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划着自制的小船在鱼塘内游走,并用瓷碗泼洒清理剂。“我洒的是三友底质清理剂,它能迅速分解池底残渣、排泄物、水中悬浮有机物及池底有机物污泥等。都说养鱼的男人细心、温柔、性格好,还有爱心,家住武胜县乐善镇红朝门村3组的村民李小云不仅是这样一个人,他还勤奋好学,成为该村有名的养鱼专业户,他用生态养殖技术养出的优质生态鱼,既能丰产,又环保、可口,成为俏销品。
3月20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武胜县乐善镇红朝门村3组鲁家湾院子,看到刚被评为“广安市农民读书之星”的村民李小云正在鱼塘边勾兑药水,准备下鱼塘调节水质。李小云划着自制的小船在鱼塘内游走,并用瓷碗泼洒清理剂。“我洒的是三友底质清理剂,它能迅速分解池底残渣、排泄物、水中悬浮有机物及池底有机物污泥等。”李小云说。就这样,细心的他在鱼塘中来回“旋转”了2个小时,才结束这项每半个月一次的工作。随后,见时间还早,李小云从衣服包里拿出一本名为《科学养鱼与鱼病防治400问》的书籍,坐在池塘边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告别“江湖”回乡创业
李小云今年42岁,1990年,初中毕业的他便与其他农村青年一样,选择到外地闯荡,开始了打工生涯。
“我十三四岁就跟着亲戚去跑‘江湖’了。”李小云说,他首先到广东佛山市进入了一家机电厂,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干了5年,他就自己筹建了一家洁具厂,但由于管理不善,没维持多久就破产了。随后,他又进入到一家电机厂打工,“那时厂里很缺技术人才,多次给我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还给我们发放机电专业书籍,让我们多加学习。”李小云说。
2009年,李小云的母亲突然离世,他回老家处理母亲的后事。“在外面漂泊了多年了,还是家乡好啊。”处理完家中的事后,李小云决定不再进城打工,留在家乡自己创业,还能照顾家人。
2010年8月,红朝门村正在兴建农家书屋,李小云得知后,立即来到农家书屋。他发现农家书屋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杂志和报刊,不少村民前来借阅书籍,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文化教育、生活科技等内容。他随手拿起一本养殖方面的书籍,顿时豁然开朗。
“村里这么多荒田,加上自己还有一个大池塘,何不用来养鱼。”2009年10月,在村委干部的鼓励与支持下,李小云用自己的积蓄,开凿了4亩鱼塘,购买了6千尾育苗,开始了他的生态养殖。
养鱼先养水技术是关键
就在李小云期待着自己的第一桶金时,不料却发生了意外。在鱼苗长到半斤大时,出现了死亡现象。“起初的几天只死了几条鱼,我不太重视,半个月后出现了大面积鱼死亡的现象,死亡的鱼多达上千斤。”李小云说。
“刚开始养殖,不懂技术,吃了不少亏。”遇到如此困难,李小云没有放弃,他多方查找原因,并到农家书屋借阅有关养鱼的书籍和光碟,回到家中仔细阅读和钻研,并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原来是鱼生病了。”查处病症后,李小云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测试水质和配药,很快鱼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书上说,养鱼要先养水,何况我采用的高密度池塘养鱼,如果水质调节不好,很难养好鱼。”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后,李小云每天没事就往书屋里面跑,渐渐地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不仅本钱收了回来,还很快有了回报。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养殖方法,而且还要懂得如何防治鱼病。”李小云告诉记者,春天气温上升容易引发水霉病,尤其是草鱼、鲢鱼会出现烂鳃、死亡等现象,所以应当提前预防,控制疫情。李小云说,根据书本上介绍的高密度池塘养鱼技术,他每半个月都会用生态药剂调节水质,排除污物,使水质一直保持清澈。
助人为乐成养鱼顾问
“刚开始养鱼我也是一窍不通,现在好了,养鱼技术基本都掌握了。”有了技术和信心,李小云创业胆更大了,2012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增加了鱼类品种。目前,李小云经营的鱼塘面积已达10余亩,年纯收入5万余元。在李小云的带动下,全村也有10余户村民发展起了生态养殖。
“不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养殖户都会来问我养鱼技术。”李小云成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只要有村民向他咨询,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讲解。今年3月初,李小云接到岳池县裕民镇村民周某的电话,得知周某家鱼塘的鱼在几小时内死亡了上千斤。他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发现是鱼塘里的水质受到污染,鱼塘内的鱼大量缺氧,引起死亡。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科学方法,对鱼塘进行了水质测试,并向鱼塘内投入了增氧剂和水质改良剂进行消毒,鱼塘内的水质很快就变得清澈起来,防止了疾病的蔓延,减少了周某近万元的损失。李小云还向周某推荐了几本关于养鱼的书籍,希望他能够加强学习,科学养殖。
“我采用的是生态养殖,池塘的鱼只用青草喂养,这样既既能丰产,又环保可口。”李小云说,大家都相信他的鱼,每到周末、节假日都会有很多人来到他的鱼塘钓鱼,还有专门从成都过来钓鱼的。
据了解,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和城郊利用荒田进行人工挖成养鱼池的发展,池塘养鱼的总产量和单产都有显著的提高,并成为农村和城郊人民治穷致富的重要途径。不满足于现在的李小云还准备扩大规模,养殖新的清波、江团等名贵鱼种,待时机成熟,还想承包土地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提高自己收入的同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