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东与桓仁、宽甸相临,西与本溪、辽阳接壤,南与丹东毗临,北接沈阳、抚顺。全县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19.2万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森林覆盖率76.8%,是全国著名的枫叶之乡、生态绿洲、旅游胜地。多年来,本溪满族自治县以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为目标,依托“八山”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振兴县域经济,全力促进刺五加“一县一业”的发展。2009年,连山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特产刺五加之乡”。2012年,“连山关刺五加”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本溪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五加之乡”的称号;本溪县被市政府批准为“中国药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县”。2013年,本溪县刺五加“一县一业”被省政府评选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一、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刺五加基地建设
本溪县盛产刺五加、人参、辽五味等名贵中药材300多种,是辽宁省“五大药材基地县之一”,也是国内著名的刺五加生产基地。截止目前,全县刺五加面积60万亩,其中,野生分布面积48.5万亩,人工栽培面积11.5万亩。全县超万亩的专业乡镇达到9个,其中,连山关镇刺五加种植面积达5万亩。资源蕴藏总量达到30万吨,年产量3.5万吨,发展面积及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2013年,本溪县刺五加产业年创产值达6.65亿元,占全县种植业总产值11.2亿元的59%。该产业辐射带动农民3.3万人,从事刺五加种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1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1元的53.5%。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
本溪县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有6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成刺五加标准化示范基地35个,面积达6万亩,占刺五加种植面积的46%。深加工主要产品有刺五加茶、刺五加酒、刺五加饮料、刺五加胶囊、刺五加饮片和刺五加浸膏等,年产量0.8万吨,年产值达2.3亿元。培育出“华本牌”、“怡香碧牌”、“燕宝牌”等刺五加名牌产品,其中:“华本牌”刺五加茶、刺五加酒等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荣获多项畅销产品奖、优质农产品奖和最佳食品奖;“燕宝牌”饮片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刺五加产品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成立了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37家,社员达3万人,其中省级合作社3家。合作社实现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管理,与东北地区中药材协会和全国各地外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2013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7%。
三、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推进刺五加标准化生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本溪县就开始研究刺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先后经历了野生幼苗移植试验、实生苗有性繁殖、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阶段、人工山地平地广泛栽培等阶段,形成了从育苗、栽培、采收、加工等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探索出林药、果药、药菜间作等多种刺五加种植模式。编制了《短梗五加生产技术规程》、《辽东山区林地经济实用技术指南》、《中药材种植技术》等技术规范。2012年,《刺五加优质高产栽培及商品基地建设研究》项目获市政府科技进步1等奖。选育出生长势强、产量高、抗病性好的“连山关五加1号”。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来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服务刺五加产业的水平。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对广大农民进行刺五加栽培等相关技术培训。并与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刺五加产品分析检测、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发挥政策推动效应,推进“一县一业”整体水平提升
产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本溪县在积极争取省、市惠农扶持资金的同时,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对发展刺五加等经济项目给予补贴。2012以来,县政府又出资1100万元,支持和鼓励刺五加产业项目,依托“连山关刺五加”优势,在摩天岭村新建了1228亩高起点、标准化的刺五加示范园区。并着重加强刺五加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平地刺五加基地全部配套了滴灌节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