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记者走进九台区城子街镇大贝村,展现在眼前的是水泥街道,道路两侧鲜艳的花卉和茁壮的玉米似乎在展示着这个村子的朝气。令外人难以想象的是,大贝村曾经是一个有名的后进村,经济发展迟缓,还背负着外债。而这一切,都从党支部书记付德民上任以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付德民今年42岁,2010年起担任大贝村党支部书记,就任之初,困扰了大贝村多年的贫困问题就摆在了他面前。
为此,付德民和村里的三十多位党员带头出资,帮扶村里贫困人口。后来,付德民又带领大家修筑了村里的水泥路。
为了建立群众基础,付德民还自费近10万元购买了1.4万株绿化景观树,为村子改善环境。付德民说,他曾经做个体经营,有一点经济基础,要消除百姓的顾虑,就要做实事。
付德民发现,大贝村是个半山区,拥有天然适合玉米繁育的环境,而玉米制种产业又远比单纯种植玉米收益高。在付德民的带头推动下,大贝村的玉米制种产业被推广开来,这也成为了大贝村脱贫的关键。
目前,全村400余户人家中已有100余户在从事玉米制种。由于玉米制种工序复杂,不但解决了贫困问题,还带动了更多乡亲的就业。凭借玉米制种一项,村里每年就可以增加200万元的收入。
2011年至今,大贝村已经发展出30余公顷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开展了订单农业。以前的大贝村人均年收入不过4000到5000元,现在仅农业就可以带来8000元左右的人均年收入。加上客运、打工等其他收入,村民们的年收入常常可以达到2万到3万元。
“以前有个说法,叫‘大贝三道沟,十年九无收’。”61岁的村民孙洪涛说,自从付德民上任以来,村子几乎每天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他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年前,孙洪涛还住在破草房里,有4万余元的债务。自从开始了花卉苗木的种植,他不但还清了欠款,还有了积蓄,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村里的产业,都是书记带头签合同外销,不用我们费心,还给我们交了新农合农保。”
“这一切其实都是分内的事情,作为村官,应该为老百姓想,为老百姓做,只要让老百姓幸福,我的工作就会越来越顺利。”付德民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