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云南怒江:奏响绿色产业富民曲

发布时间:2017-03-29  来源:新农网
摘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春雨中,几十个村民在河谷两岸的草果地里清理杂草。“去年草果价格非常好,卖到10多元一斤,家家收入都有增长,村民们劲头十足。” 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党总支书记杨林华看着山坡、河涧里种植的草果开心地说。 那咪自然村是怒江傈僳族自治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春雨中,几十个村民在河谷两岸的草果地里清理杂草。“去年草果价格非常好,卖到10多元一斤,家家收入都有增长,村民们劲头十足。” 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党总支书记杨林华看着山坡、河涧里种植的草果开心地说。

  那咪自然村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最边远的村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近年来,大兴地镇利用该村背阴地多,土质好的地理优势,扶持村民在陡坡地、河涧边种草果,引领困难群众走特色产业脱贫新路子。如今,昔日偏僻落后的那咪村种植的4000亩草果全部进入盛果期,每户都有万元以上收入。

  而地处高寒山区的鲁掌镇三河村,依靠草果、核桃等特色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成为怒江有名的生态文明村、富裕村。

  那咪村和三河村的脱贫故事,是怒江坚持走生态立州、绿色富民之路的生动写照。

  思路 立足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怒江有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蕴藏着打造特色经济的广阔前景。但因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是怒江的软肋。如何解决好“大资源小产业、大资源小品牌”的问题;如何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怒江强。怒江州第八次党代会将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十大行动”之一,把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举全州之力高位推进,为全州实现脱贫摘帽和全面小康两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以前总以为在山坡上多种几亩包谷、洋芋才能脱贫致富,而这几年的实践证明,种好草果、重楼,保护好生态,村民才能有钱赚,村子才能实现大发展。”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草果种植户木文忠的话说出了广大独龙族群众的真实感受。

  “留住绿水青山,就留住了怒江州各族人民的命根子。我们在推动贫困地区项目建设、优势资源开发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红线,既要重视大扶贫、大开发,更要重视大生态、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好怒江的绿水青山。”州委书记童志云说,近年来,怒江州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实施了百万亩林果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株庭院经济林、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等一系列绿色发展项目。通过持续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土地整治、小流域治理等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充分利用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大力发展“混农林业发展模式”,加快以核桃、漆树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群众从种植粮食作物向发展经济产业转移,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泸水市六库镇小山坝茅草坪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在荒山坡种植泡核桃1153亩,又在核桃林下种了100亩魔芋,放养了15000只土鸡,年收入达50万元,还带动附近的玛簧箐、苗干山等村组60户农户依靠林下土鸡养殖业发展生产。

  贡山县结合高寒山区海拔高,砂石土壤多,雨季长等实际,从外地引进优良山药品种,引导山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山区生产实际的林下生态产业发展路子。如今,全县山药种植面积已达3869亩,覆盖三乡两镇。而另一个富民产业——草果,产量已达2554吨,实现产值3320万元,成为该县特色生态农业产品的标签和精准帮扶的主打项目之一。

  如今,怒江州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优质中药材、木本油料、特色经作、特色畜禽、高山杂粮5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生态多样性产业发展格局,群众增收的门路逐渐多元化。

  举措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春雨中,走进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千亩茶山,云雾缭绕,茶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现在,老姆登茶很好卖,不愁销路。”村民沙罗告诉记者,5亩茶叶林是她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可带来5000多元收入。“种茶叶收入比种包谷高,还能保护生态,吸引游客,非常划算。”

  随着老姆登乡村旅游业的繁荣,老姆登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提升,茶业生产已成为了匹河乡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

  获得全省首批“云药之乡”称号的兰坪县,利用林地广阔的优势,实施云黄连、秦艽基地建设,全县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达7万亩。被誉为“草果之乡”的贡山县普拉底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仅此一项,该乡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600元。

  怒江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优势在林。这几年,怒江州坚持走靠山脱贫、以林致富之路,突出生态、特色、品质三大优势,做好山区开发、林业经济、立体气候三篇文章,奏响了一首首绿色富民曲。

  2016年,怒江州草果产值达2.2亿元,高粱、荞麦等小杂粮播种20万亩,核桃200万亩,漆树32万亩。全州野生食用菌总产量1488.1吨,竹笋、竹叶菜、檧木等野生蔬菜产量1106.9吨,林蜂养殖产品225.8吨。走出了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两全共进”的路子。

  位于碧落雪山之巅的泸水市秤杆乡王玛基村,曾经因贫困、偏僻、落后而出名。现在变成了一个绿色、生态、农业多样性的示范村。10000亩核桃,700亩红豆杉,1320亩旱冬瓜让村寨郁郁葱葱,托起了山区群众脱贫的希望。

  “以前王玛基人逢年过节比的是谁家的柴火多,杀的年猪多;如今比的是谁家核桃长得好、鸡养得多。”村民波生才说,以前,到乡政府所在地赶街,常常要步行6个多小时,买一个空心砖到村里,价格比城里高四五倍。“今天,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荒山坡上种起了泡核桃,树林里养着蜜蜂、土鸡,王玛基人的日子有奔头了。”

  探索 扶持龙头,走品牌发展之路

  怒江州瑞佳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斛种植基地里,近百亩石斛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该公司以“市场引企业、企业带农户”思路,成立了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发展石斛种植业。

  上江镇丙贡村七棵树村民小组90多户村民把380多亩地承包给瑞佳公司,每一亩1500元,5年期限,一次付清。老百姓除了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外,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收入来源一下子扩大了。

  怒江州以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到州内安家落户,扶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和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连接机制,以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发挥典型的作用,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引导周边的困难群众,形成一个基地、一个示范户、一个点带动一村致富的良好带动效应,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当地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视野的好去处,增强发展信心。

  “实现贫困群众生产增收,必须让群众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州委副书记、州长纳云德说,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在带领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怒江州以“择优、扶强、扶特、扶大”为原则,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一批辐射带动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方农民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怒江全州已有35家龙头企业,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怒江州将新增中药材种植10万亩、木本油料10万亩以上。加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年产值100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2至3家,打造4个特色生态农业庄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大户1000户以上,发展15个农民合作社,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符合怒江实际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子。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