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洪雅包工头回乡种茶 搞旅游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6-02-26  来源:茶道网
摘要:“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县内海拔高差悬殊3000多米,有大小溪沟河流300多条,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1493.8mm,森林覆盖率65.7%,宜茶土壤达22.3万亩。洪雅处处是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洪雅茶叶的品质。洪雅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资源,推动茶产业发展

 

  “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县内海拔高差悬殊3000多米,有大小溪沟河流300多条,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1493.8mm,森林覆盖率65.7%,宜茶土壤达22.3万亩。洪雅处处是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洪雅茶叶的品质。洪雅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资源,推动茶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强县,产业富民。”成功创建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涌现出尚林、雅自天成、雅雨露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茶叶精制厂4家,初制厂500余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完成清洁化改造的茶厂4家,眉山市洪雅县茶叶年加工销售能力1.6万吨以上。洪雅茶叶产业呈现出茶叶种植规模化、良种化,茶叶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质量安全保障,产地环境优良等绝对优势。茶叶综合排名位居四川省第三。

  返乡创业,洪雅包工头种茶搞旅游,带富了村民。12年前,还在外地当包工头的付志洪,回到家乡创业。如今,39岁的付志洪,除了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还是当地一家茶叶公司的老总,通过搞有机茶园,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让当地的村民都跟着挣钱致富。

  “去年我们村还有61户贫困户,今年只有不到30户了。”付志洪道出脱贫秘诀:过去村里的荒山,现在种上了茶,村民靠着土地流转和在茶园打工,有了稳定收入。

  付志洪是洪雅县中山乡人,15岁那年,父亲早早去世,刚初中毕业他就外出务工。在洪雅县城,他从没有分文工资的泥水工学徒做起,一次在施工现场,他不慎从高处坠落,致使锁骨、颈椎、手指等多处骨折,落下了4级肢残。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放弃创业。

  1998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付志洪来到雅安石棉县,在当地刷涂料,他精益求精,所经手的工程,曾在当地被评为样板工程。“来找我的人自然就多了,生意慢慢越做越大。”

  “保质、保量、诚信”三大法宝,使付志洪的建筑公司在圈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效益,20岁出头,他就开始当起了包工头,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洪雅县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种植。但过去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处于卖鲜叶的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处于低端水平,茶农收入低下。原中山乡党委副书记曾建清回忆,过去村民都是“提着兜兜卖鲜叶”,挣的钱只比种水稻多一点点。“2004年,前锋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4000元,属于乡里中等水平。”

  2004年,中山乡党委政府找到事业有成的付志洪,希望他为家乡的茶产业发展出力献策。从来没有从事过茶叶加工的付志洪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茶叶加工。“家里人也不同意,好好搞工程,效益很好,为什么要去做茶叶?”

  不过付志洪想起19岁那年,自己辛苦卖茶叶的往事。“我现在有钱了,能不能帮一下家乡人,后来就想试试。”2004年,付志洪作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办起了茶厂。

  付志洪大力发展有机茶园,目前,他所在公司建立的5000多亩茶叶基地中,有3000亩分别通过了中国、欧盟、日本、美国的有机认证。

  2013年,付志洪在高票当选前锋村党支部书记后,把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建设有机茶叶村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采取“村委+公司+协会+农合+旅游”五位联动的模式,现已初步形成观光区、文化教育区、体验区、游钓区等主要区域,吸引了一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

  年近5旬的村民詹木举虽然有10亩田地,但是收入甚微。通过发展有机茶,詹木举靠这10亩田地,获得了每年6000多元的流转收入,全家3口在企业打工,有5万多元的收入。“像詹木举这样的贫困户,去年还有61户,现在只剩不到30户了。”付志洪说,“通过发展有机茶基地,只是一个示范,未来村民们就可以依葫芦画瓢,自己经营,实现致富。”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