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深山中的“甜蜜事业”——宁夏返乡创业夫妻带领村民致富记

发布时间:2017-06-27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摘要:在宁夏西海固的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乡道旁,树木掩映中,远远就能看到路旁色彩艳丽的“土蜂蜜”“蜂蜜酒”招牌,招牌后面的农家小院里,则“藏着”返乡创业大学生陈泽恩夫妻俩的“甜蜜事业”。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蜂箱摞在一起的养殖方式不同,陈泽恩家的一箱箱中华

  在宁夏西海固的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的乡道旁,树木掩映中,远远就能看到路旁色彩艳丽的“土蜂蜜”“蜂蜜酒”招牌,招牌后面的农家小院里,则“藏着”返乡创业大学生陈泽恩夫妻俩的“甜蜜事业”。

 

深山中的“甜蜜事业”——宁夏返乡创业夫妻带领村民致富记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蜂箱摞在一起的养殖方式不同,陈泽恩家的一箱箱中华蜜蜂(土蜂)则“住”在土洞中,而这是沿用了当地多年来的养殖方法。

 

  走进陈泽恩家,中华蜜蜂(土蜂)飞舞时的嗡嗡声让这个农家小院充满生机。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陈泽恩家的一箱箱土蜂住在土洞中。陈泽恩告诉记者,土洞冬暖夏凉,尤其是彭阳冬季寒冷,土洞能有效保温,让蜂巢里活动量大降的土蜂安全过冬。

 

  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土蜂映入眼帘,陈泽恩采用的是“活框”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既能把蜜取出来又不损害蜂巢。陈泽恩介绍道,一个蜂箱中大多有6匹、1万多只土蜂,蜂群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土蜂个头比意大利蜂(洋蜂)小,但它嗅觉灵敏,采百花酿成的蜜营养更丰富,加上产量较低,土蜂蜜价格也更高。

 

深山中的“甜蜜事业”——宁夏返乡创业夫妻带领村民致富记


  背部呈黑色的土蜂为蜂王。一个蜂箱中有1只蜂王,蜂箱中的所有蜜蜂都是蜂王的后代,一只蜂王在高峰期每天可以产100多只卵。

 

  由于蜂蜜达到一定浓度后,蜜蜂会用蜂蜡将蜂巢封口,因此在取蜜之前需要把蜂蜡割开。割开蜂蜡的蜂巢随即被置于“摇蜜桶”中,桶中的蜂巢快速旋转,借助离心力将蜂巢中的蜂蜜甩出。蜂蜜经过滤,一桶甜美的土蜂蜜便诞生了。

 

  陈泽恩的父亲陈健说:“这个蜂箱今年首次取蜜,4匹蜂共取蜜12斤左右,现在每箱蜂每年平均产蜜30斤左右,而过往的土法养殖每年产蜜只有十多斤,甚至没有产量。”

 

  这看似简单的采蜜流程,背后却有着诸多故事。2011年,在重庆三峡学院读大一的陈泽恩了解到同学家年产蜂蜜竟达十几吨,而自家的土蜂仅能产蜜一百多斤,前往参观后他恍然大悟。他说:“原来是我们的养殖技术太落后。”于是,陈泽恩便利用假期到四川等地学习养蜂技术,并教给父亲,试验后效果很好。

 

  第二年,陈泽恩父子从生态移民的村民手中购回60群土蜂,但因土蜂太集中,染上流行病,蜂群很快损失近半。着急的陈泽恩边学习防治技术边教给父亲,最后总算保住了蜂群。过了这道坎后,陈泽恩的养蜂事业也进入了快车道,2015年大学毕业后,陈泽恩与同乡、同校的妻子孙会能决定返乡创业,全力发展土蜂养殖。

 

深山中的“甜蜜事业”——宁夏返乡创业夫妻带领村民致富记
蜂巢中割出的蜂蜜汩汩流淌,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都来自农村,对农村有感情。再说我们有技术,与其在城市打拼,不如回家创业,所以我支持他。”孙会能说。

 

  现在,陈泽恩的养蜂规模已经扩大到将近300箱,年产蜜超2吨,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陈泽恩一家不仅盖了新窑洞还买了车,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做保安的陈健也不用再东奔西跑,而是在家专心养蜂。他指着院子里的沙堆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们正准备盖新房,再过一个月,他们家又会大变样。

 

  陈泽恩还带动了小石沟村贫困户发展养蜂。今年61岁的贫困户王志孝今年购进15箱土蜂,一箱土蜂750元1212补贴600元,目前他已收获土蜂蜜将近40公斤,收入将近6000多元。他兴奋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除了先进的养蜂技术,生态好转也是彭阳县土蜂产业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干旱贫穷的宁夏西海固曾因过度攫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而彭阳县经过30多年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从3%提高到26.7%。除了逐渐增多的花草树木,当地种植的中草药、胡麻、荞麦等也为土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

 

  经过5年的探索,陈泽恩现在已经成为本村的致富带头人,今年他在银川市开了公司,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虽然两地奔跑十分辛苦,但他依然干劲十足。陈泽恩说:“我们的土蜂产业目前还比较弱小,还需要带动更多的人,抱团发展,我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