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来自伊犁的维吾尔族艾力江夫妻俩逢人便会翘起大拇指说“没有合作社的各族兄弟姐妹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2011年,艾力江从伊犁过来,想到亲戚这里来打工,可是亲戚家里的人手够了,不需要干活的人了。恰巧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招工,需要喂养牛羊的工人,于是艾力江就来到了合作社。到了合作社,大伙都没把他当外人,都当成自己人看待,每月还有3000元的收入。看着大家这么好,艾力江索性把老婆和孩子都接了过来。两口子在合作社打工,孩子在乡里上学,这一干就是四年,田仕仁还和艾力江结成互助对子,资助他的孩子上学。两口子省吃俭用,除了给父母寄点钱,家里的开支,攒了3万多元,于是他们把这些钱也投入合作社入了股,还想让合作社的人,把户口迁过来,打算在这里长期待下去。
梁来福是来自北屯的一名社员,老家是河南的,他毅然放弃以前搞土建工程的老本行,加入到了该合作社。梁来福说“我跟尚仁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多年的朋友,在他的熏陶下,我决定转产干畜牧业的发展,我觉得合作社大家团结一心的氛围特别好,再说牛羊肉的市场需求一切都很好,前景也很好。”
赫勒社区的金学东,前两年从事种植行业的他,由于种植风险和市场行情影响,连续几年种地都出现了亏损,正当自己发愁的时候,看到社区有些人加入合作社搞养殖挣了钱,他就毅然放弃了种植,跟着合作社搞起了养殖。
虽然大家是不同的民族,来自不同的地方,加入合作社以后,大家的心都往一处想,就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共同发展奔富路。
团结同耕致富田
懂养殖的抓养殖,懂种植的抓种植,致富路上分工不分家。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名社员,有54户养殖户,还有42户种植户,负责种植青贮和苜蓿、小麦,供应养殖牛羊的需要。
顾世刚是桑孜拜阔克铁热克村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种植技术是一把好手,前些年来,就带着大伙种植打瓜、食葵等经济作物,带富了一批人。眼看种植经济作物,市场不景气,村里人大部分人都搞起了养殖业。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养殖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的支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顾世刚责无旁贷。和合作社的社员一商量,合作社的饲草料种植全部交由顾世刚管理。从动员种植,春耕播种、田间管理,后期收货,青贮入窖,饲草捆扎,顾世刚都会亲自示范,指挥大家做好每一步。对于民族村的种植户,他又会又把手教,浇水、施肥,都会到地头指导。除了本村种植青贮,哈拉比亚村的加尔恒、阿勒玛巴克村的陈首胜等其他村的人也纷纷加入,42户种植青贮、苜蓿926亩,保证了饲草料的供应。也解决了42户农民的种植难题。
合作社的成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抛弃过去那种散养、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转变养殖观念,壮大养殖规模;通过合作社开辟了一条互助合作、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同致富的新路子。今年51岁的赵尚宏算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以往赵尚宏就是自己搞育肥,夏天种地,冬天闲了搞育肥。多年的育肥经验,让赵尚宏看到了个人的单打独斗,没有规模效应,不受大客户的青睐,加之饲草料的价格持续上升,一家一户的育肥很难挣上钱,于是他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念想,他和田仕仁等人一拍即合。“我有多年的育肥牛羊的经验,现在合作社的进牛、出牛,进料全部我负责,比以往清闲了,但是挣得钱到比以往更多了。”赵尚宏说。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成立至现在,县农经局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规章制度,指导规范运行,使合作社成为组织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范。通过种、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现合作效益和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尚仁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牧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已成为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带动一方农牧民、兴起一个产业、维护一个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4月又一次性引进152头西门塔尔生产母牛。谈及下步发展,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世仁表示将对养殖区进行提档升级,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了畜牧养殖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步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盘活了经济,走出了路子,鼓起了腰包,促进了团结,用合作社社员的话说,看到了实惠谁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