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浅谈农户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猪水肿病又称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断奶仔猪急性、散发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主要表现眼睑水肿,结膜潮红,故农户又称之为“红眼病”。近年来该病在灌阳县农村散养户中呈上升趋势,危害较大,严重打击了散养户对养殖的积极性。

    1 流行特点

    主要特征是发病快,呈地方性流行。同窝中常常是比较健壮、食欲旺盛的仔猪突然发病,而且死亡很快。该病多发生在断奶后1~2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于春、秋两季。发病率10%~30%,死亡率80%~100%。

    2 病因

    2.1 环境因素

    农村散养户猪舍环境卫生不良(阴暗潮湿、不及时清洗食槽和清扫粪便等),带有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等食入后感染仔猪消化道引发水肿病。

    2.2 营养因素

    仔猪断奶后突然改变饲料结构和饲喂方式,饲料过于单一,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主要是硒)等,这样导致体内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或缺硒元素而引起水肿。

    2.3 应激因素

    如气候和环境突变、突然断奶、转栏等可诱发此病。

    3 临床症状

    发病的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常见有便秘或腹泻,体温往往不高,个别的可达40~40.5℃。典型临床症状,眼睑和头颈部肿胀,结膜潮红,四肢运动障碍,行走摇摆,共济失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反应敏感,触之惊叫,声音嘶哑。重者盲目冲撞,转圈,肌肉颤抖,一旦倒地,四肢似游泳状乱动,不能站立,最后呼吸困难,口吐白沫,抽搐而死。

    4 病理剖检

    剖解病死猪主要的病变是水肿,眼睑、头颈部等水肿,剖开呈灰白色凉粉样。切开胃部,可见胃内容物,胃壁明显增厚,水肿。特别是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严重,切开此处黏膜层和肌肉层,可见五色、茶色或黄色渗出物流出,有的呈胶冻状,胃底弥漫性出血。肺水肿,肠系膜水肿充血。有的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

    5 诊断

    根据仔猪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断奶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快,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脑颈水肿,后肢麻瘁,转圈,声音嘶哑),结合其病理病变(组织、器官广泛水肿、出血),可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6 防治

    6.1 预防措施

    主要是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

    6.1.1 把握好仔猪出生关,让其吃上初乳,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6.1.2 新生乳猪1~3日龄肌注牲血素1~2mL/头,断奶前注射亚硒酸钠VE针2~4mL/头。

    6.1.3 提早补料(仔猪出生7~10d开始补料),增强其胃肠功能的适应能力,减少突然断奶、隔栏带来的应激。

    6.1.4 做好防寒保暖、通风换气和栏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扫粪便等)。

    6.1.5 对栏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6.1.6 断奶后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式,饲喂量要逐渐增加,少喂多餐,每天定时定量,每餐让其吃7~8成饱,给足干净的饮水。

    6.1.7 避免饲料过于单一,多喂青绿饲料,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剂。

    6.1.8 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乳酶生、益生素(不与抗生素或抗菌素混用)或者抗菌药(如土霉素、恩诺沙星等),以预防本病。

    6.2 治疗

    此病采取抗菌消肿、排毒镇痛等原则进行综合、对症治疗。

    6.2.1 兽大新庆福(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厂生产)0.15mL~0.3mL/kg,肌注,每天2次,连用2~3d。

    6.2.2 水肿杀毒素(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用量为0.05mL~0.1mL/kg,肌注,每天1~2次,连用2~3d。

    6.2.3 重症者用20%磺胺嘧啶钠20mL、维生素BI或维生素C注射液2~4mL、地塞米松10mL和25%葡萄糖50mL,1次静脉注射,1次/d,连用2~3d。另外仔猪注射亚硒酸钠3~4mL/头,1次即可。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连用数日。

    7 小结

    7.1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但由于本地的气候不同,一般3~9月份是本病多发期,而气候突变和饲料的改变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每当气候突变要做好仔猪的防风保暖工作。改变饲料要进行有效过渡(如A饲料与B饲料过渡,A3∶B1混合喂2d,A1∶B1喂3d,然后A1∶B3喂2d,最后过渡到饲喂B饲料),饲喂量要逐渐增加,少喂多餐。

    7.2 本病尚无特效药治疗,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同窝症状不明显的或未发病的猪只采取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