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的钢架大棚里,西兰花、苦瓜、黄瓜等蔬菜正在成熟;宽敞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外地牌照的货车来回穿梭……这两天,海门市余东镇长圩村村民忙得开心。“现在西兰花收4元一斤,全村每天销售西兰花的收入可达5万多元。 ”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戴美英说。
戴美英也是长圩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领头人”,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推广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目前长圩村高效设施农业有1392亩,蔬菜品种增加到了20多种,2011年还新建了育苗中心,种植户每年亩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设施农业,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束缚,走向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省里把年亩纯收益在5000元以上的设施农业,算作高效设施农业。”市农委负责人介绍,“长圩村远高于标准。 ”
52岁的王菊花是村里的首批大棚种植户。“不要租金,连秧苗、化肥都是村里提供,还会保护价收购。 ”她承包的3个大棚第一年亩产值就达1万多元。现在,王菊花租种了5个棚,还准备扩大规模。“大棚种菜帮我脱了贫。 ”朱勇2011年种了3个棚,当年净收入2万元,“现在我们夫妻俩租了4亩大棚,明年准备建楼房了。 ”
而在如东县苴镇何丫村,看起来同样的钢架大棚中,却是一个个池塘。“我们养南美白对虾,每年两季反季上市,每亩大棚能给村民们带来过万的净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秦志辉介绍。
目前,何丫村大棚养虾的面积已占到村里耕地的95%,形成了从育苗、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80%以上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再有半个月要上市了,长势不错。 ”村民姚福军承包了100亩地,去年每亩净利润达万元。
在姚福军的带领下,村里有几十户人家养起了虾,“一般电话指导,出现问题就去现场看看,帮忙解决。 ”不少邻村村民也来取经。刘海山是刘埠村第一个养虾的,不到两年时间也成了养殖大户,“承包了150亩钢架大棚,去年春虾就赚了二三十万。 ”
近年来,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8.37万亩,列全省第五。在此基础上,市人大代表解建达建议,大力推广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拉长产业、打响品牌,进一步拓宽农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