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时间:2009-06-21 01:01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特征。发病急、传播快、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仔猪病死率高,一般死亡率在100%,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日龄较大或成年猪虽然发病而几乎没有死亡,但可引起掉膘、降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特征。发病急、传播快、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仔猪病死率高,一般死亡率在100%,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日龄较大或成年猪虽然发病而几乎没有死亡,但可引起掉膘、降低饲料报酬、增加药费和人力等开支,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一、发病特点
该病多呈周期性地方流行。不同日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因严重的腹泻、脱水而引起衰竭死亡,断奶猪与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一般多数能自然康复。窄小、密闭猪舍,潮湿阴冷,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猪集中及各种应激刺激等均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4天,短的只有15~18小时。只要有1头猪被感染,几日之内即可波及全群,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在老疫区则呈现地方流行性或间隔性的发生,隐性感染率很高。
二、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突然发生呕吐,继而出现脱水。仔猪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黄绿色或灰色,有时为白色。病初体温升高,腹泻后下降,病猪脱水后出现口渴,食欲减少、废绝、消瘦。不足1周龄哺乳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天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0%。23周龄以上的仔猪将存活,随着猪日龄的增大,病死率逐渐降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体质虚弱,影响生长发育,有的会形成僵猪。公猪、母猪及肥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为食欲不振,有的出现呕吐、腹泻,严重的猪排出水样便呈喷射状。泌乳母猪发病较为严重,厌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泌乳停止,这也是因母猪无乳造成的仔猪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些母猪表现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
三、病理变化
病死猪消瘦,眼结膜苍白,严重脱水。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尤其是胃和小肠,胃黏膜充血或出血,胃大弯黏膜瘀血,胃膨胀,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轻度出血,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弛缓、菲薄、呈半透明。肠绒毛萎缩,小肠内有黄色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严重出血,淋巴结肿胀。回肠、空肠黏膜面肠绒毛萎缩、变短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四、诊断
1.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胃肠病变,尤其是回肠和空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的特征性病变,可初步做出诊断。
2.取2~3日龄未吃初乳的仔猪喂消毒牛奶,将病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制成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000单位、链霉素2000微克,在常温下放置1小时,然后接种试验仔猪,如果发生腹泻,再取小肠做免疫荧光检测。
3.血清学检查,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等,均可检测出本病。
4.采取病死仔猪小肠黏膜抹片,风干后用丙酮固定,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水洗、镜检,可见到绿色荧光为阳性。
五、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主要病毒性腹泻疾病,对于具有腹泻征侯的其他疾病,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仔猪白痢、黄痢、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及猪增生性肠炎等疾病应该进行鉴别诊断。确定病因,方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制措施。
猪瘟
腹泻是猪瘟与传染性胃肠炎唯一的相似之处,但猪瘟还表现出很多的全身症状,如体温高达41.0~42.0℃,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全身性出血,皮肤有出血点,肾脏、膀胱有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慢性病例可见到回盲瓣处有扣状溃疡。母猪表现出死胎、流产,猪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阳性。
猪轮状病毒
一般情况下,猪轮状病毒主要发生于8周龄以上的仔猪,虽然也表现为呕吐,但没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病死率也较低,不见有胃底出血。
猪流行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毒粒子形态都十分相近,很难区分。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才能将两者区分开,如采用直接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方能鉴别。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色,一般于初生后12小时左右即突然发病,开始有1~2头发病,以后相继发生腹泻。黄痢病变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细菌分离培养,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白痢
发病时间不同,仔猪白痢主要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粪便的颜色为乳白色,有特异腥臭味。不见有呕吐症状。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菲薄而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红痢
又称梭菌性肠炎,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哺乳仔猪,不见呕吐。腹泻为红褐色粪便。病变部位为空肠,有出血和坏死。红痢一般在胃和十二指肠见不到病变,则空肠可见出血,呈暗红色。检菌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稍钝圆的大杆菌,有荚膜,卵圆形节胞,位于菌体中间或近端。
猪副伤寒
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而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在各个日龄猪均可发生,粪便呈水样,有部分猪发生呕吐;猪副伤寒体温升高至41.0~42.0℃,而猪传染性胃肠炎不见体温升高。猪副伤寒的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假膜,病变部位均在大肠,表现为大肠壁增厚,黏膜有坏死,上面附有伪膜如麸皮样。可见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亚急性型眼有脓性分泌物,粪便呈淡黄或灰绿色。剖检可见肝脏有糠麸样细小灰黄色坏死点。脾肿大呈暗蓝色,较坚硬。
增生性肠炎
一般急性病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周龄的育肥猪,病死率一般低于5%。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剖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回肠内层增厚。
