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右)在有机肥生产车间。
做循环农业其实很有趣,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有机肥,突发奇想的他竟然由此做起了别人一般不愿做的有机肥。
经常和猪牛羊粪便打交道,在有机肥独特“香味”的“熏陶”中,他又衍生了更大的梦想追求,要打造从肥料到种植到粮食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生态高值农业。
追梦人,陈伟,1974年生,太仓浏河镇新塘人。他的梦想蓝图,在浮桥5000亩良田上徐徐展开。
一年10万吨畜禽粪便在这里“集结”,肥料厂内“香味”独特
走进位于浮桥镇新邵村的太仓绿丰生物有机肥料公司,生产车间内,有机肥堆积成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味道,公司总经理陈伟说,“这东西闻惯了,‘香’味独特,对农作物来说是个宝。”
陈伟之前干过建筑和服务业,“做有机肥,完全是突发奇想”,2007年,他在上海偶然看到一个有机肥厂,第二年,陈伟就一头扎了进去。
“进去之后,发现这个行业不是那么简单。”
原料很充足,但运输是件棘手事。“这活脏、臭,运输工难找,本地人都不愿干。”陈伟说,后来,他们与运输工签承包协议,运输工开始主动去收原料卖给绿丰,占到原料总量的30%左右。同时,绿丰和周边16家养猪场定点挂钩,加上养牛场、养羊场、养鸡场,前后总共有40多家养殖场为绿丰送原料。
在绿丰,有一整套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工艺流程,拖粪车、吸粪槽罐车将原料从养殖场运到肥料公司,含水少的直接进入大棚发酵,水分多的先加木屑、稻草、菌包搅拌,水分降到65%左右再进行发酵,其间,用槽式翻抛机和垛式翻抛机进行翻抛,完全发酵好后用铲车送到造粒机生产线上做商品有机肥。
去年,绿丰消耗了10万吨畜禽粪便原料,占太仓全市农业废弃物的三分之一。
夏天,养殖场急需处理废弃物,免费收原料,冬天则每吨付50-150元不等。陈伟说,“主要看原料的水分含量和物料成分,最高付过2000元一吨。”
绿丰不仅做有机肥,还做植物基质。有机肥有粉状和颗粒,每吨售价520元;基质论“方”卖,水稻基质每立方300元,蔬菜基质更高一点。绿丰生产的水稻育秧基质,在太仓市场占有率达100%,在苏州大市也占到了80%。绿丰的产品主要供应江苏市场,还远销合肥、江西、湖北、海南等地。
陈伟说,做有机肥,投入成本不小,但农户愿意用的少,大多不盈利,“我们一方面提升产品,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提供一体化施肥服务”。
化肥减量化实验测有机肥“力道”,添微生物菌肥增土壤肥力
绿丰肥料厂往西不远,靠近长江边的一块1500亩农田,是陈伟的绿丰农场。这里的三块试验田里,正在进行水稻种植化肥减量化实验。
“这三块田里种的都是南梗46,种植时间相同,按照每亩2吨施有机肥做底肥。”陈伟告诉记者,不同之处在于三块田分别减少了30%、50%、70%的氮肥等化肥使用量。
三块田的水稻长势不一样,有高有矮,有肥有瘦。“目前,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减少30%和50%的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减少70%时,差别才明显,”陈伟说,“这说明,至少可以减少三成到近一半的化肥用量。
绿丰农场规划总面积5000亩,在浮桥规划的1.5万亩农业园区内,这也是陈伟的一块梦想舞台。
去年底,绿丰农场先期拿下了1500亩土地,今年种了水稻。“这块地是流转出来的,属于宅基复垦地。插秧前,光是捡掉的砖块,就用10吨重的农用卡车运了四五十车,翻垦的犁刀修理费花了3万多元,”陈伟说,“越是这样的地,就越需要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如果不是由于砖块未清理完导致插秧时出现了缺棵,测试的专家认为这一季水稻亩产有望达1500斤。这说明有机肥的‘力道’是很足的!”
陈伟告诉记者,追求高产的田块,一亩通常要施140斤化肥,以减少50%计算,施有机肥一亩至少可以减少六七十斤化肥使用,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可观效益。
为增加土壤肥力,这里的水稻田里还添加了微生物菌肥,这是绿丰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今年新研制出的产品。12个菌种按照不同组合,在36个地块进行试验,微生物菌肥附着在水稻根部,滋养水稻、发达根系,又调理土壤增加肥力。“最终目标是,随着土壤肥力逐年增加,氮肥使用逐年减少,最后全部施有机肥”。陈伟说。
300亩地留一亩专门堆肥,勾勒现代循环农业“树状图”
在绿丰农场稻田机耕路边,竖着这样一块牌子:太仓市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高值粮食基地。
牌子背后,是陈伟一个做生态循环农业的梦想。“我的心蛮大的。”
公司架构。今年1月份注册成立的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龙头”,下属有绿丰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土肥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赛珂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土肥合作社提供机械化施肥服务,配有大型施肥机和履带式小型施肥机,从日本进口的有机肥料一体机能装载1-5吨有机肥,8小时内可作业100亩。“农业必须走机械化道路,机械化要贯穿各个环节”。
实施载体。在5000亩的农场,陈伟要实现一个“大循环”,农场里,稻、渔、牧、林、蔬要适度优化配置种、养,围绕农场,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仓储,配套育秧基地和蔬菜育苗基地,实现秸秆收集、使用,种养废弃物收集利用全程一体化,“自己的东西要全部自己循环利用解决掉。”
“我们计划每300亩地,留一亩地空着不种,专门堆肥,形成15个堆肥点。”陈伟说,每一个堆肥点里,秸秆、树皮、菜叶等农业废弃物以及畜禽粪便、
河泥混合腐熟、发酵,然后用于农作物,只需2个人专门收集管理就够了。5000亩地一年稻麦两季有两个大周期,每个周期两到三个月,用掉的有机肥(旧肥)大概是1万吨,相应地要消耗掉3000吨左右秸秆加1.5万吨粪便。“以此推算,就能算出太仓乃至苏州一年种多少亩水稻、养多少畜禽等,完全可以实现循环”。
“做循环农业,不仅生态,而且能产出优质农产品,提高附加值。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在这样的循环中交集”,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