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们来到正蓝旗赛音胡图嘎苏木采访。汽车飞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道路两旁的草原已变绿,还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牛在吃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基于保护生态,苏木的牧民们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畜群结构。
正说着话,就到了赛音胡图嘎苏木巴音都胡木嘎查党支部书记赛希雅拉图家。他家有58头牛,去年以平均每头5000元的价钱卖了20多个牛犊。“我家还有50多只羊,我打算今年再处理一部分,只留少量自食羊。”多年的养畜经验让赛希雅拉图深深懂得经济效益和生态保障都要兼顾。“羊对草场的破坏可比牛大,价钱也不高,而且我们的草场都在沙地里。如果不转型,对畜牧业发展非常不利。”说起变化,赛希雅拉图感触很深。
为了保护好草场,让牧民安心发展畜牧业,正蓝旗对该嘎查牧户的4万亩草场在2002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飞播种草,取得明显成效。“飞播之前这些草场几乎快要打不出来草了,飞播之后每亩能打3000斤草。牧民们保护草场的意识也逐渐提高,草场被保护得很好。”随着生态持续好转,赛希雅拉图在草场上还能偶遇狍子、狐狸和山鸡等动物。
赛希雅拉图作为嘎查长,还积极呼吁牧民转变思路,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牧民斯琴巴图。
“以前我家羊多牛少,主要精力放在羊身上。2015年秋天出栏时,我发现羊价下降明显,饲草料价却持续走高,便下定决心对畜牧业进行调整,一口气出栏了大部分羊。同时对自家的70多头本地牛进行改良,现在有40多头优质牛。虽然现在牛少了,但是质量上去了。”斯琴巴图告诉记者,“2015年我卖了200多只羊才8万块钱。去年我卖了30多个牛犊,每头平均有6000多元。而且现在比以前羊多的时候少租了草场,又省了不少钱呢!”现在他家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养牛,斯琴巴图庆幸自己能够及时调整养畜思路。
养牛之后,解放了人力,让斯琴巴图有精力计划发展更多产业。他家草场的景色好,紧挨呼海大通道,交通非常便利,所以他还打算开“牧人之家”旅游点:“等旅游点开起来,我还打算自制牛肉干卖给游客。”
如今,该苏木牲畜总头数为6.85万头只,其中大畜3万头、小畜3.85万只,2016年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60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