猪痢疾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粘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病初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粘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黏膜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镜检可见到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
六、防制措施
(一)免疫预防
1.猪传染性胃肠炎冻干疫苗 主要用于妊娠母猪的免疫,于产前20~30天,后海穴(在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注射2毫升,哺乳仔猪可通过哺乳而获得免疫。对于受威胁的猪也可进行主动免疫,1~2日龄初生仔猪滴鼻或后海穴注射0.5毫升,10~25千克体重仔猪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猪注射2毫升,5~7天以后产生免疫力。
2.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 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后海穴注射4毫升(可保护仔猪),10~25千克体重的猪注射1毫升,25~50千克注射2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4毫升。接种后15天产生免疫力。
3.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 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1.5毫升,10~25千克体重注射0.5毫升,25~50千克注射1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1.5毫升。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在发病时,该疫苗可用于紧急接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防制措施
防制原则:抗病毒控制原发病,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以补液、止泻、健胃等对症治疗,防止因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酸中毒及心力衰竭。
1.对发病猪肌肉注射信得珠康(猪-a干扰素)0.5~1毫升+新必妥(活性多肽)2~5毫升,1次/日,连用2天。另1侧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含黄芪多糖、金银花、黄苓、氟苯尼考等)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3天。发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1毫升/千克体重进行特异性治疗,1次/日,连用2次。
2.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30~6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20~50毫升,能自行饮水的可用口服补液盐,每次每头10~30毫升,每天3~5次。或用10%葡萄糖盐水2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10%维生素C 2毫升,进行腹腔补液,2次/日,连用2天。平时饮水中加电解多维227克加150千克水,同时增加0.1%的维生素C。
3.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可选用抗生素药物,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乙酰甲喹等。
4.止泻可用鞣酸蛋白2克+活性碳10克,小猪1次口服;健胃,小猪用胃蛋白酶0.5克+稀盐酸1毫升口服,2次/日,连用2天。大猪用止泻散50克+大黄苏打片50片+酵母片10片,研碎拌入10千克饲料内,3次/日,连喂3天。对于心脏衰弱的病猪,可肌肉注射10%安钠咖2~5毫升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2毫升。
一、发病特点
该病多呈周期性地方流行。不同日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因严重的腹泻、脱水而引起衰竭死亡,断奶猪与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一般多数能自然康复。窄小、密闭猪舍,潮湿阴冷,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猪集中及各种应激刺激等均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4天,短的只有15~18小时。只要有1头猪被感染,几日之内即可波及全群,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在老疫区则呈现地方流行性或间隔性的发生,隐性感染率很高。
二、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突然发生呕吐,继而出现脱水。仔猪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黄绿色或灰色,有时为白色。病初体温升高,腹泻后下降,病猪脱水后出现口渴,食欲减少、废绝、消瘦。不足1周龄哺乳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天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0%。23周龄以上的仔猪将存活,随着猪日龄的增大,病死率逐渐降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体质虚弱,影响生长发育,有的会形成僵猪。公猪、母猪及肥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为食欲不振,有的出现呕吐、腹泻,严重的猪排出水样便呈喷射状。泌乳母猪发病较为严重,厌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泌乳停止,这也是因母猪无乳造成的仔猪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些母猪表现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
三、病理变化
病死猪消瘦,眼结膜苍白,严重脱水。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尤其是胃和小肠,胃黏膜充血或出血,胃大弯黏膜瘀血,胃膨胀,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轻度出血,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弛缓、菲薄、呈半透明。肠绒毛萎缩,小肠内有黄色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严重出血,淋巴结肿胀。回肠、空肠黏膜面肠绒毛萎缩、变短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四、诊断
1.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胃肠病变,尤其是回肠和空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的特征性病变,可初步做出诊断。
2.取2~3日龄未吃初乳的仔猪喂消毒牛奶,将病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制成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000单位、链霉素2000微克,在常温下放置1小时,然后接种试验仔猪,如果发生腹泻,再取小肠做免疫荧光检测。
3.血清学检查,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被动血凝试验等,均可检测出本病。
4.采取病死仔猪小肠黏膜抹片,风干后用丙酮固定,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水洗、镜检,可见到绿色荧光为阳性。
五、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主要病毒性腹泻疾病,对于具有腹泻征侯的其他疾病,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仔猪白痢、黄痢、红痢,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及猪增生性肠炎等疾病应该进行鉴别诊断。确定病因,方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制措施。
猪瘟
腹泻是猪瘟与传染性胃肠炎唯一的相似之处,但猪瘟还表现出很多的全身症状,如体温高达41.0~42.0℃,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全身性出血,皮肤有出血点,肾脏、膀胱有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慢性病例可见到回盲瓣处有扣状溃疡。母猪表现出死胎、流产,猪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阳性。
猪轮状病毒
一般情况下,猪轮状病毒主要发生于8周龄以上的仔猪,虽然也表现为呕吐,但没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病死率也较低,不见有胃底出血。
