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好像没有你说的那个味啊?
杨学银:有。
记者:就是树的味道,像松树的味道。
杨学银:你闻。
记者:现在有了。
杨学银:是一种骚味,马尿味。
记者:说不上来,是一种挺冲的味道。
杨学银:对,生吃这个味道太难闻了,所以就没人生吃。
有着特殊味道的天麻,杨学银了解到,据当地人说可以治疗头晕失眠,既可以入药,也可以煮熟当菜吃,杨学银判断天麻的市场会很大。说做就做,2011年4月,杨学银拿出300多万元钱,开始种天麻。
要种天麻就必须上山找到野生天麻,制出种子,再培育天麻。这是种植天麻的关键一步。可就在这个环节上,杨学银遇到了大麻烦。野生天麻在白天实在太难找到了,一天也找不到几个。而一个关于天麻会发光的传说,给了杨学银灵感。
村民:它晚上看过去亮色的。
记者:像什么一样?
村民:我也说不准那个颜色。
村民:几公尺外都能看见银光色,银光色。
记者:亮吗?
村民:亮。
如果天麻真的会发光,那在晚上就会容易被发现。杨学银决定,就像现在这样在晚上上山找天麻。
杨学银:要在没有任何亮光的情况下,才能看得出一点点银色的光。
记者:那我们现在把这个灯关了能看见吗?
杨学银:肉眼能看见。
记者:我们试试看能不能看的到。
杨学银:肉眼能看到。
摄像记者:我的摄像机分辨率不行啊。
记者:看不出来是吧?
杨学银:就是这样
记者:我们眼睛看是不太明显的。
我们的摄像机不能清楚的拍到,而杨学银告诉我们,他发现发光的也并不是天麻本身,是给天麻生长提供营养的蜜环菌。
杨学银:是蜜环菌在发光,晚上路上的树刺多了,到处都刮烂了,更不好找。
好不容易找到的天麻种,种植起来杨学银更加谨慎小心。他专门到彝良县的一家天麻种植场学习。前后打了5次工,分别在天麻种植的几个阶段。
在树林下,种麻种时,往土里同时埋上木头和培养好的蜜环菌。这样能让天麻能更快地生长,在1年半左右就收获商品天麻,比野生天麻能快2年时间上市。
但6个月过去了,当杨学银满心期待的去看自己种植的天麻时,天麻真的就像传说的那样,消失不见了。
杨学银:刨出来没有天麻,有的是烂了,有的是直接不见了。
因为天麻生长在地下,无法随时查看生长状况,杨学银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快杨学银就有了怀疑的对象,他觉得小小的蚂蚁是吃掉天麻的罪魁祸首。
杨学银想到了办法,在蚂蚁多的地方放上肉或者骨头,吸引蚂蚁。几个月过去了,天麻还是有很多找不到了。
杨学银:其实以前很多人怀疑蚂蚁把天麻咬坏了,但是通过我们试验,实际咬坏天麻的就是这种老母虫,它把天麻钻成一个残麻。
原来,山里除了老母虫外,蚂蚱、地老鼠都会把天麻当作美味,但杨学银发现,它们对天麻的伤害很小,吃掉的量并不大。不至于让天麻消失。
从小种地长大的杨学银,没想到天麻这么难种。难道天麻的传说有可能是真的,在南天门山根本种不成?无奈之下,杨学银甚至像这样把天麻锁起来种在地里。
杨学银:在这放上把锁头锁上,因为它的传说太多,我们无法确定别人的传说是真的假的。以前没人种过,所以我们就做了些试验,看它究竟跑不跑,而且在同一个地方,我锁了两个,其他没有锁,但是都没有跑,想起来可笑,但是就是为了证实一下那个传说。
因为种天麻,杨学银成了村里人的笑话。而他不知道的是,在200多公里外的一座山上,有一个人认为在南天门山种天麻就是小菜一碟。
余浪在昭通市永善县种植天麻十来年,2012年,听说了杨学银的遭遇后,他主动找到杨学银,合作一起种天麻。
余浪:技术是自私的,为什么要教他,为什么教他呢?
因为他跟我说的时候就是想带动百姓,因为我们都是苦命人,这样我才愿意教他的。
杨学银没想到,余浪一来,很快就给他解开了天麻消失的原因,原来天麻根本不是飞走逃跑了。
杨学银:像这个天麻的菌不是好菌,真正的好菌是不缠在天麻上面,它供给它营养,但是这个菌缠在天麻上,反而吃这个天麻的营养。
记者:直到把它吃完?
