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平昌一大学生回乡当“鸡倌” 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发布时间:2016-03-11  来源:巴中新闻网
摘要:在今年2月份,平昌县举办的“最美平昌人”颁奖大会上,大家认识了一位20出头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他就是从平昌县邱家镇飞龙村一座农家大宅院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现在又回到家乡当鸡倌的王洪仁,他的身份还有:巴中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四川启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

 

  在今年2月份,平昌县举办的“最美平昌人”颁奖大会上,大家认识了一位20出头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他就是从平昌县邱家镇飞龙村一座农家大宅院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现在又回到家乡当鸡倌的王洪仁,他的身份还有:巴中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四川启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被平昌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最美平昌人之最美创业者”。

  2010年7月,24岁的王洪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并获得动物科学农学学士学位。当时,王洪仁面临人生中两个宝贵机会:要么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或麦考瑞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要么去中粮集团就业。然而他却放弃了这两个机会,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感震惊的决定:回家乡养鸡。

  “什么?要回来养鸡!?”得知侄子王洪仁执意要回家养鸡,幺爸王强惊愕不已,“堂堂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不留学、不去国企当白领,偏偏回来当‘鸡倌’,这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接踵而来的村民非议、亲戚的反对、父母的埋怨都没有撼动王洪仁创业的决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亲切无比。我学的是动物学,就想运用我学到的知识和长处搞创业,这不是给你们丢脸……”他给父母做工作,耐心解释,经过王洪仁的苦磨耐泡,父母终于被说动,很多的亲戚朋友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论证,王洪仁决定投资集约化蛋鸡养殖。2010年9月,他倾尽家中全部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借资30余万元,投入项目的前期建设,然而很快就出现了资金短缺,只能四处去借,不知跑了多少趟路,说了多少好话,受了多少冷遇。在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王洪仁饱尝了世间冷暖,体会了人生辛酸。

  2011年2月,首批10000只蛋鸡养殖基地正式投产,然而,当年市场疲软,销售行情急转直下,看着堆满鸡蛋的库房,他心急如焚,只得多方奔走打开新的销售渠道。最困难的时候,他就用摩托车托着鸡蛋,沿着省道S201线的面馆、饭馆、蛋糕店,挨家挨户地问,一家一家地推销,心想能卖一箱是一箱。就这样,他先后跑遍了周边数十个乡镇。

  经过数十次到达州、重庆等地奔走联系,最终找到了合作客户,初步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由于产品市场价格一直低位徘徊,这一年王洪仁亏损了整整20多万元。

  这时,家人对他继续创业的信心也开始动摇,埋怨他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背了一身债务,极力劝说他去大城市找份稳定的工作。但凭着对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精准把握,对现代农业科技和自身专业素养的高度自信,王洪仁痴心不改,迅速摆脱了初次创业失败的阴影,决定背水一战,从头再来。

  2012年,王洪仁的产业项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项目扶持,增添了他的信心和底气。于是,他再次举债融资,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引进了更适合地方消费习惯的新品种,并积极拓展新的销售市场,把产品销往成都、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同时,他大胆地启动了地方土鸡品种的林下生态养殖项目。就在这关键的一年,市场机遇终于来临,产品行情持续走高,企业不仅起死回生,而且效益还相当可观,当年实现利润50多万元。他终于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也第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

  为扩大养殖规模,王洪仁又在邱家镇万兴村启动了“巴山红鸡”产业项目,如今他的蛋鸡场占地300余亩,饲养蛋鸡9万只,日产鲜鸡蛋8万枚,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王洪仁成了名副其实的“养鸡王”。

  王洪仁创业成功了。他的养殖基地不仅被中国农业大学官方正式授权为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西南片区示范基地,承接了中国农大蛋鸡课题小组的多项研究课题,还被评为巴中市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四川省无公害畜禽产地,他的产品“可珍生态鸡蛋”和“可珍鲜鸡蛋”双双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他的产品销售一路走俏,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不仅被县城几家超市争先订单销售,还远销达州、重庆、广州等地。

  成功的王洪仁一直没有忘记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的初衷。2013年初,他便联合周边60多个农户,筹资330万元,注册成立了“平昌县启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00余名,形成年存栏节粮蛋鸡10万只、出栏散养土鸡30多万只的规模养殖,合作社年产值3千余万元,农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