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的黄土变黄金,与万立军这个“疯子”大有关系。这绰号是当地人封的。
1999年刚出复合肥这个概念,比传统化肥一袋贵几十块钱,万立军觉得这是个方向。他买了台旧推土机在沙漠里开荒,弄了片实验田。每次引进新技术,他都先在自己地里做试验。
试验成功后,万立军大批从四川引进复合肥,全宁夏农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不料第二年复合肥却肥效大减。“我一亩小麦给农民赔了700块钱。赔了个精光。”
万立军撑了过来。他坚持认为,这次灾难的原因首先不是肥料,而是种子。这个卖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年轻人,做起了种苗生意。
“那时农民育一棵苗2分钱,我育一棵五六毛钱。谁都不理解,说我是疯子。”
2003年,他搞了从谷物到蔬菜的所有大田作物的育苗,又走在全宁夏的前头。
但胆大妄为让万立军又栽一个大跟头。他在山东看到西红柿品种,能让产量增加三倍。“我马上引进,可是完蛋了。全怪我没经验,结果西红柿长不大。农民把我的西服扒了,在我脖子上挂个牌子,拴根绳子拉上。满身都是唾沫。”
“从开始创业到2010年,我八起八落。这落,指的就是那种丢人丢到上不了台的挫折。”万立军感慨自己运气好,赶上了市场初创期,每次总能迅速翻身。
“我这人容易赌气。你觉得我不行,我非做给你看。”万立军现在拥有宁夏最好的育苗温棚,他育的苗,种下去基本不死。
吃了“西红柿事件”的亏,不退反进。他决心去种地,把中卫的蔬菜和粮食贸易包下来。村里有人笑话万立军:做生意做到要去种地了。
在土地里转悠的创新家
谁料想,种地成就了万立军。2004年开始,万立军开创了宁夏首个“农业一条龙”。卖菜的生意,跟他小时候一段记忆有关。
“有一阵我天天去跟我妈卖大蒜。”万立军说,宁夏大蒜之所以出名,就因为二十五个拧成一股,像头发辫一样整齐。
“辫大蒜是技术活。要用虎口旁边的骨头硬压,每年卖完大蒜,我爸妈的手都是破的。”万立军忘不掉,最好的大蒜,一辫卖七毛到一块钱,菜贩子还要压价。“那时我妈买了一毛五分钱的饼子给我,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我看菜贩子花钱却潇洒得很。当时就想:收大蒜的生意这么牛吗?”
万立军自己做了菜贩子才知道里面的门道。“我去山东学习才发现,人家的西红柿个头大小一致,整车收购,拉到库房换个包装。中卫人卖六毛,山东人倒手卖一块。”
“北京的白菜,红绳挂起来就是‘胶菜’。”万立军受了启发:想要把农产品卖出高价,科技和品牌是关键。2006年他下定决心:“以前我的优势是服务,今后的优势得是科技创新。”
只做熟门生意,还是高跨一步赚新钱?万立军选择后者。市面上没有合适的低温除湿通风机卖,他自己设计了一台,请焊工来制造,大获成功。靠着这种两层楼高的新设备,他干起了高档大米贸易,还卖出几十台给别人。
万立军还做水循环保温机、除草一体机,这些机器都是他为自己的田地设计的。万齐公司现在有40项发明实用专利。万立军每年全球考察几十回,学习别人的技术。他说:“现在宁夏农民知道,要买新的,买高技术的,就去找万齐。”去年万齐销售达到1.6亿元,在万齐打工的农工岁入10万元。在万齐带领下,中卫的农田已经基本不种低附加值的农作物了。
在自己的地头转悠,万立军像走惯了软地的庄稼汉一样,他低着头,外八字,脚下踩地扎实,上身摇晃着,手从屁股后头甩向前去,哪管高档皮鞋上蒙一层灰。他在一寸宽的水泥渠沿上散步,一点也不晃悠。
万立军拿出一份材料,上面是谷歌地图打印出来的田块地图。万齐公司在中卫有四万亩地,种植几乎所有的经济作物,包括很多树苗——万齐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万齐的制种和高档大米生意都利润不菲。
走在如今的万齐农场里,新鲜的机器和软件不少。测土配方,包装二维码扫描实现全程可追溯,农业数据控制大厅……万齐的员工甚至不用来上班签到,而是用手机软件上传每天行程。
他还成立了孵化平台,吸引大学生来做农业高科技。
初中就辍学的他,对什么是高科技的看法很特别:“就是原子弹效应,看着很小一点,炸开了能量却很大。”
“如果念到大学,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条道路。”万立军说,“好多新概念、新词语,我都不懂。所以现在还要去读书、听课。我有时候也会自卑。不过我没学历、有阅历,有思路。当然,我比以前胆小多了,几百个员工跟着我干,我赔不起。”他眼睛一转,露出个活泼的笑容,还是那个在火车站蹬三轮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