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陕西华县:选准农民致富的制高点

发布时间:2013-11-21  来源:华县政府网
摘要:短短六七年间,华县不遗余力发展设施农业,番茄、山药、芦笋、大葱等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辣椒、豆角、芦笋等16种特色菜首家获得西安市场农产品准入认证,建成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蔬菜发展到7万亩……华县成为国家级无公

 

  短短六七年间,华县不遗余力发展设施农业,番茄、山药、芦笋、大葱等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辣椒、豆角、芦笋等16种特色菜首家获得西安市场农产品准入认证,建成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蔬菜发展到7万亩……华县成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华县现代农业园区成为西北地区的菜篮子,也成为广大群众的钱袋子。

  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我长这么大,做梦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手捧大棚辣椒刚卖的8000多元钱,华县下届镇康甘村农民康小宏十分激动。这位过去还在温饱线上生活的农民,自从种起大棚菜后,家庭年收入达4万多元。如今,在华县,像康小宏靠种植日光温室大棚菜富起来的人数不胜数。

  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华县一改传统的大田耕作模式,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自2006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三个文件,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蔬菜大拱棚,县财政每棚补贴1000元,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每棚补贴3000元;对规模养殖小区每新增一头奶牛补助1500元,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每户奖励2万元,蛋鸡存栏5000只以上的每户奖励1万元;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猕猴桃产业园,每亩补贴100元;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对运营规范、辐射面广、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合作社奖励2万元。县上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移民扶持、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健全完善园区水电路配套设施,采取“政府协调、合作社组织、农户联保、市场化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出了毕家钟张设施蔬菜建棚“按揭模式”,即每棚日光温室大棚造价4.5万元,其中整合省市县项目资金2万元,小额贴息支农贷款2万元,由合作社统一建成后,社员首付5000元即可获得经营权,剩余2万元分三年付清,每年付5000元,省市县补助的2万元由种植户无偿享受,解决了日光温室大棚建棚投资大、难成片的问题。三年来,共协调银行贷款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3亿元投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在这些扶持政策的激励下,群众拥护、支持、参与发展设施农业建大棚的热情空前高涨,六、七年时间,全县已发展日光温室1万亩,大拱棚6万亩,其中小拱棚3万亩,建成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年产蔬菜53万吨,总产值8.5亿元。菜农人均收入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设施农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土地流转使农民挣上了双份钱

  “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我一人在家管孩子,没力量种大棚,但我把自家的土地租给合作社发展大棚,自己一年四季给大棚种植户打工,一人挣了双份钱,一年也能收入近两万元,比过去强多了。”和许多村民一样,华县下庙镇钟张村的王桂香也从设施农业尝到了甜头。

  王桂香打工的设施农业示范园是福建客商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800亩的高标准日光温室产业园。

  土地流转,使村民和福建客商各得其所,实现双赢。

  设施农业需要集约土地,规模经营,这样才能吸引客商,占领市场。关键就是要从农民手中流转出土地,华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探索出了一条单家独户经营向集中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子。他们坚持“三个不得、三个有利于”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利益;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鼓励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不分形式、不拘规模把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新的“地主”,让一部分农民成为离地不离家的农业产业工人;把土地流转与全民创业结合起来,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农场主”。县上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搭建了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印发了土地流转知识读本,努力做到土地流转工作“三统一”(统一流转程序、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合同鉴证)。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扶持和典型示范带动下,先后涌现下庙姜田设施蔬菜产业园“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和毕家钟张“合作社牵头流转建棚,社员买断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将1.5万名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其中3800余人就地转移就业,1.1万余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经营或外出务工,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4亿余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增收上了保险

  瓜坡镇闫岩村的郑云峰靠种植甘蓝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在当地小有名气,富民甘蓝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合作社。有一年,因市场饱和,甘蓝价格从每公斤0.6元跌至0.2元,富民甘蓝专业合作社遵照年初签订的订单,以每公斤0.4元收购社员产品,规避了市场风险。看到比没加入合作社的菜农多卖了一倍的钱,郑云峰庆幸地说“合作社为我的蔬菜上了保险!”其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远不止此。

  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不利于农药、化肥使用上的控制。土地流转后,合作社、涉农企业和经营者加强了质量安全控制,有力推进了基地规划、质量标准、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对外销售的“五统一”,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专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合作社抱团取暖,抱团闯市场,解决了蔬菜卖难问题,很受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华县县委、县政府给政策、做示范、教办法,一路绿灯,给予大力支持。一是落实中省政策,将中省市县支持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出台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对运营规范、辐射面广、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合作社给予奖励。二是采取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电视专题片等形式,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用身边鲜活的事例,让群众感受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和实惠。三是建立健全了“四有一统一”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即:每个乡镇有一名辅导员,每个产业有一名技术员,每个合作社有一名指导员,每个社员有一份技术规程,统一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007年5月,渭南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华县成立;2009年,华县成为全省首批12个重点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之一;2010年,华县被省农业厅正式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8家,注册商标36个,与陕西省22所高校27个校区39家餐厅建立了“农校对接”关系,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达37个。县域内西关街农贸路、瓜坡黄家、君朝等彩果批发市场体系健全,年总交易额达7.1亿元,发挥全县80%以上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0%,拉动社员人均收入1800余元,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华县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利用园区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及时把握,按照“前联农户、后接市场”的模式,采用地+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利益为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园区为龙头、围绕园区建基地、通过基地带农户的链型结构和现代农业组织形态,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在发展中,农业园区逐步呈现出标准化生产、科技展示、产业加工、休闲观光等多种产业形态互动,企业引领、政府主导、合作社牵头多种组织形式互惠。华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