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当阳光透过薄雾撒向大地,荥经县烟竹乡双红村九龙组大耳山羊养殖基地里,100只大耳山羊才睁开朦胧的睡眼,享用主人郭兵精心准备的早餐……
5年前,郭兵从简阳“邀请”了100只大耳山羊定居九龙组,开始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大耳山羊的历程。
5年以来,郭兵经历了种养批量死亡、合伙人“散伙”、卖羊救基地等艰辛和酸楚,但他不服输、不言败,让大耳山羊在九龙组繁衍生息,也让寂寥的荒山有了人气,有了生机。
不服输 养殖基地“死里逃生”
1日上午,荥经县烟竹乡双红村九龙组,雨后的山路有些泥泞。沿着这条公路行驶两公里,就到了郭兵的山羊养殖基地。基地门口,挂着“烟竹乡大耳山羊合作社”的牌子。进入基地,木条修筑的圈舍略显简陋,大小均等的格子就是大耳山羊的家。用过早餐后的山羊,有的大腹便便地踱着步子,有的已经睡起了回笼觉。
“虽然现在只有100只山羊,但基地能幸存下来已经不错了。”在养殖基地内转了一圈,郭兵紧锁眉头,道出了养殖大耳山羊的艰难。
时间回到2011年。有着多年养殖山羊经验的郭兵,和两个战友筹钱成立了烟竹乡大耳山羊合作社,在当地山林中建起了山羊养殖基地,从简阳采购回100只大耳山羊。
这种山羊是进口努比亚山羊与简阳本地山羊杂交后形成的优良种群,自然比普通山羊的养殖要求高。初次饲养,因为技术不规范、气候不适应等多方面的原因,100只山羊死了20只。出师不利,郭兵的战友害怕损失过大,便萌生了转卖养殖基地的想法。
眼看着一手建起来的养殖基地要易主,郭兵不服输,便回购了战友的股份,独自经营养殖基地。因为资金有限,郭兵请不起工人,只得携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归隐”山林,一应事务自己亲手料理。割草、喂料、防疫、配种……自从把一家人的心血和生计都投放在山羊基地之后,郭兵夫妻俩再也没有睡过懒觉。
“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给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五年来,看着一个个羊羔出生,一只只肉羊被成功销售,郭兵夫妇坚信,发展大耳羊养殖,不仅是求生存的依靠,更是致富的希望。
即便是行情不好,要靠卖种羊来维持基地运转的时候,郭兵都不服输。“最少的时候,只有20只羊。”现在回想起来,郭兵也说不清楚当时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坚持了下来。
凭着这股子韧劲儿,郭兵的养殖基地“死里逃生”,这些年下来,羊羔卖了一批又一批,肉养肥了一栏又一栏,“比打工划算”。
战贫困 养殖基地现生机
每天清晨,只要郭兵一进圈舍,大耳山羊就条件反射地把头伸出栏杆,等待添加草料,看着山羊埋头狠吃的模样,郭兵总会小声念叨,“快吃,快长”。喂完山羊之后,郭兵才用摩托车送两个较小的孩子到县城读书。
“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改进方法之后,我们的工作量也小了不少。”郭兵说,大耳羊每天吃两餐,以前早晚都吃青草,修改餐标后,早上青草,晚上粮食。吃上“营养餐”之后,大耳羊的毛色更好了,郭兵夫妻俩割草的工作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去年,双红村来了第一书记,郭兵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高书记来了之后,就帮助打通了公路。”郭兵望着刚打通的3公里毛坯路说,这条路,也是制约他基地发展的原因之一。当年,郭兵与人合伙建养殖基地,那里还是一片寂寥的青山,羊肠小道上长满了杂草。
为了支持郭兵等人发展,烟竹乡争取政策支持,帮助郭兵把路拓宽至一米,并进行了硬化。这些年来,郭兵就是靠着这条路和一辆摩托车进进出出。顺着郭兵手指的方向望去,一边的公路长2公里,另一边长1公里,郭兵说,这两条路,通往不同的方向,以后卖羊也更方便了。
路的两边,草木茂盛,还有一块平整的土地比邻养殖基地。郭兵说,那是他准备扩大规模的备用土地,等道路基础设施完善了,他就融资,寻找有志从事养殖的合伙人,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并邀请有发展意愿的群众加入合作社,共同养殖大耳羊。
双红村第一书记高鹏说,以养殖大户郭兵为龙头,借助烟竹乡大耳山羊合作社,引进山羊规范化养殖,进而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双红村是脱贫增收的好方法。
郭兵夫妇已经商议定了,还要邀请大耳羊的“娘家人”——当初供给他种养的简阳客商进入双红村,建设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性养殖基地,解决自己的销售后顾之忧,让大耳山羊在双红村生生不息,也让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