔猪后期粪便带血,变为番茄酱状。所有病仔猪都极度虚弱,四肢瘫软,最后昏迷,一般在数小时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5只仔猪,主要病变为:胃黏膜广泛充血、出血,在胃底部及幽门附近,有大小不一的紫黑色的条纹状斑块,很容易用刀背刮下,可见胃黏膜坏死、溃疡,直达肌层;空肠内有大量气体,回肠内容物为暗红色并混有气泡,黏膜弥漫性红染,用刀背轻轻一刮即有多量的血糊状附着物;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瘀血、肿大;肾脏色泽变淡,心外膜出血;肝脏土黄色,胆囊肿胀,脾脏稍微肿大。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检查与鉴定

    4.1.1 病料采集 分别采集胃黏膜、小肠黏膜、小肠内容物、肝脏、脾脏作为病料。

    4.1.2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将病料直接涂片,用美兰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检查,可见小肠内容物有大量的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钝圆,边缘笔直,多数以单个菌体存在,少数成双排列。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检出类似的细菌。

    4.1.3 细菌分离、培养 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划线分离,分别以厌氧培养和常规培养24小时,均可见中央隆起、表面有放射状条纹、边缘呈锯齿状、灰白色、半透明的大菌落,在血琼脂上呈β溶血。挑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以单个或成双排列,少数菌体中央形成芽孢,呈卵圆形,基本与菌体直径相同。分别挑取典型的菌落接种于肝片肉汤培养基中,做纯分离培养。据此可判断为能产生荚膜的G+芽孢杆菌。

    4.1.4 细菌生化鉴定 在肝片肉汤中6小时出现混浊,产生大量气体。在牛乳培养基中,能迅速产酸,凝固酪蛋白,产生大量气体,使凝固物呈海绵状碎块。能分解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淀粉等,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缓慢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产生硫化氢。据此可判断为产气荚膜梭菌。

    4.2 动物试验 利用小肠内容物及肉汤培养物皮下接种小鼠10只,每只接种0.3毫升,48小时内全部死亡,利用小肠内容物及肉汤培养物口服接种幼兔,引起出血性肠炎而死亡。

    4.3 中和试验 将小肠内容物滤液10000转/分离心,取上清液0.3毫升皮下接种小白鼠10只,48小时内全部死亡;将上清液与2倍量魏氏梭菌高免血清混合后接种小白鼠,24小时全部存活。

    5 预防

    5.1 免疫母猪 在常发该病的猪场,给生产母猪接种C型魏氏梭菌类毒素,使母猪产生免疫力,并从初乳中排出母源抗体,这样仔猪在易感期内可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程序是在母猪分娩前30天进行首免,于产前15天做二免。以后在每次产前15天加强免疫1次。

    5.2 药物预防 在该病常发地区,对新生仔猪于接产的同时,口服抗菌药物(可将药物稀释于婴儿用的带嘴奶瓶内让仔猪吮吸),如青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连服3天。

    5.3 卫生消毒 产仔房和笼舍应彻底清洗消毒,母猪在分娩时,应用消毒药液(百毒杀等)擦洗母猪乳房,并挤出乳头内的少许乳汁(以防污染)后才能让仔猪吃奶。

    6 治疗

    由于该病发生急,死亡快,几乎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因此对已发病的猪用药物治疗的意义不大。但用抗猪梭菌性肠炎高免血清,及时进行治疗或做紧急预防,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同群还没有发病的猪用药物预防是有效的。

    7 小结与讨论

    猪梭菌性肠炎多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4~7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微。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但是,这次2月龄的仔猪发生急性梭菌性肠炎,实属罕见,具体发病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