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王俊智是乌鲁木齐米东区三道坝镇下沙河村的村民。入冬后,他准备改造自家最后一个木制结构的牛舍。明年开春,王俊智家的三个牛舍将变成通风保暖的现代化牛舍,自来水、下水道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现在算是尝到了养牛的甜头。”11月16日,在米东区采访时,王俊智告诉记者,2009年之前,他家靠跑运输每年收入5万元。加入米东区大田黄牛养殖经济合作社后,王俊智既当起了“股东”,还成了家庭养殖的“技术顾问”,去年收入40万元。
在米东区,像王俊智这样靠养殖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
养殖户抱团求富
只要提及米东区大田黄牛养殖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马奋军,很多牛羊养殖户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2009年之前,马奋军和他的伙伴都是单兵作战的普通养殖户。
春天,牛羊疾病多、抗病能力差;赊购来的饲料,质量没保证,容易浪费;牛羊每年的出栏率不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们。
“小打小闹容易,但是想要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马奋军说,在米东区信用合作联社的支持下,米东区大田黄牛养殖经济合作社成立了。
“养殖能手聚在一起,不仅贷款有了保障,贷款额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时,技术交流也变得越来越便捷。”马奋军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仅3年,社员由最初的56户发展到600余户,周边1200户养殖户也加入产业化养殖的队伍。
标准化经营得实惠
在合作社的饲料生产车间,等待加工的玉米和菜粕堆放在门口。工人们只要轻点鼠标,玉米、胚芽粕、葵粕、豆粕、棉粕、麸皮、菜粕这七种原料就会按照设定值投入机器,搅拌加工后一袋袋饲料便能供应给养殖厂的牛羊。
饲料厂负责人何剑说,这种科学合理配置的精料在喂养牛羊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缩短了牛羊的出栏时间。饲料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日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吨增长到现在的70吨,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合作社还以引进优良品种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养殖档案,社员在补栏时,只要把牛羊补栏时间、数量反馈给合作社,合作社就能帮助社员采购并提供一系列的养殖技术培训。
统一的牛羊品种、统一的饲料来源、统一的饲草种类、统一的饲养标准,合作社内的每家农户都采用这样的标准化养殖,不仅生产出优质的牛羊肉,销售市场也得到了很大拓展。2011年,合作社销售肉牛6万头,肉羊10万只,销售收入3.7亿元,社员收入5万至40万元不等。
科学养殖才能致富
羊舍建在地势高而且干燥排水通畅的地方,在离地面1~1.5米的高处搭建网板,需用木板条铺成,木板条之间留有间隙,便于粪尿下漏。这是合作社今年5月才引进的高床养殖湖羊技术。
合作社技术总监李烈刚说,湖羊是稀有白色羔皮羊品种,具有早熟、四季发情、多胎多羔、繁殖力强等优良特点,可两年产3胎或一年产2胎,每胎产羔2~3只。2013年,合作社养殖湖羊预计可达1万只,2014年预计可达3万多只。
“只有及时引进科学的养殖方法,才能保证农户们共同致富。”马奋军说。
米东区畜牧局局长包尔江说,米东区大田黄牛养殖经济合作社已成为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规范化农民合作组织。如今,合作社已逐步形成了机械化养殖、饲料配制、屠宰 、冷冻肉深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线流程,由米东区大田黄牛养殖经济合作社养殖加工的牛羊肉已经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