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起来,78岁的“茶水婆婆”李小女洗漱完之后就开始烧水,把陶瓷茶壶装满之后,将茶壶和塑料杯一起放在茶堂屋檐下的茶水台上。
墙上手写的“开水”虽褪色但醒目,这是在告知路人,口渴的时候,随时可以来喝茶水,如果天冷想喝热水,也可以进入茶堂里面,那里放着一排红红绿绿的热水瓶,有12个。
李小女是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下洋李自然村人,这样烧开水免费供给路人,已经33年了。问起为什么要如此坚持,婆婆说,就是想做点善事。
李婆婆的茶堂位于进出三门县的交通要道,现在来来往往车辆很多。不过在二三十年前,这一带不通车,人们一般都是靠自己的两条腿出行。从旁边的亭旁镇走到下洋李,正是口干舌燥之时,停下来喝口茶,成了当地人的习惯。
特别是当时的拉车队,十几个拉车人,每次路过,总要在这里歇脚。看到这些辛苦干活的人,李小女还会准备稀饭,让人进屋喝一碗,补充点体力。李小女说,那时,她是早上4点开始起床烧茶,为的是让路人经过时能喝到凉茶。
她的儿子也参与其中,四处为她收集能用的燃料。水从何来?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开始,李小女要到别处挑水,后来自己挖了水井,再后来用上了自来水。
回忆过去的事情,老人很开心:“我最多的时候一天烧14大锅。那时是放电影《红楼梦》,周边村庄的人都集中到这边来看。我从早上烧到晚上6点,3个半人高的大水缸,一个装没有烧开的冷水,一个装烧开的热水,一个装开后的凉水。当时电影放了3夜,这3天,是我烧得最多的时候。”
李小女说,过去二十几年,以前一天要烧七八锅,现在最多也就一两锅。屋外面的那个水龙头,是儿子看她年纪大了,提水不方便,给接上去的。
25年前老伴去世,李婆婆就一个人住在茶堂里,茶堂已经修过好几次,钱是乡亲们捐的,就是因为李小女的善举,这个事迹就记载在茶堂旁边的碑文上。
村干部李和杰说:“我们从小就在这边玩大的。以前大家乘凉,就坐在罗树下,口渴了,就到这里喝口茶。大家都习惯了,都说阿婆人好。”
现在公路上车来车往,却很少有人停下来喝茶。“现在一天一锅就够了,主要是一些卖西瓜的、收废品的、外地打工的过路人喝,村民都乘车了,都不来了。”李小女说。
尽管现在来喝水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李婆婆的善举却广为传扬,人们称她为“茶水婆婆”,还有上海的读者给她寄来世博会的明信片,表示要向她学习。在三门当地,也不断有人上门给李小女送柴、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