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四川巴中吴俊璋:腊肉里寻商机

发布时间:2013-04-25  来源:央视网
摘要:四川巴中吴俊璋:腊肉里寻商机

 

  这里就是吴俊璋的老家,说起吴俊璋,当地很多人都佩服。

  双泉乡党委书记 王良俊:老百姓都说他,是一个财神爷,给我们带来了财,是我们的福音。

  股东 张东华:我真的很佩服吴总,我跟吴总只是第一次认识,我就认可他,真的,我没说半句假话。他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就跟着他一直走到底。

  朋友 赵东原:他是一个天才,有一些说企业家,没有他办不成的事。特别是通过这一片开发出来,觉得他很了不起,因为曾经很多人开发失败。

  他就是吴俊璋,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抓鸡。

  记者:你这个老手也不行啊。

  吴俊璋:这个在坡里养的,真的不好抓。

  2009年,因为发现的一个商机,吴俊璋放弃年薪四十多万的职业经理人工作,回到水、电、路都不通的老家山里创业。之前,有十多个人来这里创业都失败了。吴俊璋的到来,一开始就遭到很多人反对,姑父还骂他是疯子。

  姑父 王克荣:这小伙子是疯了,好日子不过,来过这种日子。你看,房子没房子,水电不通,公路也不通。

  村民 王伟:来之前这里是很荒芜的一片,全都是杂草,没有人住。北京、上海、深圳大老板都来过,来了之后不久全都走了。

  村民:以前在这个地方,一般种树的,养猪的,在这上边亏的是相当多的。

  吴俊璋创业,一些做法让人看不懂:他养鸡,却聘请一位自己养鸡都失败,老婆也跟他离婚的人来管理;吴俊璋又把企业38%的股份转给一位年轻女孩,遭受非议。

  股东 米进:一个小小的美女,二十多岁。

  股东 康珑耀:都认为他变了,不像以前一样了,现在事业做大了,别人说找小三了。

  股东 杜攀:我们几个股东都不同意。

  股东 张东华:你如果把她叫回来,我们就退股,不干了。

  吴俊璋:我想以我个人的股份来换企业的成功,赌一把,当时我从管理风险上也是赌了一把,我当时有信心下这个赌注。

  面对非议和质疑,吴俊璋仅用三年就把家乡一直没人关注的土鸡、腊肉等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额一千二百多万元。

  2009年5月,在外地做了13年职业经理人的吴俊璋要回到老家创业的消息,引起了当地很多人的争议,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极力反对。

  姑父 王克荣:我说,吴俊璋,你简直头脑发热了,你是一个疯子,到外面几十万不挣,回来之后自己创业。亏了怎么办?全家老小怎么生活?

  村民 王伟:我们当地的村干部和我们一些群众,包括家庭成员都讨论过他,又来一个老板在我们这投资,我们赌他肯定做不了多久就会走了。

  当时,这里条件很差,一片荒凉,水、电、路都不通。2009年以前,连续有十多人来这里创业,都失败了,而吴俊璋却不顾一切来到了这里。

  吴俊璋:这里条件确实比较差,是事实,但是我也看到它的优势,这里是三百多亩山林,没有污染,没有农户。如果说,我在这里把水、电、路那三方面解决了,我做事一定成功。为什么?因为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我能把它解决了。

四川巴中吴俊璋:腊肉里寻商机(图:1)

  吴俊璋还带着几位合伙人一同来这里创业。

  股东 杜攀:他这个人比较牛,曾经为十多个企业从事高管,跟他干,肯定亏不了。

  股东 米进:我当时觉得,能跟他在一起能干点事,能够找到自己下辈子的依托。

  吴俊璋不顾别人反对,放弃以前十多年打拼的事业,来到连当地人都不看好的地方创业,是因为他发现的一个商机。

  在外地当职业经理人时,吴俊璋一直怀念家乡土特产的味道,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意有没有老家的土鸡,慢慢地,吴俊璋感觉到这里面商机很大。

