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黑土豆咋个卖?”“每公斤6元,不讲价。”4月16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1组村民刘昌海的两担黑土豆在街头亮相,很快就被城里的商贩“抢走”。当天,刘昌海出售黑土豆150多公斤,收入900多元。据悉,刘昌海今年种植的3亩黑土豆获丰收,亩产达2000公斤,直接经济收3万多元。
刘昌海展示刚挖出的土豆
传统老农 爱上“黑五类”
“现在如果种植传统水稻和玉米,不但不赚钱,有时还有可能亏本。”4月16日,刘昌海一边采挖土豆,一边乐呵呵地说:“这两年,政府免费送来黑土豆种子,让我们试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效益很不错。我往年种小麦,纯收入只1000元左右,这两年我种黑土豆亩产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而且不愁销路。”
刘昌海今年59岁,从人民公社起就开始下田挣工分,与土地打了近50年交道。随着劳动力成本和物资价格的不断攀升,刘昌海越来越意识到依靠种植传统作物增收致富的艰辛。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多更好的效益,如何让自己辛勤付出得到回报,刘昌海在探索,在等待……
2008年,龙车镇在刘昌海所在的塘口村建立科技示范园,引进优质水稻、黑色土豆、黑玉米、紫薯、黑黄豆和黑花生等作物种植,打造种植示范片。当年,刘昌海从村主任那里“抢”到几十斤紫薯种子,种在屋后的沙土上。在刘昌海的精心管理下,当年2亩地收获3000多公斤紫蓍。同时,镇上的食品加工厂还以每公斤两元的价格回收了他种植的紫薯。当年,刘昌海把种植紫薯的收入与种植普通红蓍的效果相比,发现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管理,紫薯的效益要比普通红薯高出两倍。从此,刘昌海与新品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种植了黑色土豆、黑玉米、紫薯,还种植黑花生、的黑黄豆。
公司+农户产品销路不用愁
龙车镇以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以新品种示范为重点,以新技术带动提升土地有效产值,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在塘口村建立1500亩科技示范园,引进农民种植优质水稻、黑土豆、黑玉米和紫薯等新品种,打造种植示范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该镇还引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紫薯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对农户种植的紫薯进行回收,实现产品就近加工,保障了销路,让农实现“无忧”种植。
“今年,我准备把紫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产量达4.5万公斤,直接经济收达6万元。”如今,尝到“黑色”作物甜头的刘昌海不仅把自家的10亩土地全部种上紫薯、黑土豆等新品种,还流转了部分外出务工村民的闲置土地,用于发展“黑五类”作物。刘昌海说,产量高,价格又满意,公司还要包回收,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总算才赶上好时候。
背靠科技园 技术服务送上门
“老刘,你的红薯种苗大棚温度太高,要及时揭开地膜,保留天膜,不然你的种苗会被‘烧’死。”4月16日,龙车镇农技站站长蒲强在指导刘昌海育苗技术。眼下,正是紫薯大棚育苗关键时期,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天天深入示范园,指导、帮助农户育苗、移栽。
为了加大对科技示范园的技术指导,除了市、区关工委科技团定期送技术、送资料,手把手指导农户,镇农技站还建立新品种推广指导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家中,送技术、送资料,为种植户排忧解难。
“种植紫薯等新品种,农技人员不仅要全程作指导,还要给予薄膜、农药、种子和化肥等物质补贴,很划算。”刘昌海说,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也掌握了提前下种、施肥追肥的技巧了。如今,在龙车镇塘村,谈起刘昌海的特色种植,群众无不伸出大姆指,都说虽然年近六旬了,但掌握新技术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种植物效果好。
“土豆收挖后,正好可以补种紫薯,只要土壤肥力跟上,产量一点也不会低。”刘昌海说:“身为一个农民,不能埋头种地,除了巧打时间差,实施轮作让有限土地产值翻番外,还要盯紧市场,依靠新技术新品种,走合作社+公司+农户之路,有效降低种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