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源自28头神奇的猪
这是浙江东阳市城东街道办事处的塘西村,在村子的南边,有一栋很神秘的建筑,严实的围墙和紧闭的铁门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村子里的老百姓虽然几十年也没有机会迈进这铁门一步,但是他们都知道这里面饲养着一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濒临灭绝的一种珍稀猪种。
保种场员工张一彪:这个猪在二十世纪70年代,是作为国礼送给法国,二十世纪90年代的话呢,又作为国礼送给日本的皇室。
猪可以作为国礼,看来这种猪非同一般,据场里的人介绍,现在这种猪当地政府每年要投入几十万元来保护这个珍稀的品种,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国的珍稀猪种,三十年来,当地老百姓却都不敢养殖。
村民:以前是家家户户都养这种猪,现在是30多年都没有人养这种猪了,低价卖给他们也没人要,他们没人来买。
一个珍稀的猪种,国家每年投钱保种,老百姓三十多年来却不敢养殖,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玄机呢?
这个人叫杨振伟,为了东阳市保种场里的那种猪,花掉了自己七百多万元的积蓄,而且还背上了四百多万元的银行贷款,为了那些猪他积忧成疾,落下了到现在还无法完全治愈的病根,那么杨振伟这个做了20多年生意都没失过手的精明商人,到底是怎样和这种濒临灭绝的猪扯上关系的呢?他又因此落下了什么病根?
杨振伟是浙江永康市人,以前做过木匠,经销过猪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改行做起了猪肉批发生意,并为此积累了人生中丰厚的第一桶金。
记者:以前批发那个鲜肉批发每天批发多少?
杨振伟:最多的时候那个要五六百头。
记者:能挣多少钱?
杨振伟:最多的时候能赚七八千一天。
记者:一天赚这么多?
杨振伟:对。
一天就能赚七八千,杨振伟后来成了永康市最大的猪肉批发商,做了多年的生意,在朋友圈中,自己是出了名的精明。
朋友陈其挺:这个人呢很有眼光,很有头脑,做生意,他这么多年,我们了解,无论做什么生意,都基本上没有什么亏过。
朋友舒红品:在我印象中他做生意确实是比较精明的,基本上就是说没有亏的。
20年来,杨振伟做生意从来没有失过手,细水长流,每年也五六十万的收入,然而2002年年初的一天,杨振伟碰到一个人后却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轨迹。
原来杨振伟做猪肉批发生意时,经常要和当地畜牧兽医局打交道,2002年年初的一天,杨振伟来找畜牧兽医局的副局长江径伟办事,聊天中江径伟谈到了东阳市保种场的那种无人敢养的猪。
杨振伟:那个姜局长认为这个猪的猪肉,比普通的猪肉肯定是要高出一倍,能卖出一个好的价格。
永康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江径伟:它有1000多年的饲养历史,那么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就是返璞归真,肯定今后会返回到我们传统的东西里去,传统的东西它有这个皮薄骨细肉味鲜美这个特点,你如果养这个猪,它就可以采取优质优价。
当时杨振伟听到江径伟的一席话后有点心动了,他跑到东阳市这个保种场,见到了曾作为国礼送给国外的珍稀猪种,他又了解到,这种珍稀猪种为何当地人三十多年来不敢养殖的真正原因。
村民:养了比较难得大,养了一年也是130来斤毛猪,最好杀,如果杂交猪白猪五六个月就养了肉可以杀了,所以这种猪呢不划算。
原种场职工:不划算,它生长速度慢吗,饲料报酬高。
原来老百姓都觉得养殖这个猪不赚钱,所以才导致三十多年来无人去养殖,但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还对这种猪肉的味道有很深的印象。
村民:那个肉比这个肉好吃的,以前那个两头乌那个肉好吃的。
村民:这个肉吃起来是比较嫩,就是比较甜,那个肥肉不肥,不腻。
经过考察,杨振伟决定养殖这种猪,很多朋友听到杨振伟作出这个决定都觉得他有些反常。
朋友胡兴贤:他投资是很谨慎的,一般他要很有把握才会去投资,然后他投资这个让我们感到意外。
然而对于朋友们的意外,杨振伟有着自己的判断,猪肉的品质很有特色,至今有些人还念念不忘,没人养是因为成本高,如果能按江径伟说的优质优价,提高猪肉的价格,在当地肯定会有市场,而且别人不敢养,自己赚钱的机会就更大。
杨振伟:当时我认为商机也是很大的。因为做的人少了,那竞争对手也少了,那我认为就是你这个是赚钱的时候也到了。
杨振伟投入七百万,养殖一种三十多年别人不敢养的猪,并且为了这种猪还落下了到如今都无法治愈的病根,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猪呢?杨振伟能靠养这种猪能赚到钱吗?
