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大学生猪倌的致富路

发布时间:2009-07-31  来源:新华网
摘要:2008年,生猪市场一片红火,带给了夫妻俩极大的回报,财富出现了“滚雪球”效应。今天,他们的猪场有员工6人,资产近200万元,拥有 11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生猪2200头,年获利在3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
         25岁的刘杰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的创业事迹在八团创业青年中流传,成为不少青年创业的动力和榜样。 
         
         养猪是逼出来的2006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刘杰四处找工作,每到招聘会的日子,刘杰就早早起床啃着面包追赶公交车。可是,好一点的岗位根本不亲睐他。最后,刘杰勉强在一家小农资公司做了个销售员,几百元的工资除掉房租,生活费都成问题。 

         “不等了,现在就回家养猪!”刘杰痛下决心,打起了自己家老底的主意。父亲刘忠明在四连养了百、八十头猪,刘杰想从父亲的养猪场开始自己的创业,这个想法当即遭到了父亲的反对。“读了大学回来养猪,太没有面子了”。在父亲眼中,养猪是最没有前途的事情,周围养猪的人也不少,小打小闹没看到谁把养猪干成事业。因为父亲不支持,刘杰只得暂时在连队花场做警卫,这份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枯燥乏味,蹉跎光阴。但在这几个月他强行把自己沉淀了下来,桀骜不逊的性格被慢慢消磨,不再浮躁,不再任性,心智慢慢走向成熟。他不厌其烦地向父亲解释他的创业蓝图--实现工厂化养猪。他利用工余时间做了深入详尽的市场调查,了解到周边团场的养猪户都因为养母猪的风险太大不愿意养母猪。然而,刘杰却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给父亲算账:一头母猪一年产仔20多头,比从外面买小猪育肥每头节省200到4000元的养殖成本。自繁自养将是自己的优势!当他把一份有着严密逻辑思维和数理依据的创业计划书交给父亲时,父亲终于被他执著的创业理想和独到的分析所打动。为此,从父亲的嘴里漏出一句话:“读书人养猪就是不一样啊”。 

         就这样,大学生刘杰在父亲的感叹下开始了养猪的生涯! 

         跌跌撞撞,风雨是歌铁了心要当猪倌的刘杰,买来了大量的养殖、兽医书籍和光盘等资料,一遍一遍地学习钻研,不懂就问老兽医,还经常打电话询问远在北京的专家,也通过网络平台结交了好多养殖行业的朋友,还经常交流切磋。刘杰把家里的100多头猪作为启动资本,又向亲戚朋友借了6万元,在原有的猪舍旁边盖起了一长排车间式的栏舍,又买进30头母猪,看到刚刚完成扩产商品猪100头时,刘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汗水总算没白流。"但市场难测,就在刘杰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2007年初却遇上了生猪市场价格大跌,每生产一头猪亏就损失近100元,他养殖的500头出栏生猪一下子就损失了4万多元! 
         
         “那时,卖血的心都有,人整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刘杰说这是市场给他上的第一堂“危机课”。 

         “既然下了决心,就是扒几层皮也要干到底”。时至今日,提起当年创业的情景,刘杰还是记忆犹新。建猪舍,抡锹挥镐,肩扛手提,泥瓦匠粉刷匠,大工小工都得干,手上结出了厚厚的一层茧。照顾母猪生产和抚育幼崽不仅要耗体力,更伤脑筋。第一次为待产的母猪接生的时候,正值夜里,大小伙子“赶鸭子上架”忙活开了,整宿没敢合眼。 

         “伺候母猪生产比伺候人坐月子都”父亲告诉他,“我现在已经是个‘老接生婆’了”,刘杰缅甸地说。 

         2007年5月,刘杰得知兵团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开班了,毅然放下猪场的一切事务,远赴石河子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考察。8月,兵团工商联在一师八团举办"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班,刘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顾猪场10头母猪相继临产现实困难,再次把猪场托付给父亲,9天的培训,他比哪个学员都来得早,离得晚,连课间时间都不放过,和培训老师探讨猪场正规化管理和成本管理,结束一天课程,他饭也顾不得吃,一头扎进猪场,连夜把猪场的事务处理停当,第二天又是他第一个来到教室。 

         “当几百上千张嘴张开向你要吃的时,那声音你们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我却把它当成我的乐章。我也爱美也想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优雅消闲地生活着,然而猪倌我的工作环境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不把这个工作环境看得有多不雅有多难为情”。这是刘杰在创业讲坛活动上对塔里木大学大四的学子们说的一番话。猪场作为培育刘杰财富梦想的土壤,他闻着猪粪气息感受着创业的快乐,前所未有地感觉到生活的充实! 

