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

发布时间:2013-05-15  来源:央视网
摘要: 这是山东高青县热电厂,记者要采访的创业人物就是从这里起家的,人们说这个人是从管理锅炉而一举成名。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  

        这是山东高青县热电厂,记者要采访的创业人物就是从这里起家的,人们说这个人是从管理锅炉而一举成名。

  电厂工人 胡瑞斋:黄总在管理上非常厉害,怎么说呢?咱这个锅炉,非常脏的地方,但是黄总管理得,尤其是内部,就跟一件工艺品一样。

  电厂工人 王冬燕:经过他处理的平面就真是跟工艺品一样。

  运行中的锅炉温度通常在960度左右,刚好今天有座锅炉停工保养。在人们的印象中电厂的锅炉里面应该是最不堪的地方,怎么会像工艺品一样呢?记者决定到锅炉里面一探究竟。

  记者 林玉红:你看那个洞了吗,刚才我们就从这个洞里面爬进来的,这是整个电厂的锅炉的里面,这里也是工人们说的像工艺品一样的地方,这是在锅炉的里面怎么会像工艺品一样呢?看上面。

  锅炉内壁的钢管因为高温往往会有很厚的污垢,可由于严格管理,这里的钢管始终保持着清洁光滑,为此这个锅炉的钢管寿命是一般锅炉里的8倍,这在全国都很罕见。

  黄勤生:工艺品是形容这里搞得那种精细的程度和光滑的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不择不扣的执行。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1)

  他叫黄勤生,就是记者要采访的创业人物,也是这里的人公认的管理奇才。

  电厂董事长 贾学东:这个业务也是中小电厂在国内干得最好的,我们电厂在行业内能有影响力黄总功不可没。

  黄勤生今年47岁,因为擅长细节上的管理,他34岁时就成了这家电厂的副厂长。可到了2005年,这位前程无量的副厂长突然要辞职创业,而且一出手就令人叫绝――他悬赏10万元要买一个创业点子。谁都想不到,就是从花10万元买点子的这一天开始,七年时间他就成为当地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年销售额达到7个亿。

  2005年5月的一天,高青县传出一件新鲜事,有人要花10万元买一个创业的点子。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2)

  朋友:孙国峰:非常有魄力,没听说过其他人放出10万钱卖消息。

  朋友:黄磊:当时我考虑10万块钱对我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是很大。我考虑花10万块钱买一个消息值吗?

  买点子的人就是黄勤生。当时他给几乎所有认识的人发短信,谁有好的创意只要他采纳就给谁10万元现金。

  黄勤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我们还是非常困难的情况下,10万块钱不是小数目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决然拿出10万块钱,调动手里掌握项目高端信息的这些人的积极性。

  10万元买一个创意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有点天方夜谭,但没过多久还真有人把一个创业项目送上了门。

  他叫张新远,在高青县当地一家企业里打工,一天,他找到黄勤生,说有一个项目前景无限。

  张新远:我把我所知道的技术性的东西透露给黄总,黄总还跟我开玩笑,这个项目如果你引成了,我给你10万块钱奖励,当时我也没在乎。

  黄勤生:他说的这个技术正好切中我们当地的资源优势,就是利用当地棉籽,当时告诉我一个炼钢的技术或者炼铁的技术我就不兴奋。

  让黄勤生花钱买的是一个怎样的点子呢?原来张新远提供的创意与当地的一项主导产业有关。

  高青县是闻名全国的产棉大县,很多村里都有像这样的弹棉花作坊。棉花里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棉籽,棉籽通过压榨技术,可以产棉籽油。

  黄勤生:这就叫做籽棉,老百姓采收完籽棉以后,卖给棉花加工厂,通过他的设备把棉花和棉籽分开,这就是棉籽。

  黄勤生要花10万元买的点子并不仅仅针对棉籽油,而是做棉籽油时产生的副产品棉粕,棉粕里含有大量的蛋白。张新远提供的点子正是做棉籽蛋白。而这种棉籽蛋白当时正是饲料行业稀缺的有效成分。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3)

  饲养户 张学峰:棉籽蛋白营养更全面,蛋白酸的含量比豆粕还要高,成本降下来了。

  记者:降低多少?

  饲养户 张学峰:降40%没问题。

  棉籽蛋白可以大幅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当时在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黄勤生认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创业项目。带着强烈的愿望黄勤生和张新远一同找到了这项技术的持有人王毓蓬。

  王毓蓬:这就是棉籽蛋白产品。

  黄勤生:这就是原来的高温棉粕。

  王毓蓬:原来的工艺主要是为了提油,棉粕只是他的一个副产品,咱们这个工艺主要是生产棉籽蛋白,棉籽油的收入是第二位的。从蛋白上讲,增加1200块钱。

  每吨就能多收入1200元,这是个太有诱惑力的项目了,黄勤生决定立即付诸行动,而他当然不忘兑现自己的承诺,黄勤生给了张新远10万元作为对他的报答。

  张新远:没有想到,举手之劳的事情,黄总真的给我拿了十万块钱。

  黄勤生花10万元买了张新远的一个点子,而且聘张新远当了公司的副总,成就了一段商业佳话。然而,项目选好了,建厂、买设备又需要一大笔投资,这钱从哪来呢?记者调查发现,黄勤生牛就牛在这里,他居然用客户的钱,很快就赚到了两千多万元。