这就是曾今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和法国的那种猪,2002年年底,杨振伟买回来的母猪开始下崽了,当时小猪仔的降临给杨振伟带来了莫大的希望,那么当地30多年没人敢养的猪,让杨振伟给予希望的到底是一个什么珍稀猪种呢?
记者:这个小猪挺漂亮的,可以当宠物养的。
杨振伟:所以我们让媒体把它称为是熊猫猪,中华熊猫猪。
记者:熊猫猪说它珍贵还是像熊猫?
杨振伟:像熊猫,你看也是很像的,像小熊猫一样的。
杨振伟:像这个小猪刚生下来三天,它养到120斤要9个月,养殖的成本也比较高的,大概要1500元。
这种像熊猫的猪学名叫金华猪,人们也形象的称它为两头乌。为了保持这种猪肉的品质,达到他优质优价,杨振伟禁止给猪喂复合饲料。
杨振伟的妻子付美贞:给猪吃的一个冬天是吃芥菜跟黑麦草,然后这个黑麦草跟芥菜吃完了就是这个苦麻菜了,苦麻菜再吃下去呢,就是这个红薯藤了。
当时杨振伟请了七八个人租了八十亩地来种菜养猪,人工费用加上土地租金,所以就造成每头猪的养殖成本要一千五百元左右,但杨振伟觉得人们对两头乌猪肉比较怀恋,成本高点也没关系,高品质的猪肉一定会卖出高价。
这里是永康市最大的猪肉零售市场,2003年的秋季,第一批两头乌终于养到120斤左右可宰杀上市了,杨振伟当时满怀期望用一个摊位来专卖两头乌的猪肉,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一问猪肉的卖价都摇头而去。
杨振伟:价格我们卖的是9元到10元左右。
记者:那其他的猪肉?
杨振伟:5到6元。
两头乌猪肉在市场上的表现,和杨振伟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当地人觉得两头乌的肉虽然好吃,但在人们的记忆中,价格似乎没有这样高得离谱,一些人觉得杨振伟高价猪肉似乎有宰人的嫌疑。
杨振伟的妻子付美贞:说这个猪肉要这么贵,我们自己小时候都养过的猪,怎么要卖这么贵呢?吃了不死人差不多,当时一个老阿姨她这样子讲。
杨振伟当初设想高品质的猪肉能卖出高价,但大家都觉得价格太高而不愿掏钱购买,无奈之下杨振伟只有降价销售,一向精明的杨振伟这次似乎看走眼了。
杨振伟:连续三年投入700多万,是猪场扩大了,母猪多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卖出好价格的话,亏了也是好多钱。
这种只能长到120斤左右的猪,当时要卖到十元以上一斤才能保本,但是市场上卖八九元钱一斤,卖出一头猪还倒亏,到了2004年,杨振伟投入七百多万元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而还亏损了两百多万元,当时妻子看着圈里猪就反感,她不想再养这种猪了。
杨振伟的妻子付美贞:不想做了,因为我是做肉批发行业这一块的,赚出来的钱全部补贴到这里,还产生不出效益,还亏吗,对不对,等于是亏,我们这个钱填补进去,还向银行借贷。
妻子不想做,但杨振伟已经没有了退路,如果就此打住,投入的700万有去无回,400万的贷款又拿什么来偿还呢?
杨振伟:说实话也没有退路了,退下去就亏了,对吗,所以只有往前,往前去做了,你退下来就等于是亏了700多万了。
当时嘴上一边安慰妻子,但是心里也很焦虑的杨振伟每天都在想如何把猪以期望的价格卖出去,2004年的秋季,杨振伟想到了去杭州打销路。他觉得杭州的销售市场大,有钱的人也多,2004年十月,杨振伟在杭州的第一家两头乌猪肉专卖店开张了,但是在杭州的销售还是不温不火,很多人都不了解两头乌是一种什么样的猪,那么如何让城里的人见识一下两头乌的活猪呢?
2005年的二月,杨振伟在自己的猪场拉上选好的一些猪上杭州了,当时他把这些猪拉到了杭州市运河广场,他要让这些猪每晚在广场上走上几圈,让城里人见识一下两头乌活猪是一个什么样。
公司员工杨顺登:这个广场下面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大卖场,超市,就是浙江这边的世纪联华超市,我们当时拿了六头猪过来,然后我们就放到这个广场上面这样子转。
两头乌连续展示一周,奇特的外形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有人怀疑两头乌的颜色是人染上去的,这种怀疑,把电视台的记者也招来了。
杨振伟:就是杭州几个电视台都过来采访了,很多市民看到这个两头乌以后不相信,说这个怎么是两头乌呀?这个肯定是用喷漆喷上去的,染上去的。
媒体的报道更引起了很多人来广场观看,当时借助这个效果和声势,杨振伟的猪肉销量开始大量增加,价格也慢慢涨到了六十元一公斤。
杨振伟:有的时候比那个大闸蟹的价格还要贵,所以《浙江日报》帮我们登出来是全省最高的猪肉了,发一篇文章。
两头乌猪肉在杭州卖出了好价钱,几年的亏损终于有了翻盘的机会了。然而就在杨振伟暗自得意之时,一场灾难已经悄然逼近杨振伟,这场灾难不仅使他损失了三百多万元,并让自己落下了直到现在也还无法治愈的病根,那么这又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呢?
