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荣是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局的局长。1999年专家发现,塞里木湖水温常年7摄氏度左右、湖水略咸,很像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关键湖里还有高白鲑的天然饵料钩虾。水产局立即从贝加尔湖引进了200万高白鲑发眼卵试养。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杨文荣。那时候他隔三差五就去湖边看看,可两年来每次都无望而归。
杨总:“这么大的湖面看不到鱼,那当然心里压力也是挺大的。”
杨文荣彻底失望了,难道高白鲑依旧不能打破塞里木湖没有鱼的神话?就在他想放弃时,却突然听说塞里木湖里发现了鱼,并且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高白鲑!他赶紧组织人员试捕,更大的惊喜出现了,大量的高白鲑浮出水面。
杨文荣:“它的平均个体已经长到了530克,最大的个体已经达到了800克,这个时候反正觉得心里有块石头稍稍落地。”
高白鲑肉质细嫩,市场上叫它“豆腐鱼”,数量较少,在欧美国家供不应求,常常用来做生鱼片或是烧烤,是一种高档鱼类。当时我国也只有少量进口高白鲑,每公斤价格卖到300多元。
这让杨文荣决定在塞里木湖推广高白鲑养殖,但资金问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当时我国还没有高白鲑鱼的养殖,鱼苗都要从俄罗斯进口,并且价格昂贵。
杨文荣:“我们引进价钱的话应该是每100万高白鲑卵价格都在6000美元以上。”
这么大笔钱单靠政府,是不可能的。认准了这个产业的杨文荣决定鼓动当地人以入股的形式带动高白鲑的发展。不曾想却惹来一片骂声。
股东:“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是自治区水产局局长,万一这事情亏了,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也就不想去投。”
大家的埋怨不是没有道理的,2003年杨文荣60岁,临近退休。100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字,万一以后砸了,谁来负责?磨破嘴皮的杨文荣只好无功而返。就在大家觉得不了了之时,几个月后他却又回到塞里木湖区,但这一次是他有备而来。
杨文荣:“我是从水产局退下来的,就是不光考虑到塞里木湖了,就这个高白鲑这个物种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好的物种,我们想把这个做大。”
看见老家在天津的杨文荣退休不回家乡,却索性搬来塞里木湖,还要用自己的技术带头入股。这让大家既吃惊,也多了份安全感。对于入股养鱼,顾虑全消。2004年冷水鱼公司应运而生。
李建玉:“我们当地的一些人,都纷纷的来要求入股到我们公司来,拿出10万的,20万,30万的都有。”
2007年3月,第一批高白鲑可以上市了。一天出鱼量,最多可达几万斤。而一次能捕这么多鱼,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高白鲑是野生鱼类,靠吃钩虾等天然饵料为食,无法用网箱养殖。尤其是在阴晴不定,动辄10级大风的塞里木湖。记者采访时,正好赶上一次出湖捕鱼。
记者:“你怎么把网割破了?”
村民:“因为我们毁网不毁鱼,这个鱼比较娇贵,娇嫩。”
记者:“这是干什么,为什么切开?”
村民:“因为这个鱼我们要发往各地,外地要发,把这个血放出来,新鲜程度达到比较高一点。”
高白鲑是高耗氧的冷水鱼,只要出水即死,必须立刻把它冰冻处理。因此,当地还专门建起加工厂,以冰鲜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
2007年初夏,塞里木湖水怪的出现,让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不曾想这也让更多人顺便知道了高白鲑的产地。
女游客:“我用手试了一下,那个水好像是有点刺骨,感觉特别特别的凉,然后那个地方还能长鱼?我觉得很奇怪。”
随着当地知名度的扩大,全国各地方的人纷纷上门希望从这里引进高白鲑苗。2008年当地建起了自己的育苗场,开始向有着同样水域的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等地销售鱼苗。现在,高白鲑已经成了当地主产业。
县长:“高白鲑呢成为新疆首获国家农业部认证的鱼类有机食品,更远销到北欧的芬兰等国,可以说冷水鱼的产业已成为亳州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