猪流行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毒粒子形态都十分相近,很难区分。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才能将两者区分开,如采用直接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方能鉴别。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色,一般于初生后12小时左右即突然发病,开始有1~2头发病,以后相继发生腹泻。黄痢病变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细菌分离培养,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白痢
发病时间不同,仔猪白痢主要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粪便的颜色为乳白色,有特异腥臭味。不见有呕吐症状。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菲薄而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红痢
又称梭菌性肠炎,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哺乳仔猪,不见呕吐。腹泻为红褐色粪便。病变部位为空肠,有出血和坏死。红痢一般在胃和十二指肠见不到病变,则空肠可见出血,呈暗红色。检菌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稍钝圆的大杆菌,有荚膜,卵圆形节胞,位于菌体中间或近端。
猪副伤寒
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而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在各个日龄猪均可发生,粪便呈水样,有部分猪发生呕吐;猪副伤寒体温升高至41.0~42.0℃,而猪传染性胃肠炎不见体温升高。猪副伤寒的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假膜,病变部位均在大肠,表现为大肠壁增厚,黏膜有坏死,上面附有伪膜如麸皮样。可见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亚急性型眼有脓性分泌物,粪便呈淡黄或灰绿色。剖检可见肝脏有糠麸样细小灰黄色坏死点。脾肿大呈暗蓝色,较坚硬。
增生性肠炎
一般急性病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周龄的育肥猪,病死率一般低于5%。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剖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回肠内层增厚。
猪痢疾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粘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病初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粘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黏膜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镜检可见到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
六、防制措施
(一)免疫预防
1.猪传染性胃肠炎冻干疫苗 主要用于妊娠母猪的免疫,于产前20~30天,后海穴(在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注射2毫升,哺乳仔猪可通过哺乳而获得免疫。对于受威胁的猪也可进行主动免疫,1~2日龄初生仔猪滴鼻或后海穴注射0.5毫升,10~25千克体重仔猪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猪注射2毫升,5~7天以后产生免疫力。
2.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 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后海穴注射4毫升(可保护仔猪),10~25千克体重的猪注射1毫升,25~50千克注射2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4毫升。接种后15天产生免疫力。
3.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 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1.5毫升,10~25千克体重注射0.5毫升,25~50千克注射1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1.5毫升。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在发病时,该疫苗可用于紧急接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防制措施
防制原则:抗病毒控制原发病,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以补液、止泻、健胃等对症治疗,防止因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酸中毒及心力衰竭。
1.对发病猪肌肉注射信得珠康(猪-a干扰素)0.5~1毫升+新必妥(活性多肽)2~5毫升,1次/日,连用2天。另1侧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含黄芪多糖、金银花、黄苓、氟苯尼考等)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3天。发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1毫升/千克体重进行特异性治疗,1次/日,连用2次。
2.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30~6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20~50毫升,能自行饮水的可用口服补液盐,每次每头10~30毫升,每天3~5次。或用10%葡萄糖盐水2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10%维生素C 2毫升,进行腹腔补液,2次/日,连用2天。平时饮水中加电解多维227克加150千克水,同时增加0.1%的维生素C。
3.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可选用抗生素药物,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乙酰甲喹等。
4.止泻可用鞣酸蛋白2克+活性碳10克,小猪1次口服;健胃,小猪用胃蛋白酶0.5克+稀盐酸1毫升口服,2次/日,连用2天。大猪用止泻散50克+大黄苏打片50片+酵母片10片,研碎拌入10千克饲料内,3次/日,连喂3天。对于心脏衰弱的病猪,可肌肉注射10%安钠咖2~5毫升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2毫升。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猪瘟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 2.猪肺丝虫病症状及防治
- 3.规模养猪场几种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与寄生虫病控制程序
- 4.猪气喘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5.生猪感冒能用食疗
- 6.微型猪常见疾病及防治
- 7.谨防猪痢特灵中毒
- 8.猪病“变脸”莫大意
- 9.猪喘气病的疗法
- 10.用土法治疗猪水泡性疹
- 11.关注生猪补栏 谨慎应对猪病
- 12.猪肾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 13.种公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精液的保存与运输
- 14.常见猪病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
- 15.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饲喂技术
- 16.常发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
- 17.怎样养好新引进小猪
- 18.猪寄生虫病猪蛔虫病
- 19.猪水肿病预防
- 20.强化猪瘟防疫措施是“猪高热病”防控的基础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女致富带头人孙秀华
- 2.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张树
- 3.养猪致富带头人:焦玉枝
- 4.乌云塔娜--养猪致富的女状
- 5.“猪倌”周奎走上科学养猪
- 6.乌云塔娜:养猪致富的女状
- 7.姜召民依靠科学养猪搭上致
- 8.焦玉枝:养猪致富带头人
- 9.王永军:"空调"
- 10.致富不忘群众的女能人—周
- 11.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张
- 12.野山猪养殖致富
- 13.黑猪白猪混着养 走上致富
- 14.李志土:野猪与家猪科学混
- 15.养猪年赚90万
- 16.养殖大户赵建华一年纯赚20
- 17.从捡破烂到养猪大户
- 18.孙德伟靠“三自经”走上致
- 19.林允智:发展立体养殖年收
- 20.孙彦超:养殖野猪致富快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