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县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大县,为了规避产业单一带来的风险,该县今年初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业化经营。作为尉犁县的一个近郊乡,塔里木乡虽然面临人多地少等难题,但仍然围绕如何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
“按照县里转型升级统一要求,我们结合本乡实际,出台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转型升级方案,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制作小油馕、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11月20日,尉犁县塔里木乡党委书记潘伟刚向记者介绍。
养花能手靠发展“庭院经济”增收
时值寒冬,但在塔里木乡博斯坦村农妇艾木拉古丽?买买提家的花卉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榆叶梅、太阳梅、绿萝、仙人球等花卉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艾木拉古丽?买买提一边向记者介绍各种花卉的习性,一边说:“我家地少,所以就盖了大棚养花。这个大棚总共有150平方米,投入了3万元,县妇联小额担保贷款给了2.1万,今年扣掉本钱,能赚五六万元。”
艾木拉古丽?买买提小时候跟父母学过种花,也懂一些种养技术,今年县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后,她便把目光放在了大棚花卉种植上。
“大棚花卉经济效益比较高,每逢大型节假日都是销售小高峰,一天能卖七八百元钱。”艾木拉古丽?买买提说,除了养花外,她还利用自家的小院子搞起了家禽养殖。“今年春天我花一千多元钱买了30多只鸭子和70只鸡,今年预计能收入一万多元。小小的庭院实现了我的增收梦。”
成立打馕协会抱团闯市场
提到塔里木乡,你一定会想到酥脆可口的小油馕。
如今,在塔里木乡库万库勒村,以制作小油馕为主业的村民已经发展到36户,由于他们制作的小油馕口感好、易于保存,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小油馕因此也成为库万库勒村的一张独特名片。
今年36岁的吐丽萨古丽?艾尔肯制作小油馕已经8年了,她每天打60公斤馕,一公斤卖16元,常常供不应求。
“我家的馕不仅尉犁县的老百姓买,也给库尔勒的超市供货,一些外地游客也经常购买。”吐丽萨古丽?艾尔肯说,有时候店里订单多了,她会把姐妹们邀请到店里帮忙,十几个人一起制作小油馕的情景颇为壮观。
“我们下一步打算成立一个打馕协会,一来可以提高小油馕的知名度,二来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比自己单干强,只有大家抱团发展才能让我们塔里木乡的小油馕更加有人气和名气。”吐丽萨古丽?艾尔肯说。
英努尔村成立农民打工队
11月20日,记者来到塔里木乡一处棉田里,看到一派忙碌的场景,十几个人正在忙着捡拾地里的滴灌带。
这支打工队由塔里木乡英努尔村的富余劳动力组成,农忙时节他们活跃在尉犁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打顶、拾花、捡滴灌带,他们的出现既缓解了雇主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又让自己实现了增收。
33岁的热合曼?吐尔罕告诉记者,他家有三口人,但只有8亩土地,每年忙完自家地里的活后,他就出去打工挣钱。“今年捡棉花2.3元一公斤,我一个半月就挣了6000多元。现在捡滴灌带,一天平均也能挣150元。”
塔里木乡英努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加帕尔?肉孜介绍说,英努尔村人多地少,全村有496口人,共有耕地3350亩,人均亩数不足10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村成立了由170名富余劳动力组成的农民打工队。
“把这些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打工队,既能解决部分乡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为他们增收提供渠道,今年打工队的农民靠打工人均增收5000多元。”加帕尔?肉孜说。
潘伟刚说,今后该乡将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重点,加大对农民在养殖、手工业、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同时,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