  这是黄勤生在鼓励员工为企业创新做贡献,他不惜重金作为奖励。2005年初,就在黄勤生刚刚创办企业的时候,他也在这里开了一次动员会,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凑了三千多万元启动资金,十几位员工从此成了他公司的股东。

  张冬玲:这个项目前景比较好。看准了黄总这个带头人,有100万的、70多万的,也有200来万的,我是拿了150万。

  由于项目的巨大潜力,大家很快就凑齐了三千多万元,工厂如期竣工。

  2005年9月棉花成熟季节,黄勤生开始收购棉籽加工棉籽蛋白,然而因为流动资金太少只生产了一个月就停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怎么办呢?

  当时黄勤生正好发现了一个商机,加工棉籽蛋白时要从棉籽上剥下来一些棉短绒,这种棉短绒当时正是很多棉纺企业急需的原料。

  黄勤生:棉短绒就是外面的那一层绒,那个阶段短绒是一种紧缺的产品,一定要抓住这个商机,借用下游客户的钱来解决自己的事情。

  黄勤生决定借用下游客户的钱。有一天一家上市公司要到高青县采购一批棉短绒,他觉得机会来了。

  他叫张新建,当时是那家上市公司里的采购部经理。2005年12月份,他来到黄勤生的企业打算采购一批棉短绒。他一走进黄勤生的企业,就被一个个细节所吸引,厂区里工人们只要两人以上就排队走路,所有玻璃都一尘不染。什么样的人才能把企业管理成这样呢?

  张新建:小到一块玻璃干净不干净,这体现到严谨上,一下就比较打动我,打包成形,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我觉得一个企业从始至终,严格管理的话才会出现这么好的产品,所以我从这一点上看这个企业,我感觉非常的正规。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4)

  黄勤生:我们的玻璃看起来就像没有玻璃一样,比一些大酒店的玻璃都干净,不光玻璃,你看看这个玻璃缝里。

  记者 林玉红:这缝隙里都擦得这么干净。

  黄勤生:我们给我们的队伍和员工养成一种什么习惯,任何事情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包括擦玻璃这样的小事。

  一个一个细节让张新建对黄勤生非常佩服,黄勤生见机行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若张新建的公司能先打500万到他的账上,他愿每吨降价100元。

  十天以后,黄勤生如愿以偿,一笔500万的现金真的打到了他的账上。

  张新建:500万不算一个小数了。我们当时企业正好在研发新产品,当时一种出口产品,对原料的要求非常高,当时看到黄总短绒这个质量,比较了很多家,这个质量完全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有了这关键的500万,黄勤生开足马力,棉籽加工成棉籽蛋白和棉籽油,副产品棉短绒也能卖出好价钱。2006年黄勤生足足赚了八百多万元。

  有了这八百万元的基础,黄勤生又导演了几部好戏。2008年因为经济危机,棉籽收购价格从9月份每斤1.5元一直跌到了11月份的每斤0.72元。正当很多加工企业都在翘首观望时,黄勤生却悄悄开始大量采购原料。

  黄勤生:棉籽是我们公司唯一的原料,谁掌控了原料谁就占有主动权。2008年底我们判断到价格到了低位,虽然带着一部分赌的成分,做任何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60%的胜算你有可以去做,如果有90%的把握你就可以大胆去做。

  同行 王伟:棉籽价格最高1.5元一直划到0.72元,我们当时还想着价格还下来。我在厂没有收购。

  到了第二年2009年的1月,果然如黄勤生所料,棉籽变得非常紧俏,价格一路飙升到1.4元钱。而此时黄勤生已经花4500万存了3万多吨棉籽。可是谁都不相信,棉籽这么紧俏他怎么会有这么多,他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场地,再说他哪来那么多钱呢?

  同行 王伟:黄总说他存了3万吨,首先我不相信,其他人他说出来以后也不相信。

  黄勤生:我跟他说的时候,他不相信,到了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当地收不到棉籽,我说往回拉,让他看看。

  黄勤生像变戏法一样,真的从外地调运过来1.5万吨棉籽。那么,这么多价值几千万的棉籽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山东东瀛的一家非常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老板叫邢希文。这就是黄勤生存棉籽的地方。原来,黄勤生不但用了他们的场地,而且还用了他们的钱给自己收购棉籽。

  邢希文:我们不想冒风险,我们有资金但想赚稳当的钱。

致富经:没钱却做成大生意(图:5)