杨学银:直到把它吃烂吃完。吃消失。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斑鸠村村民戈昌海:这个就是它诡秘的地方,真的。
记者:很神秘?
杨学银:以前就是认为很神秘,但是用科学一解决它也不是很神秘。
蜜环菌是杨学银他们用树叶和木材培养出来的,天麻种植不需要施肥,就靠蜜环菌提供营养。
发现变质的蜜环菌吃掉天麻的真相,杨学银很开心,他们开始更换质量好的蜜环菌,同时每一步都更小心,更规范,可是1年后,天麻的产量却很低。
余浪:已经减产了五分之一。在我们地方我是种植天麻那么多年的,论经验是完全有可能把这个天麻种好,因为是不可能减产那么的。
接连出现的不可能,让公司里的很多人失望,2年多时间,杨学银投入了600多万元。从小就比别人曲折的生活遭遇,练就了杨学银坚强的内心,这一次他也不想放弃。杨学银一个人住到了山上的窝棚里,不停地做着试验。
杨学银:我经过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反而痛苦对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你如果一辈子沉迷于痛苦、悲伤当中,你就没有机会再站起来,是很痛苦,但是我每次痛苦都很短暂。
心情实在烦闷时,杨学银就从一千多米高的大山上,沿着自己亲手修的小路,一天走上几个来回,走累了也清醒了,就回来接着研究天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发现,杨学银终于找到了天麻长不大的原因。
杨学银:有做活不太老实的工人,他为了省事,就少覆盖了一点土,土层就薄了,只有那么厚一点,我们抠出来的天麻有那么大。
原来,一般种天麻,要盖上20多厘米的土层。但是杨学银种植天麻的南天门山,它的气候和土质与其他地方有差别,对南天门山来说,20厘米的土层太厚了,这是天麻长不大的主要原因。
2013年底,杨学银的第一批天麻终于种植成功,有的通过云南当地的经销商出售,有的被加工天麻的厂商收购。
云南省昭通市天麻经销商:像这样一两千米海拔的地方,又没有污染,没有其他的化学原料和工业的污染的地方,种出来的肯定是和野生天麻差不多的,并且他这边的产量大规模化,所以我选择和他合作。
云南省昭通市天麻经销商王开俊:在天麻加工上,我们主要有干果,像这样就属于干果,还有片,还有粉,根据客户的需要,我们天麻加工销售主要面向全国,每年加工500多吨天麻。
每年的12月到来年1月,是天麻采收的季节。2014年,杨学银所在的云南昭通市,很多企业都规模化种植天麻。有些已经打出了名气。杨学银没有名气的天麻,一直找不到一个亮点在市场上亮相。
一天,妻子正在做的一道菜——乌金猪炖天麻,让杨学银想到了办法。
杨学银:我们研究出一套乌金猪炖乌天麻,要怎么炖好吃,连起来推销,捆绑来推销,这也是一个思路。
乌金猪,它的生活习惯接近野猪,是威信县附近山区的一种土猪。杨学银找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子,用50多万元买来了100多头纯种乌金猪。
杨学银:这个猪绝种了,很少能找到一家人有了,基本上绝种了,为什么不把这个种保下来呢?
乌金猪在云南当地已经具有知名度,和天麻又可以做成天麻炖猪肉等菜品,杨学银给自己的乌金猪和天麻都注册了相同的品牌,他想借用乌金猪的名气,在销售乌金猪的过程中,顺便宣传自己的天麻,捆绑式的营销自己的天麻品牌。
天麻买回家不仅可以有很多种做法,在市场上会根据形状和重量像这样分为几个级别,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云南省昭通市市民:(干)天麻有六百多一斤,也有八百多一斤的,我们一般就是买三四百元一斤五百多一斤的天麻,自己吃小个一点的也可以。炖鸡吃都可以的。
杨学银:像这样的天麻它已经达到特级麻的标准,六两以上凹肚皮,宽肩膀,莺歌嘴纹路要鼓起来的鼓起来,凹下去的凹下去。
记者:这样的是好的是吗?
杨学银:对。特级麻在现在的市场上卖到一百元左右一斤,鲜麻。这一个麻就有六、七两了。
现在,原先在外打工的100多村民都回到了斑鸠村,跟着杨学银一起种植天麻,昭通天麻已经成了更多人的致富希望。2015年杨学银的天麻销售额2500多万元。他正在建厂房,已经定购了冻干加工设备,准备自己加工天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