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吨牛粪能为半亩地的蚯蚓种苗提供养料,1个半月左右能产出1300公斤蚯蚓,奶农可得到2.6万元的销售收入。这是天津大学创行团队“‘蚓’人入胜”项目组既环保又惠农的“金点子”。在经过了半年的试点养殖之后,天津大学该团队成员日前来到了武清区石各庄镇宝丰养殖场,协助养殖场场主进行了铺土发酵。
同学们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武清区石各庄镇耕地土质贫瘠,播种庄稼成本高、产量低、质量差、收益少,而当地数家养殖场养殖的奶牛等动物产生了大量粪便。许多分散的个体养殖户力量薄弱,没有足够资金修建沼气池设备,牛粪无法处理,不仅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还在无形中浪费了资源。
天津大学的同学们为帮助解决土地闲置和粪便处理问题,提出了蚯蚓养殖的项目计划——利用发酵后的牛粪在当地农村闲置的土地上养殖蚯蚓,牛粪养殖蚯蚓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而养殖蚯蚓又可以改善土质、种植作物,作物秸秆还可以养殖牲畜,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产业链。整个过程中,能量被层层利用,损耗极小,同时提高了居民收入,逐步改善了周边环境,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统一。
天津大学创行团队副队长张婉怡算了一笔账:“蚯蚓的用途很广,干蚯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干蚯蚓市价达到50元/公斤,未经晾晒的湿蚯蚓可售给花鸟鱼虫市场作为饵料,价格为22元/公斤。假设某个帮扶对象月收入为1100元,初期养殖一亩蚯蚓,刨去投入及运输成本,第一茬蚯蚓即二个月左右至少可带来7200元净收益。”
该项目得到了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和天津农学院董少杰教授的支持,团队还与天人世纪科技公司达成了双赢的合作关系,公司给养殖户以一定的优惠提供先进的培育方式与设备,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也为养殖户提供了一系列保障。
目前,石各庄镇蚯蚓养殖的项目已经初具雏形,今年春天已经开始了第一块蚯蚓养殖床的铺土工作,待到4月中下旬气温稍高,适宜蚯蚓生长繁殖之季,第一批蚯蚓种苗就将“播种”,今年,石各庄镇的养殖户就将收获第一批试繁殖的蚯蚓。
后期,团队将与蚯蚓养殖公司及天津农学院进一步交流蚯蚓晒干技术,并联系天津市及周边的制药厂或其供货来源,为干蚯蚓打开市场。团队预期以养殖场周边的村庄为单位进行推广,在较大型村庄或几家邻近的中小型村庄建立“养殖合作社”。这样一方面方便帮扶对象之间交流养殖经验,提高养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集中购买蚓种、运输沼渣、销售蚯蚓,在极大程度上节约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