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发展建设设施蔬菜10000亩,实现年产值1亿元,解决群众吃菜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昨天,记者跟随“记者走基层”采访团来到商州区的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感受设施蔬菜建设热潮。
政府搭台 提供技术支持
走进商州区蟠龙峪村的蔬菜基地时,农业技术员王海涛正在给工人指导给大棚蔬菜通风、浇水方法技巧。
王海涛告诉记者,他是山东淄博人,种植蔬菜有20多年了,现在被商州区林业局请来做设施蔬菜栽培指导。王海涛说,商州这个地方昼夜温差很大,发展设施蔬菜很有前景。据了解,像王海涛这样的农业技术员在商州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从陕西、山东等蔬菜种植先进地区请来的,给设施蔬菜种植户进行专业指导。
循环利用 绿色环保
在腰市镇屈村的大棚蔬菜基地里,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菜苗移植。这些人都是村里的一些农闲妇女,现在被请来帮忙,她们每天能拿到30至50元不等的报酬。
在这个蔬菜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大棚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培育菜苗的双层棚,另一种是栽菜苗的单层棚。腰市镇镇长全涛介绍说,他们这个基地是按照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建立的,基地边上建的有沼气池,养猪户把猪的粪便收集起来,倒在池中,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供村民做饭,照明使用。废渣还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既节约能源又环保。这里生产出来的蔬菜是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市场前景非常好。
让村民焕发种菜热情
大荆镇的孟村,以前就有种蔬菜的传统。但那时人们种菜都是小打小闹,多则一两亩地,少则几分地,一年到头,功夫没少下,钱却没赚到几个,菜农们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挫折。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菜农种菜积极性,大荆镇通过镇上领导帮助,共同投资,多方争取,筹到了资金90多万元。不但建立起130多个蔬菜大棚,还建立了日光温室育苗大棚,解决菜苗的来源问题。镇党委书记李强说,以前他们村上搞大棚蔬菜时菜苗都是从外地买的,一棵差不多要1块钱,现在自己育苗,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