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银座、茂业等超市的新鲜蔬菜专柜,每天都能看到东明县卫吉蔬菜合作社生产的新鲜蔬菜。4月10日,记者到东明县陆圈镇马军营村卫吉蔬菜合作社所在地采访,一探究竟。
一到马军营村,记者得知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董事长李保祥外出联系蔬菜销售业务,接待记者的村民叫穆新国。
穆新国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十分热情,一边让茶,一边自我介绍:“我1979年生,今年36岁,17岁才初中毕业,初中毕业后,没出去打工,一直在家里种蔬菜大棚。”
马军营村现有1600余人,有种植蔬菜的传统。1988年,村民穆新房、孙永生、张成玉三人,在村里试验塑料拱棚,当年,只建6个拱棚。穆新国兴奋地说:“拱棚投资不大,收益很好,从此,许多村民学着建拱棚,种蔬菜,不到5年,村里的拱棚就有200多个。200多个拱棚,那时就远近闻名。穆新房是我哥哥,1996年初中毕业后,我就跟着哥哥学种大棚。”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种植大棚后才知道,要想使大棚高产,庄稼活,必须学。知识用时才觉得太少,真后悔我上学时没用功学习。这十几年来,只要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于大棚种植的培训班,我都去参加,培训学习不低于20回。目前,我是卫吉蔬菜合作社的技术员。”穆新国向记者诉说他的成长经历。
穆新国从恨自己知识太少,到成为卫吉蔬菜合作社的技术员,实在不易。目前,他服务的卫吉蔬菜合作社有社员1220人,其中本村紧密型社员260人,周边村庄的社员860人,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210亩,蔬菜年产量达1320万公斤,蔬菜销往北京、济南等各大超市。穆新国说:“目前,蔬菜生产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随着收入的增多,村里的楼房多,小汽车多,400来户群众存款10万元以上的就有160多户。”
穆新国有6亩责任田,2012年又租了20亩耕地,建起了四个冬暖式塑料大棚。“每个大棚占地6亩,要投入6万多元。投入大,收入也高!”穆新国说。
现在,穆新国住着三层小楼,雇佣三个人种植大棚,妻子开着服务大棚生产的农资超市,全家年收入30多万元。穆新国的家“富”了,卫吉蔬菜合作社的社员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大家也“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