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固原农村致富典型

发布时间:2010-04-20  来源:固原日报
摘要:他是标准的 70 后,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家中兄弟姊妹多,成长过程中吃了 不少苦,经历了很多艰辛。如今,凭着勤劳的双手, 36 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一份让邻里羡慕的家业:养牛 贩牛每年收入都超过了 5 万元,还投资 24 万 元开办了淀粉加工厂,家中老小其乐融融。 当有人

他是标准的“70后”,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家中兄弟姊妹多,成长过程中吃了 不少苦,经历了很多艰辛。如今,凭着勤劳的双手,36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一份让邻里羡慕的家业:养牛 贩牛每年收入都超过了5万元,还投资24万 元开办了淀粉加工厂,家中老小其乐融融。

当有人问及他 的“发家史”,这个回族汉子就憨憨地一笑:“咱们庄稼人还能靠啥?还不是靠着两只手和心里面的实诚劲儿!”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彭阳县古城镇马守玺家,这是 一个十分“阔气”的家:宽敞漂亮的砖瓦房,院子里晾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牛棚里十几头壮实的育肥牛舔吃着鲜嫩的青贮玉米饲料,牛棚前面是淀粉加工厂。2004年,马守玺一家从古城镇山里搬到了公路旁的羊坊村,当时买地皮、盖房子、砌牛棚、建淀粉厂,花了近30万元。30万元,在农村家庭里可不是个小数目,可 马守玺就这样搬了家。因为马守玺手里有“本儿”,这“本儿”是靠着一朝一夕的勤劳得来的。2001年, 手里只有4000元的马守玺贷款2万元,开 了一个小型淀粉加工作坊。“那时候是黑明昼夜下苦,为的是把贷款尽快还上,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宽裕些。”马守玺常常做粉条到凌晨一两点,清晨再拉到乡上、县 上的市场去卖,当年就挣了1万多元。2002年, 马守玺又买回几头牛,牛棚里的牛一下子增加到了15头,可饲料成了问题。那时,村里人还不知道有玉 米青贮这回事,马守玺大胆地挖了一个50立方米的腌料池子,把当年种的10亩玉米全部青贮。“当时听包村干部说是科学养牛,我就大胆地腌了,结果15头牛长得更壮实了。”马守玺高兴地说,从那以后,他每年都青贮玉米饲料。那年养牛收入就有2万多元,还清了贷款手里还有盈余,就这样,马守玺养牛贩牛数量逐年增加,他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回忆起这段 经历,马守玺感慨万千:“光靠着两只手干下苦不行,还得相信科学的种养方法。”2004年举家搬迁 到羊坊村时,马守玺的淀粉厂日加工马铃薯2500吨,出粉15吨, 年收入有2万元。淀粉厂效益最好时,雇佣工人20多 个,同村的马成才、马兆俊、马文学等人都在他的厂子里找到了活干,每人每天都有几十元的收入。淀粉废水也顺便灌溉了自家屋后的10亩玉米地,“粉水能壮地,粉渣能喂牛,咱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马守玺露出憨厚的笑容。

从最初养着一 两头牛耕田犁地,到现在每年贩养四五十头牛;从最初开小作坊拉着架子车上街卖粉条,到现在自己办厂当老板,马守玺靠着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和笔者交谈 时,这个农家汉子一直面带微笑,两只手拘谨地搓来搓去。妹妹马素琳说:“我哥这人实诚得很,不管是买卖肉牛,还是收购洋芋,从来都是一对一,实打实,从来 不亏待人。”听妹妹这么说,马守玺又是憨厚地一笑。马守玺告诉笔者,今年养牛贩牛太忙了,淀粉厂没有开工,等到明年他要提早着手,好好干一场!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