杨振伟投资七百多万元养殖曾经作为国礼送给国外的猪,本以为自己会赚大钱,但是在永康市却根本卖不动,在杭州,他通过向市民展示两头乌活猪的活动打开了杭州销售市场,一些公司还提前向他订购这种猪肉,准备到年底作为福利发给职工。
杨振伟:当年拿了三四百万定单我们也确实很高兴的,厂里员工,那个养殖人员都很高兴的。
只要把订单完成自己就有几十万元的利润,还不算当时专卖店的销售,然而就在养殖场上下都还处于兴奋中时,一场谁也没想到的灾难已经悄然逼近了养殖场。
2006年,永康市遭受了一场罕见的旱灾,连续四个月没下雨,农田和水库都干涸见底了。严重的干旱使得养猪场不能像往日一样得到清洗降温,这就造成一些猪开始出现中暑而死亡。
养殖场员工:老板到外面一天十车水运来这个猪场来洗栏或者喂猪,因为高温的时候一个是中暑,因为密度大了,是吗,出现这个死亡就很大了。
而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当时养殖场里存栏的四千头猪别说清洗降温,就是喝水都供应不上了,除了找车去外面拉水以外,杨振伟开始赶紧张罗打井。
杨振伟:打了三口井,那两口根本没有水,这口打了150米,大概抽了半个小时可以抽。
井里的水对于养殖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高温中暑加上喝的水都无法满足,场里的猪开始大量死亡。
记者:当时最多的时候一天死了多少头?
杨振伟:一天死了三四百头那个时候。
记者:就一天就死三四百头?
杨振伟:对对对,眼巴巴看着它死掉的。
眼看着猪一批批地死去而束手无策,马上就能赚到手的钱却化成了泡影,伤心、焦虑、绝望的杨振伟开始严重失眠。
杨振伟的妻子付美贞:每天晚上就是睡不着觉,然后他睡觉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电视,看电视来催眠。
长期睡眠不好加上精神负担过重,杨振伟的手开始出现颤抖,甚至不听自己使唤,当时去杭州和上海的医院都去看过病,但治疗效果却不好。
杨振伟:那个医生说是,就是用脑过度了,好像神经太紧张,引起这样子的。
猪还在死,病却不见好转,那段时间杨振伟和妻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埋掉那些死去的猪,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同样的煎熬。
杨振伟的妻子付美贞:没法去埋,是不忍心埋下去,说句实在话,那个都是我的直接的经济收入呀,你把它埋到泥巴里面我什么都没有了。
当年干旱持续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猪场陆续死掉了三千多头猪,造成损失高达三百多万元,杨振伟还因此落下了无法治愈的病根。
当年遭遇旱情时重点保护了母猪,所以旱情过后,夫妻俩又向银行贷了四百万元款开始从零起步,从2007年开始,猪场开始逐渐走上正轨,加上销售逐年增加,现在每年能出栏一万头左右,一年的利润能达到五百多万元。
今天是星期六,这个院里要举行杀年猪表演,所以两条狗很早就赶过来找吃的,原来为了打开永康市场,杨振伟又杀了个回马枪,想通过办农家乐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猪肉,在当地打销路。很多人不止第一次来,一来是吃这里新鲜的猪肉,再就是体验一下以前家里宰杀年猪的气氛。
游客:我们就是经常过来吃吃,那个口感比较好。
游客:肉是比较好吃的,吃起来不腻,还有那个野味的味道。
杨振伟通过农家乐让很多年轻的永康人知道了两头乌猪肉的味道,两头乌猪肉的销量在本地也因此增加了不少,现在自己每年的利润也有五百多万元,一年能赚这样多的钱,很多朋友都对杨振伟羡慕不已,然而他却觉得自己付出太多,直到现在右手有时还不听使唤。
杨振伟:有点后悔,如果不是这样走这个行业的话,有可能这个手也不会这样子。
记者:对自己影响比较大?
杨振伟:因为这个怎么说呢一碰到紧张的事情,一碰到有压力的事情,就发抖,如果很轻松的,没有事的话就好象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