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川,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著名的“洛川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如今,洛川已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
又是金秋果红时,记者来到洛川县采访,穿行在如云如霞的苹果林海,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记者看到的是累累果实,感受到的是果农发自内心的喜悦。“天帮忙,人努力,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今年总产将达82.6万吨,创历史新高。”陪同采访的洛川县果业局局长王建峰告诉记者。
苹果生产天择洛川――
自然禀赋已变成了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洛川地处渭北旱塬,平均海拔1100米,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富含微量元素,无工业污染,是我国符合优质苹果生产7项气候指标的最佳优生区之一,是发展优质苹果的天择之地。
渭北旱塬曾是干旱、荒凉、贫瘠的代名词,过去这里的农民只知种小麦,由于干旱,平均亩产只有70斤,广种薄收,农民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开始结构调整。洛川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和苹果基地建设扶持政策等,在市场驱动下,全县苹果迅猛发展。目前,洛川64万亩耕地,苹果面积达到50万亩,全县16万农村人口,人均拥有果园3.1亩,为全国之最,“一县一业”形成规模优势。
如今,洛川农民一亩苹果收入近万元,一户农家年收入八九万元已非常普遍。在槐柏镇孙家成村,支部书记路建文告诉记者:“我们村860多口人,人均苹果面积2.5亩,去年全村90%的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有1/5的家庭在县城买了房,1/4的家庭购买了小轿车。”
2011年,洛川苹果实现产值2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7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
洛川人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了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作为中国苹果的标志,洛川苹果凭借其“果型端庄、色泽鲜艳、口感纯正、风味浓郁”的独特品质,曾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大奖160多项,市场覆盖全国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陕西乃至中国的金字招牌。
一个县年产苹果80多万吨,也许人们会担心,如何才能销得掉?而这些年在洛川看到的情况是,果子未熟就大量被果商订购,而且产量年年增加,价格年年看涨,每年不过10月份,多数果农已经把果子变成钞票了。县长彭安季说,近几年洛川苹果产销两旺,归功于洛川人强烈的市场意识;以销促产的发展战略;开拓市场的进取精神;以及对苹果品牌的营造和苹果文化的推广。
2007年,洛川县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商标申请,注册“洛川苹果”商标,去年,洛川苹果就入选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同年,这一商标再获全国著名品牌,评估品牌价值高达33.79亿元。
“四大技术”引发“园艺革命”――
洛川苹果进入“种得好,卖得贵”的佳境
“请尝尝我家的苹果,味道绝对不一样!脆甜脆甜的。”走进洛川县旧县镇元甲村果农李国良的果园,他热情地招呼记者,“今年我的苹果很抢手,前几天已被果商订购了,而且价格很好。”去年,他的20亩果园总收入达到31万元,今年收入将突破35万元。
记者看到,李国良的果园树型整齐有致,苹果硕大、果型端正,色泽艳丽。李国良是洛川第一批带头间伐苹果树的人,现在他的园子每亩只有28棵树,每棵树枝数控制在6枝,就连每亩的挂果数也要控制在1万个。
洛川苹果发展初期,大多数果农对苹果园艺知之甚少,一心只想着多种多收,由于果园密度太大,产出的苹果开色不佳、大小不匀,自然不好卖,只好两三角一斤论堆卖。
为扭转果农粗放的管理方式,2001年,以“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为内容的“四项关键技术”脱颖而出,洛川苹果开始了一场全面的“园艺革命”。果园密度经过间伐,由过去每亩60多株,减到不足30株,每树十多股大枝,减成六七股,树枝舒展了,园子透光了,通风了,果农发现,新果园结的果子一个能卖过去七八个的价钱。
近年来,洛川提出“做精苹果”,通过标准园创建,向一亩园、一棵树、一颗果要效益,按照“先让果园亮起来、再让果园绿起来,后让果子红起来,最终让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的生产四步走发展思路,实现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园艺革命”的直接效果就是优果率大幅提高,2000年洛川县苹果优果率不到50%,而去年已高达85%。小小的苹果被越做越精,洛川苹果也渐渐进入“种得好,卖得贵”的佳境。
果畜结合走出新路――
有机生态栽培造就独特风味
都知道洛川苹果好吃,除了独有的自然禀赋外,还在于洛川果区创造的“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的有机生态栽培方式。
黄章乡方厢村果农冯桂元是一位苹果种植“高人”,他的苹果每年都很抢手。说起其中的窍门,他笑着告诉记者,苹果讲的是品质,品质好,不仅价高,还抢手。如何提高品质?靠的是养猪,用猪粪替代化肥。果园配套养猪,是他多年苹果优质抢手的“秘密”。冯桂元有9.5亩果园,每年配套养猪8~10头,建有一个沼气池,用沼渣施肥、沼液喷施叶面肥。
冯桂元果园配套养猪的生产模式,正是洛川苹果产业在做大之后进一步做强的一个缩影,并由此走出一条果畜双赢的新路。目前,洛川围绕苹果生产建成沼气池2.7万个,成为西北沼气建设第一大县。
2009年,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大县工程开始实施,洛川成为示范县,短短三年,洛川生猪饲养量由26.9万头增加到91.7万头,养猪规模和数量的迅速扩大,为果园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大型沼气池和有机肥加工场成为洛川新亮点。
洛川果区还通过实施果园种草,秸秆覆盖,果树枝条粉碎发酵还田等技术,增加有机肥投入,实现果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机栽培提高了洛川苹果的内在品质,保证了洛川优生区苹果的独特风味。
黄土高原相对干旱,果园的病虫害比其它地方要少得多。即使如此,洛川人仍格外注重绿色安全。如今,洛川的苹果几乎全部套袋,为减少农药使用,洛川果区普遍采用了“灯、板、带、芯、螨”等物理和生物防病虫技术,建立了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同时,积极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了标准园苹果质量可追溯。
目前,洛川经国家认证的绿色果品基地达37万亩,出口注册认证的果园达11.58万亩,有机苹果认证基地3.55万亩。
部省共建国家级大市场――
打造“中国苹果产业航母”
目前,陕西已成为中国第一水果生产大省,苹果产量占全国的1/3、世界的1/8;洛川苹果作为陕西苹果的代表,其地位在业界举足轻重。做大做强洛川苹果产业,成为洛川县、延安市乃至陕西省、农业部的共识。
2011年初,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2011年10月,农业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决定合作建设全国唯一的苹果批发市场――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2个大型专业市场之一。
洛川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000亩,规划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会展中心区、交易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农资交易区、产业加工区、科技研发区、苹果文化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金融服务区10大功能区,概算总投资58亿元。
市场负责人安金海介绍说,3年后,这里将建成集苹果生产、科研、加工、营销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区。
目前,批发市场建设已全面展开。记者了解到,核心区投资2.6亿元建设的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中心集苹果会展、拍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博物展览、商务洽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将成为苹果拍卖中心、苹果信息服务中心和中国苹果年会永久性会址。
洛川苹果创造了农业奇迹,这里有洛川县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抓产业的不懈努力;有洛川人直面市场的开拓进取;也凝聚着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及方方面面对洛川苹果产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007年,是一个让洛川人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在时任省长的主持下制订了。这个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司等司局全力配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委也参与其中。
果树界全国唯一的院士束怀瑞曾专程到洛川指导园艺,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等国内18位著名农业专家、教授曾参与洛川苹果的规划编制和具体园艺指导。
2008年起,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携手,在洛川主办了“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至今该苹果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洛川县委书记高武斌说:“建设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是洛川苹果产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提升洛川苹果产业的整体水平,使其真正成为中国苹果产业的代表和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