  吴俊璋:我们经常出去吃饭,逛商超,我看了,四川真正生态食品太少了,特别是像高消费地区,像东南沿海。如果说,我们把这些产品在我们老家开发出来,把我们的生态鸡、我们的腌腊制品开发出来,肯定在那边市场前景相当大的。

  2009年5月,吴俊璋筹集150万元资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开始一边养殖土鸡,一边修路等,筹建基础设施。

四川巴中吴俊璋:腊肉里寻商机(图:2)

  可连吴俊璋自己也没想到,2009年年底,第一笔生意他就亏了二十多万元。

  股东 张东华:当时真的没想到,第一笔买卖就出事了,损失很大,心都碎了。

  股东 米进:当时按吴总的说法,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心里就产生了一种不情愿了,失望了,对他失望了。

  吴俊璋:当时我觉得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往往最简单的事情我们忽略了一个细节,所以酿成大事。

  2009年10月,吴俊璋花二十多万元收购了当地农民的五千多只土鸡,放在冷库里,打算春节行情好的时候卖。可是一个疏忽,酿成了大祸。

  吴俊璋现在带记者看的这些冷冻鸡都是好的,而当时的五千多只土鸡,没有这样冷冻的。

  吴俊璋:当时我们是每50只鸡一袋,装了塑料袋,放进来过后,四周它是冻硬了,中间就没冻好,时间一长就坏了。

  这件事刚一发生,公司里传出了一些让吴俊璋更害怕的说法。

  股东 杜攀:反正烟熏是褐色的,你也看不到,你也看不到它的颜色,对不对?

四川巴中吴俊璋:腊肉里寻商机(图:3)

  员工 苟会新:鸡腿和翅膀还是可以的,只是略微有一点味。那天,那些员工多部分还是想烘成干辣鸡,还是可以吃。

  吴俊璋:当时我相当害怕,他们有那种想法,我觉得就可怕了。我害怕的是因为我们是做食品的,我们如果说每一次一点问题放在下一道工序,这一个就可怕了,对企业生存发展可能是个严重的打击。

  有些员工想把变质的冷冻鸡处理一下继续销售,听到这个消息,吴俊璋马上召开员工大会,在会上,他只说了一句话。

  吴俊璋:如果你们认为这个产品做出来,你们自己能吃,你的家人能吃,包括你的亲戚朋友,那你们做吧。如果你们认为不行,坚决埋掉。

  采访时,吴俊璋带记者来到他埋那批冷冻鸡的地方。当时,他要求所有员工参与焚烧和深埋,告诫大家一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

  吴俊璋:这就是当时我们埋鸡的现场。我就把它放到公司的电脑上,一直作为我们以后的一个教案,培训的一个教材和教案。

  这件事刚刚过去一个月,吴俊璋的一次人事安排遭到了全体股东的反对,他要任命一位叫刘俊书的人担任养鸡场的技术场长。

  股东 米进:我担心他,第一,他的能力,第二担心他把这个场继续整垮。

  股东 杜攀:充满风险的行业,再用他的话,当时整个股东都相当反对。

  股东 张东华:他创业几次都失败,我们就在想,把他叫来干什么。你把他叫来的话,我们就不跟你干了。

  他就是吴俊璋要聘用的刘俊书,他2000年借钱办了一家养鸡场,养了五六千只鸡。可2008年,因为遭遇了一场鸡瘟,赔光了家产,还欠26万元外债,讨债的人三天两头堵上门,妻子也跟他离婚了。

  养殖场场长 刘俊书:很多人就抱有一种不信,说白了就是一个失败者。谁愿意聘请一个失败者?

