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斌正在制作菌包
“这些白丝丝就是菌条,再过几天,这些白色点状会慢慢由小变大,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它的颜色和生长状态……”12月5日,当“感动山西”采访团抵达时,“蘑菇王子”江利斌正蹲在大棚里,猫着腰,手把手教村民韩支田如何种蘑菇。
在山西农大上学的四年中,江利斌利用课余种植蘑菇创业。在他的努力下,团队大棚由最初的一个扩展到五个,学校周边的饭店都成了他的老主顾。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城市生活毅然返回家乡,带领乡亲因地制宜,发展核桃、蘑菇产业,用实际行动兑现当年“誓要带领全村共致富”的承诺。
今年5月4日,江利斌作为“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优秀代表,在北京举办的年度大学生人物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和成长经历,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个人简介
江利斌,男,25岁,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人,黎城县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法人代表,黎城县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法人代表。
个人荣誉:
2014年5月4日,当时还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大四学生的江利斌,当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1 大学期间种蘑菇挣出了学费买了电脑
“像一朵朵鲜嫩的‘花骨朵’,冲破菌包努力地生长,让人过目不忘!”至今,江利斌回忆起第一次看到蘑菇时的情形,还是难掩心底的欣喜。他说,那是一种令他震撼的感动,一生难忘。
江利斌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今年7月以前,这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农家少年在学校周边承包大棚种蘑菇,他的蘑菇几乎“垄断”了学校周边市场。靠着种蘑菇,他挣出了学费、买了电脑、相机,还因此被同学们冠以“蘑菇王子”的称号。
在创业初期,很多同学对江利斌的“职业规划”并不看好,有的甚至当面指责,认为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蘑菇栽培最核心环节是菌包的发酵。菌包发得好,蘑菇的产量才有保障。在蒸烤过程中,菌包的原材料—废弃的木棍、树叶、杂草,混合在一起,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江利斌常是一大早就钻进大棚,不到天黑不肯出来。晚上,当他带着一身“腐泥烂叶”的味道回到宿舍楼时,迎接他的常常是同学们异样的眼光。
平菇收益期较短,只有40天左右。2010年冬天,加入大棚项目没多久,江利斌和同学们就精心培育出了第一茬平菇。由于保鲜期短,采收后必须尽快出售,江利斌和同学便利用课余时间推着自行车在菜市场叫卖。
十二月的太谷县城滴水成冰,江利斌推着载有两大筐蘑菇的自行车往返于大棚与市场之间。为了在开饭时间前到达菜市场,江利斌整个冬天几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露水在蘑菇上凝结成冰碴子,只能用手轻轻掸。“稍一用力,就会破坏蘑菇的卖相。”江利斌说道。
日子长了,江利斌的实诚劲儿被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可。为了经营好大棚,江利斌和同伴在蘑菇棚附近搭建的简陋办公室吃住,轮流看管。大学四年中,他有两个春节是在大棚里啃着方便面度过的。
“因为从小过着苦日子,所以我是带着目标和梦想去上大学的,我去之前就在心里想好,我这四年应该干点儿啥。”江利斌说。
原来,江利斌的家在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地处太行山腹地。绵延起伏的大山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自打11岁起,懂事的江利斌就同父亲一起翻山越岭打核桃、采连翘来贴补家用。江利斌拼命地努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梦想着有一天通过努力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终于,江利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考入山西农大,成了一名大学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