  邢希文给记者看了当时他们签订的合同,当时资金雄厚的邢希文为了稳当的赚钱,收了黄勤生140万的租金和管理费,然后出资2000多万给黄勤生收棉籽。

  邢希文:投资额的千分之6.3每月,支付我这一块的利润,装卸费、人工费也是黄总负责。

  记者:对你来说这笔钱放在银行,不如跟他合作。

  邢希文:肯定要划算得多。

  就这样,黄勤生是干了一件四两拨千斤的事,他一共低价收购了3万多吨棉籽,此后的10个月,每月纯利都超过200万。

  财务:张冬玲:每个月都200多万,我跟黄总说我们这样挣钱还了得。

  然而,当整个企业的员工都沉浸在喜悦中时,黄勤生却感觉心中发毛了。

  黄勤生:我说咱这是赶上了,碰上了,存上籽,结果上涨了咱们赚钱,如果存的价格下跌了,出现赔钱。对那种运行方式产生困惑和不安全感。

  接下来黄勤生隐隐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是记者在高青县采访时看到的令人心痛的一幕,2009年以后,高青县7家棉籽加工企业相继倒闭,如今只剩下了黄勤生一家,而他能够存活下来也是死里逃生。

  黄勤生花10万元买了个点子,又抓住商机,用客户的钱赚到了两千多万元,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可到了2010年,棉花产业遇到市场危机,价格直直的往上涨,又重重的往下跌,记者调查时发现,在那场行业危机中,黄勤生抓住了一个人们忽略的细节,成功突围,2012年销售额创纪录的达到了7个亿。

  2010年是棉花行业公认的最残酷的一年,从4月份开始棉花原料一路涨价,到了9月,棉花价格从每吨1.7万一直涨到了3.4万,几个月暴涨了1倍,这是史无前例的一幕。棉籽价格也一直在高位运行,究竟要不要存货,黄勤生很犹豫。

  黄勤生:从1.7万涨到3.4万多,翻了一倍,全球都一片涨声。你看这个有没有那种感觉,价格上涨。

  记者 林玉红:直线上涨。

  黄勤生:对,这句话非常好,直线上涨,你看斜率多么大,自从我们有这个产业以来就没有这么大波动过。

  面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别人都在疯狂抢货,黄勤生蒙了,他到处寻找专家咨询,继续涨还是跌,企业要不要进货,大家意见不一。

  黄勤生:有些看涨的,有些看跌的,就是非常纠结,存也不是,不存也不是,不存怕错过了机会,存已经到了历史的高位,怕存起来价格下跌。

  黄勤生无奈之下大着胆子存了2000吨棉籽,结果到2011年4月,棉花价格又从3.4万掉到1.5万。蒸发了1万多元,而且还在继续下跌。

  张建新:是跳崖式的,你都没有反映,你还来不及反映,就直接跳崖,从1.5万就到1万了,你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到8000元,这一犹豫就到4000元5000元,这人欲哭无泪,整个行业大洗牌,好多人都倾家荡产。

  当地七家企业有的倒闭有的关停,只剩下黄勤生一家企业。而黄勤生一年多时间也没有赚到钱,四百多人的企业,高额的运营成本使他不堪重负。但此时他却信守承诺,按时还了6000万元的银行贷款。

  黄勤生:还了6000万元的贷款,短短在几个月之内,公司现金流短了一个亿,我们公司有400多人职工要吃饭,那时候感觉到自己企业眼开不行了那种感觉,看这黄河浩浩荡荡汇入大海,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如果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你会粉身碎骨。

  因为这场危机,高青县原有36万亩棉田,到2012年仅剩下6万亩。关键时刻,黄勤生一狠心低价卖掉了他三千多万元买来的一套设备,继续收购棉籽。此举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扬。

  山东省高青县政府 副县长 崔玉栋:棉花是国家战略性物资,对国际民生,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说黄总这样的企业保护农民植棉积极性,提升农民植棉效益,保住农民种植棉花这样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做了很多贡献。为此我们县政府对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大力扶持。

  黄勤生的举动提高了棉花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而政府的支持给了他希望。一笔雪中送炭一样的贷款让黄勤生稳住了阵脚。冷静下来以后黄勤生竟然从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上发现了重要商机。

  以前黄勤生只重视棉籽蛋白的销售,一直忽略棉籽油。有一天他在超市里转悠,突然发现超市里卖的棉籽油上居然没标明棉籽油的突出特性,而这正是棉籽油背后的巨大卖点。

  黄勤生:在280度的时候,连续煎炸18小时不产生反式脂肪酸,这是棉籽油非常大、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我们要把他这个特点发挥出来。

  山东大学医学院 教授 杜慧真:他的发烟点是280度以上,咱们做实验就是连续煎炸18个小时,他也不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这一点是他独特的优点,应该说棉籽油是一个非常好的食用油,尤其用来煎炸食物。

  黄勤生决定重新给自己的棉籽油定位,利用棉籽油的连续煎炸18小时不产生反式脂肪酸、适合做煎炸食品的特点,打出牌子广泛宣传。此举立杆见影,很快使棉籽油销量大增。

  与此同时,黄勤生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他开发出了纺织用的精制棉和建筑用的纤维素等市场上稀缺的产品。2012年黄勤生总销售额突破了7个亿。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