  面对反对,吴俊璋坚持用刘俊书,他说服股东,给刘俊书半年试用时间。

  吴俊璋:一个,我看到刘俊书从失败中走过来,并且没有放弃,一直想做这个事业。另外一个,通过朋友了解,那个人人品很好,肯吃苦,是一个实干家。第三个,我反认为,过去失败过,他总结了许多经验,从失败中沉淀了他后来的一些管理和技术问题。用那种人,把他用好了,比用其他安全得多,放心得多。

  半年后,刘俊书用行动回报了吴俊璋,他不仅解决了养殖土鸡的技术问题,还把养殖场管理得有声有色。

  养殖场场长 刘俊书:吴总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这个人不能用,或者,他失败这么多次,怎么样……当时他选择了我,所以我就不顾一切,玩着命给他做。

  2010年4月的一天,吴俊璋拉着养成的一千多只土鸡来到这里销售,可他没想到,鸡很难卖出去。

  吴俊璋:我当时就在这个位置卖鸡,一天还卖不到一百只。我们是用粮食喂的,育龄期长,那个鸡本身的成本比较高。

  吴俊璋散养的土鸡,养殖周期要半年以上,光成本每斤至少要25元钱,他要卖30元一斤才有赚头。而当时这个市场上,活鸡平均价格才每斤15元钱。三天下来,吴俊璋只卖了一百多只鸡。

  吴俊璋:我们这个定位可能有点问题,我们本身应该做一些中高端市场。在这样大型的批发市场,确实销售还是有些问题。

  吴俊璋赔钱处理了剩下的八百多只鸡。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个月之后,他用预谋的一个办法就撬开了竞争激烈的禽类市场。

  吴俊璋:首先在营销思路上调节好,我就预谋了一个办法,计划走中高端消费的渠道,一个具体的营销上的措施,我们做了突破口。

  股东 杜攀:他就在当地找到一个突破口,利用我们本地做得非常好的酒店,以它来带动我们整个餐饮行业的销售。

  股东 张东华:如果这个突破口成功的话,那我们以后的销路就没有问题了。

  吴俊璋预谋的办法,就是利用当地一家很有名的餐厅作为撬板,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销售。而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这家以土鸡为主打菜的餐厅。2010年5月的一天,吴俊璋带着土鸡来到这家餐厅,餐厅经理王崇荣却拒绝了他。

  吴俊璋:我说,我们的鸡是本地土鸡,肉质好,育龄期长,就在你的餐厅做炖菜或者烧菜行吗?他说,不行。

  餐厅经理 王崇荣:当时我了解他的价格,他的土鸡比市场价格每一斤要贵二十多元钱,我们做餐厅是要有利润的,就拒绝了。

  吴俊璋给土鸡定价30元一斤,比市场上几乎高出了一倍, 王崇荣不要。吴俊璋没有放弃,他和公司高管三天两头往王崇荣的餐厅里跑。

  吴俊璋:我想把这里作为一个突破口。如果他这里接受了我们的产品,整个我们周边的餐饮业都会跟着做。

  吴俊璋的执着逐渐打动了王崇荣,他们成了朋友。可朋友归朋友,王崇荣还是不要吴俊璋的土鸡。

  餐厅经理 王崇荣:认可他这个人,但是做生意各算各的账,还是不用。

  最后,吴俊璋想到了一个办法。

  吴俊璋:我们拿一个月时间来做个业绩比较。价格由我们定,完了促销我们给你上,那个月下来,如果说比你利润少了,我们公司给你赔钱。

  用吴俊璋的土鸡做菜肴,价格由吴俊璋来定,试用一个月,餐厅比较前后利润,如果亏损由吴俊璋承担。这个办法打动了王崇荣,试用的效果非常好。

  餐厅经理 王崇荣:这种鸡味道好,口感也好,肉质也好,顾客反映效果也好。自从用他的生态鸡比上个月的利润应该是翻到两到三倍。

  这是王崇荣没想到的,他马上决定与吴俊璋合作。吴俊璋用这个营销手段和王崇荣餐厅的口碑效应,很快把自己的土鸡打进当地的餐饮界。

  2010年下半年,吴俊璋自己养了三万只土鸡,又建立了一个年生产能力800吨的食品加工厂,生产大巴山特色的山鸡、腊肉、香肠等产品,开了专卖店,还把产品送到巴中和成都地区的十几家大型超市销售,2010年销售额就超过了五百万元。

