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六盘山区设施农业成增收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2-02-14  来源:神农网
摘要:六盘山区设施农业成增收新引擎

 

  近日,记者来到宁夏六盘山下陈靳乡陈靳村采访,设施中药种植户易兴园正在对收获的黄芪进行筛选。他告诉记者:“2011年种植了20亩黄芪,按照每亩纯收入1900元计算,种植黄芪一项就可以增加收入3.8万元。”这是六盘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2011年,六盘山区依托资源优势,突出主打品种,发展以移动拱棚、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增收型设施农业,新增面积5.8万亩,总产量达到56.7万吨,总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山区经济的创收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六盘山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认为,尤为可喜的是,在大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六盘山区设施农业在种植方向发生新的变化。

  中药材进棚

  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依托资源优势,把设施农业种植黄芪等中药材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据了解,去年隆德县黄芪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仅种植黄芪一项就让农民增收6000万元。

  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县从帮助农民联系种苗、引进订单、疏通销售渠道入手,采取“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行订单种植,以黄芪、菊芋为重点,搭配种植板蓝根、金银花等品种,建立万亩以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6个,百亩以上16个,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有力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品质的提升带来品牌效应的同时,也加快了药材出售的速度,一大批药商纷纷来到六盘山采购药材。来自甘肃陇西的药商卢先生已经连续第三年来收购黄芪了,去年他收购了300吨黄芪。他说:“隆德县位于六盘山阴湿地区,气候、土壤很适合种植黄芪,而且这里出产的黄芪个头大、粉性足,没有过多根须,非常适合入药,去年收购的黄芪赚了20万元。”

  据当地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雨水充足,其中药材长势良好,产量较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引进了安徽亳州、甘肃陇西等药材市场的客商前来收购。目前有70%以上的中药材已销售。今年,隆德县将继续以黄芪、菊芋、柴胡为主打品种,全面推行订单种植,建立六盘山设施中药材种植基地17万亩,建设六盘山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带动和孵化一批中药材优势企业,实现“中药材原料基地”向“中医药产品生产基地”转变,打造六盘山中药材品牌,不断提升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高标准无处不在

  新建温室和拱棚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高标准的大拱棚得到大面积推广,设施农业建设质量明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是六盘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巩固“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据了解,六盘山区农业部门通过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搭配和种植模式,壮大冷凉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园区50个,其中5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35个,千亩以上的示范园区15个。品种搭配和茬口安排坚持日光温室抓秋冬、移动拱棚抓早春的原则,春夏秋冬因时安排,早中晚熟科学搭配,做到按季节上市,分品种销售,有序错开了上市时间,延长了产业链,六盘山区已培育各类蔬菜合作组织53个,70%的设施农产品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设施苗木成新景

  “六盘山种植的苗木抗旱、耐寒、成活率高,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特别受欢迎,这些省区的大部分客户在得知六盘山区的树苗可以移植时,就立即催我到六盘山运送树苗,担心晚了没有树苗了。”跑运输的马青兵师傅对记者这样说。

  2011年,六盘山区重点发展以西吉县青皮河北杨为主的苗木产业,以“森源、林源、兴隆”苗圃为基地并向周边辐射带动,所产苗木不仅能满足本地造林绿化需求,还向周边市县提供大量优质苗木,同时保证工程造林良种使用率,苗木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六盘山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规范管理为基础,以全面提高苗木的质量、效益和发挥林场苗木生产供应的主渠道作用为目的,使设施苗木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健康发展。

  2011年,六盘山区选择培育以乡土优良树种西吉青皮河北杨、樟河柳、云杉等为主的大规格绿化苗木和以山毛桃、沙棘等为主的生态建设造林苗木,种植的树苗在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丰富了苗木品种,提高了苗木质量。据悉,2011年,六盘山已完成设施育苗1万亩以上,其中青皮河北杨6160亩,培育油松、云杉、樟河柳和新疆杨大苗3580亩,培育、驯化丁香、黄刺玫、珍珠梅等花灌木150多亩,以及山毛桃、沙棘等灌木2300亩,年生产优质种苗9000多万株,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同时,当地农业部门对“森源、林源、兴隆”三个林业系统职工育苗设施基地的机井、灌溉主管道、排灌渠道、道路进行全面维修,不仅改善了育苗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职工育苗的积极性,带动了周边群众的育苗热潮,保证了工程造林良种使用率,杜绝了“活人栽死树”的现象,为当地设施苗木建设夯实了种苗基础。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