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四川内江:培育特色产业 架设致富金桥

发布时间:2014-09-02  来源:新农网
摘要:金秋时节,内江市中区乡村公路上行驶的是满载果蔬的车辆,果园间、设施大棚中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到处呈现出一片农村发展、农民收获的繁荣景象。这是市中区全面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真实写

 

四川内江:培育特色产业 架设致富金桥

绿油油的优质水稻让农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金秋时节,内江市中区乡村公路上行驶的是满载果蔬的车辆,果园间、设施大棚中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到处呈现出一片农村发展、农民收获的繁荣景象。这是市中区全面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市中区紧紧围绕“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五新”发展战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创建新品牌、建立新机制、培育新经济组织,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为抓手,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生产程度,加强支柱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架起了一座座依靠特色农业产业增产、增效、增收,实现小康梦想的金桥。

  水稻高产创建

  实现粮食生产新跨越

  作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农业区(县),为了全面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农业科技机械化耕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市中区在实施现代农业项目中,通过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进水稻新品种,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产值的双丰收。

  2013年市中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示范区涉及龚家乡、靖民镇总面积达11500亩,核心区面积4500亩。项目区通过集中采购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旱育秧、水稻规范化栽培、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施加配方肥,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专业化防治,以提高水稻生产科技含量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实现品种优化,技术规范化,全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

  在实施过程中,市中区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内5优317、川优6203的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000亩和4500亩。同时,根据丘陵地区特点,大力推广步行插秧机,对取苗多少、栽插深度、株距、株数等指标进行多档精准调节,实现了定穴、定量、中小苗带土移栽,宽行、窄株、浅插的水稻高产栽培方式。

  项目实施后,预计核心区亩产619公斤,亩增106公斤,总产0.28万吨;辐射区亩产545公斤,亩增32公斤,总产0.38万吨。全区水稻总产11.36万吨,增产0.42万吨,总产值3.3712亿元,增加总产值2023.68万元。核心区亩增加效益740元,辐射区亩增加效益474元。而通过全程机械化栽培,项目区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新设备新技术

  促产业基地提档升级

  “这是柠檬的加工车间,这是冷藏库,加工后的柠檬放入冷藏库内就能延长柠檬的保质期,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再销售出去,利润自然就更高了。”内江市茂源柠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红云告诉记者,新厂房的建设已基本完工,等到设备安装完毕后就能投入使用。

  王红云口中的“新厂房”,就是市中区2012年省级农业开发新农村示范片产业发展(柠檬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8.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柠檬加工生产车间825平方米,新建成品原料库房427.4平方米,新建高温冷藏库416平方米以及设备,柠檬新品种24000株。而项目建成后,冷藏能力可达15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可为合作社社员及周边群众实现年纯利润90多万元。

  近年来,市中区通过土地流转,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兴建产业基地,鼓励农民以承包地、现金等形式入股参与企业经营,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已流转土地2.95万亩,建成有一定产业规模及特色的产业基地38个,其中:优质生猪养殖基地7个,蔬菜种植基地8个,柠檬种植基地3个,水果(干果)种植基地9个,花卉苗木种植基地3个,水产养殖基地5个,优质粮油种植基地3个。产业基地的建设,使当地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