  到了2011年,产品销售情况越来越好。而此时,公司里却传言四起,这些传言直指吴俊璋。

  股东 康珑耀:都认为他变了,不像以前一样了,别人说找小三了。

  股东 张东华:他媳妇肯定不知道了,我们都不敢说。

  可吴俊璋听到传言像没事一样,过了不久,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引爆了股东们的不满情绪。吴俊璋决定把公司38%的原始股份送给一个叫贾小春的年轻女孩。

  股东 杜攀:贾小春同志的确长得非常漂亮,我们觉得这种是不是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股东 米进:总觉得她不是来给我们干事的,是逗着我们玩的。

  股东 张东华:你吴总如果不把心放在事业这上面的话,那有可能我们的钱就是打水漂了。你如果把她叫回来,我们就退股,不干了。

  她就是贾小春,吴俊璋就是要给她38%的原始股份,这些股份当时价值一百多万元。

  吴俊璋:实在反对的,不同意这个意见的,他们要走,我大不了把股份收购。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决定我都要用她。

  就是这个股东们激烈反对又让吴俊璋绯闻缠身的贾小春,不仅给吴俊璋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在日后给公司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1年的时候,尽管吴俊璋已经跟十几家超市合作,产品销售得也很好,可他并不满意。

  吴俊璋:包括铺货,包括进场费、条码费等等,平均每个超市需要三十万左右,十家超市要三百多万元。如果再开几家超市,我就破产了。

  产品卖完三个月后,超市才给结算,生产又要不断投入,吴俊璋的资金链断了。

  吴俊璋:该借钱的地方,我们借了。不该借的,那我们四川话说,厚着脸皮去找别人借钱。

  吴俊璋想到了网络销售。网络销售不受区域限制,更不需要积压资金。

  贾小春十年前曾在吴俊璋手下工作。她2005年到温州,从事网络销售,曾创造了年销售额超过八百万元的业绩。

  吴俊璋:想到的第一个人是小贾,所以我找她谈,那时候我说,我请你回来,我给你高薪。

  贾小春:他说他养鸡了,他说这边传统不好卖。那时候他知道我做网络,(问我)能不能通过网络把这个鸡卖出去。我说,你那个我也不懂。卖鸡,我心想,女孩子干这个事也不怎么好,当时我就没当回事,就算了。

  吴俊璋没有放弃,为了拉贾小春加入,吴俊璋不断提高筹码。

  吴俊璋:别人说三顾茅庐,确实是十多次请她了,十多次顾茅庐。后来我想了一个重磅,可以说是一个重磅炸弹,干脆对她那样的人,我就一步到位,当时公司股份给她38%。

  贾小春决定跟吴俊璋一起创业,但股东们不干了。吴俊璋在股东会上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和贾小春的成功经历,股东们还是不同意。最后,吴俊璋说了这样一句话。

  吴俊璋:最后我那样说的,如果小贾回来做不好,那么这个38%我把它补上。我想以我个人的股份来换企业的成功。

  股东会决定试用贾小春半年时间。来到公司以后,贾小春马上建起网站,进行网络推广。两个月后,贾小春的努力收到了效果。

  她叫刘珍,是成都市一家网络销售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她在网上看到了贾小春推广的产品,引起了注意。

  刘珍:我觉得,这样土的一个特产,而且是偏远地方的产品,一直在我的概念里是很传统的方式在经营,但是看到贾小春这么用心地把地方的特色想通过网络的平台让更多人知晓,我觉得她非常有信心和魄力的。

  多番考察后,刘珍决定与贾小春合作,销售他们的产品。

  随后,贾小春开设了25家网店。2012年,仅通过贾小春搭建的网络平台,产品销售额就有七百五十万元。贾晓春38%股份的价值也从当初的一百多万元升值到了接近三百万元。

  股东 张东华:最后我们都跟吴总道歉了,真的道歉了。都以为吴总找小三了,最后证明我们都是错的,吴总是对的。

  2012年,吴俊璋整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一千二百多万元。因为有了网络销售,他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