         2007年夏天,猪场40多头育肥猪突然食欲不振,第二天,整个猪场50%的猪出现腹泻,第三天,70%的猪腹泻!凭经验,这是感染了病毒性肠胃炎!疫情十万火急!刘杰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凤凰涅槃。“大夏天的,猪圈里的味道真是冲啊,苍蝇蚊子也集团军似的,普通人一分钟也不想呆,可是,我看到猪圈里的猪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真是发自内心的爱这些生灵呀,给他们隔离、打针、灌药、抚慰,整夜陪伴着他们,每天早晨父亲来接班,看我体力透支严重就强迫我休息,可是休息不到两个小时,两只脚还是不自觉地走向了猪圈。这样的日子坚持了1个星期”刘杰振振有词。 

         这一次事故,造成直接损失3万元。但刘杰坦然接受这一次教训,正是这次事故加深了他对防疫重于泰山的理解,驱使他向科学养猪、生态养猪进发。刘杰又投入一万多元购置了消毒机、配备了紫外线灯、消毒药水等,每周一次对猪圈彻底消毒,每周交叉使用消毒水,严禁闲杂人等进入猪舍,对前来观摩和取经的人员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而采取讲解传授方式。刘杰还通过自己的反复研究,将猪粪进行发酵处理,与传统精饲料配方自制饲料,不仅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用料,还提高了生猪抵抗力,发病率减少,用药减少,从而提高了猪肉品质,提升了经济效益。据测算每头生猪可节约用料、节约兽药、疫苗费用、劳动力成本大约可达40元,收益十分明显。 

         如今,八团职工看到刘杰的养殖场一排排车间式的栏舍,一个个化粪池转化成沼气池,种猪讲究品质,人畜必须隔离,不仅读懂了刘杰养猪与大伙养猪不是一路,更信服了知识的力量。 

         猪倌刘杰不分昼夜、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喂食、清圈、接种疫苗,农事不通的门外汉渐渐成了合格的猪倌。他敏锐把握市场脉搏,2008年再次投入20万元引进良种母猪40头,并将承包的40亩棉花地改植饲草,建成绿色生态循环基地,逐渐形成了“饲料生产——猪繁育——商品猪养殖”产业链。 

         2008年7月,同样身为大学生的女朋友也突破传统的择业观念,从北疆来到塔里木,与刘杰在猪场结婚了!夫妻俩开始携手创业。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8年,生猪市场一片红火,带给了夫妻俩极大的回报,财富出现了“滚雪球”效应。今天,他们的猪场有员工6人,资产近200万元,拥有 11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生猪2200头,年获利在3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 

         大学生夫妇当猪倌在塔河边上一度成为人们不解的美谈,但当刘杰夫妇坐在我们对面时,才突然顿悟:一直以来我们的就业观、价值观早已陷入了狭窄的“胡同”,大学生的追求与价值并不一定要坐在体面的办公室里才能体现。当我们问起刘杰大学生创业最要磨练的素质是什么时,他坦荡地说:“扎下身去!抛掉书生气!抛掉虚荣!”他还补充说:每一个人都有选择去打拼还是安居的权力,不过以我切身的体验而言,打拼比安逸更快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学习日渐成为一种高效、持久产生作用而且能够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行为。刘杰对学习充电的认识尤其深刻“学习如果不被列入日程,将来必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重大的损失。坚持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这是他对他的事业伙伴也就是妻子的要求,更是对他自身的要求。 

         正是这份对养猪事业的热爱,加上科学化的精心管理,使刘杰的养猪事业越做越大。“我正在学习人工授精技术,这项技术不但能够提高产子率、节约成本,还能为周边的养殖户带来便利,将科学养猪带进千家万户”。刘杰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